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木兰

作品数:39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水利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雨水
  • 8篇城市
  • 5篇污染
  • 5篇沟渠
  • 4篇污水
  • 4篇沸石
  • 3篇地埋式
  • 3篇地下水
  • 3篇地下水补给
  • 3篇植物
  • 3篇渗滤
  • 3篇渗滤系统
  • 3篇生活污水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土壤
  • 3篇脱氮
  • 3篇排水
  • 3篇喷灌
  • 3篇喷灌系统
  • 3篇潜流

机构

  • 35篇厦门理工学院
  • 4篇厦门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国环清华...
  • 2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福建省水利水...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太原市排水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8篇朱木兰
  • 6篇王吉苹
  • 5篇黄晓鸣
  • 3篇陈国元
  • 3篇廖杰
  • 2篇张鸿涛
  • 2篇潘敏
  • 2篇李青松
  • 2篇王玉双
  • 2篇蔡龙炎
  • 1篇黄一山
  • 1篇黄永福
  • 1篇吴春旭
  • 1篇高磊
  • 1篇洪华生
  • 1篇黄明海
  • 1篇赵超
  • 1篇谢晶晶
  • 1篇陈天虎
  • 1篇王巧稚

传媒

  • 4篇厦门理工学院...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教育评论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邵阳学院学报...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能力培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教师在台上教,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90后新生代大学生的需求,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改变这一现象,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本文本着互动式教学模式理念,研究丰富多样化的教材与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互动式课外交流的平台与手段以及第二课堂形式的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影响,探寻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践表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王吉苹朱木兰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适用于农村各种雨污合流制排污沟渠或空地。该生态处理系统分一级与二级,一级生态处理系统由一级LID新型生态沟渠或生态园地和蓄水池组成,其出水水质为农田灌溉标准。二级...
朱木兰
文献传递
3种水陆两栖植物在LID技术措施中的适宜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各种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技术措施建设海绵城市以缓解水涝、水源枯竭、水污染等一系列城市水危机问题是当前城市建设发展新潮流,而植物是LID技术措施的关键组成,其耐淹能力、耐土壤贫瘠能力与水质净化能力是决定LID技术措施运行效果的关键。选取美人蕉,黄菖蒲和狭叶香蒲3种能耐涝的水陆两栖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比较研究其耐土壤贫瘠能力与水质净化能力。结果表明:3种试验植物在厦门本地红壤土、砂子、腐殖土的成分质量配比从10∶9∶1变化至18∶1∶1的3种不同沙化程度的人工改良土壤中均能生长,并均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能力;3种植物对COD的去除率均超过90%,对TN和NH3-N的去除率则均超过80%;此外,黄菖蒲与美人蕉对TP的去除率更是达到了近100%。
朱木兰郭燕萍黄晓鸣廖杰高攀峰
五川源头溪流系统氮的迁移和转化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法、综合常规水样监测以及微环境培养方法探讨了五川农业溪流沿程氮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溪流沿程NO3^-N浓度变化范围为0.5-4.5 mg L^-1,平均为1.26 mg L^-1,且多数月份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同时NO3^-的δ^15N存在降低趋势,两者呈线性负相关(R^2〉0.80),表现明显的硝化过程典型特征。各采样点的NO2-N、DO、DOC浓度与NO3^-N也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了硝化过程的发生和氮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化。溪流水体微环境培养实验证明了水体中的NH4-N和NO3^-N浓度在培养期内并无明显变化,以上数据和相关关系充分表明了流域沿程地表径流氮素输入和溪流系统沉积物和水体界面的硝化过程共同作用可能是五川溪流沿程NO3^-N与NH4^-N浓度升高,而NO3^-的δ^15N值减小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农业流域的污染源评价中,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查河道系统内部氮的转化和贡献。
王吉苹曹文志朱木兰王巧稚黄一山
关键词:硝化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适用于边坡、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农田排水沟、排洪沟等各类雨水排水沟渠。该雨水沟渠由沟渠体、蓄水坝、溢流口、粗石层、砂土层以及生态边坡等组成。该砂土层铺设在沟渠体床面上,该粗...
朱木兰
文献传递
一种过碳酸钠联用EM菌强化重度蓝藻水华治理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蓝藻水华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过碳酸钠联用EM菌强化重度蓝藻水华治理的方法,本发明采用过碳酸钠联用EM菌治理重度蓝藻水华时,在投加过碳酸钠5mg/L的基础上进一步投加EM菌0.075mg/L的实验组的藻细胞密...
朱木兰
天然斜发沸石吸附去除水中氨氮机理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采用天然斜发沸石吸附去除水中氨氮,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X荧光光谱(XRF)分析沸石的物相组成和化学成分。通过批试验考察p H、氨氮初始浓度和温度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的研究探讨天然斜发沸石吸附氨氮的机理。溶液p H=8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佳。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较Langmuir能更准确描述天然斜发沸石吸附氨氮的过程,该吸附过程属优惠吸附。对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得到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0,熵变ΔH^0>0,说明天然斜发沸石吸附氨氮是自发的吸热过程;熵变ΔS^0>0说明氨氮在沸石上的分布较在水溶液中的分布倾向无序。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随着氨氮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反应的优惠程度降低。运用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30分钟主要是外表面吸附,30分钟后主要是颗粒内扩散。
黄晓鸣潘敏陈天虎朱木兰谢晶晶
关键词:斜发沸石氨氮热力学动力学
一种模块组装式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利用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组装式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利用系统,该雨水收集装置可设置在城市任何一处平顶建筑物的屋顶上。该装置的构造由若干底板模块及若干侧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采用地板锁扣等拼接结构相互拼装在一起构成一个屋顶雨水蓄水...
朱木兰
文献传递
干支流汇合处的二维河床变形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做好汇流处的河道规划,定量地预测出汇流处的河床变形情况是很重要的.本文建立了一个既能处理干支流汇流,又能考虑泥沙粒度分布以及流线曲率的二维河床变形数学模型,并通过两个算例对汇流处的河床变形以及粒径分选情况进行了讨论.在算例1中,干支流的泥沙粒度分布被设定为相同,在算例2中,支流的泥沙被设定为比干流的细小,其平均粒径为干流的一半.计算结果表明,汇流处的冲淤情况两计算例子基本相同,受支流河床泥沙组成的影响不大,但汇流处的河床平均粒径,却深受支流来沙的影响,两算例差异较大.当支流泥沙细小时,受其直接流入影响,汇流处左岸未呈现出冲刷与河床粗化的对应关系.
朱木兰西本直史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适用于边坡、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农田排水沟、排洪沟等各类雨水排水沟渠。该雨水沟渠由沟渠体、蓄水坝、溢流口、粗石层、砂土层以及生态边坡等组成。该砂土层铺设在沟渠体床面上,该粗...
朱木兰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