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碧银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黑暗链霉菌
  • 1篇丁内酯
  • 1篇生物量研究
  • 1篇同源
  • 1篇同源重组
  • 1篇头孢霉素
  • 1篇内酯
  • 1篇物量
  • 1篇小球藻
  • 1篇链霉菌
  • 1篇克拉维酸
  • 1篇基因
  • 1篇基因重组
  • 1篇Γ-丁内酯
  • 1篇安普霉素
  • 1篇棒状链霉菌
  • 1篇PPGPP
  • 1篇DNA
  • 1篇G基因

机构

  • 4篇福州大学
  • 1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常州方圆制药...

作者

  • 4篇朱碧银
  • 4篇洪文荣
  • 1篇李辉
  • 1篇朱宝泉
  • 1篇林玉双
  • 1篇严绍德
  • 1篇陈艳

传媒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黑暗链霉菌aprF-G基因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研究黑暗链霉菌Tt-49中生物合成基因aprF-G生理功能为目标,利用接合转移法,将同源重组质粒pFD10导入黑暗链霉菌Tt-49,最终获得同源双交换菌株Tt-49G53,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其生长速度明显比亲株慢,产抗水平比亲株低100倍,仅为13U/mL。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未检测到安普霉素。
朱碧银洪文荣李辉
关键词:黑暗链霉菌基因重组
棒状链霉菌控制抗生素合成的调节机制被引量:2
2010年
棒状链霉菌产生大量天然产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免疫调节活性物质等。经过对头霉素C、克拉维酸和其它带克拉维烷结构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多年研究,发现在棒状链霉菌中,存在着网络调节机制,并通过途径专一性调节器或者多效调节器,来控制不同化合物的合成。有迹象表明,在该链霉菌中,可能还存在着一种γ-丁内酯的信号系统。此外,棒状链霉菌还具有一种不同于以前报道的、存在于其它链霉菌中的严格应答机制。
朱碧银洪文荣
关键词:克拉维酸棒状链霉菌PPGPPΓ-丁内酯
小球藻的分离及生物量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对筛选出的小球藻的培养方式、培养基中C、N源及生长环境条件等对其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异养培养是最佳的培养方式;碳源以葡萄糖为好,培养基中起始以添加10g.L-1葡萄糖比较适宜;硝酸钾和尿素混合作为氮源供小球藻生长,对小球藻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佳组合为0.6g.L-1KNO3和0.12g.L-1尿素;最适合C/N质量比值为34∶1。
朱碧银陈艳林玉双洪文荣
关键词:小球藻
黑暗链霉菌DNA同源重组系统的构建被引量:11
2011年
以黑暗链霉菌Tt-49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安普霉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aprF-G的上、下游序列,作为同源交换臂,并将红霉素抗性基因筛选标记及其启动子插入两交换臂之间,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为基础,构建用于阻断黑暗链霉菌Tt-49安普霉素生物合成的重组质粒pFD8。该质粒通过E.coli ET12567/pUZ8002去甲基化修饰后,经接合转移进入黑暗链霉菌Tt-49,利用红霉素抗性筛选得到3株阳性转化子,分别命名为Tt-49 AG1、Tt-49 AG2和Tt-49 AG3。通过PCR鉴定,证明pFD8已插入黑暗链霉菌Tt-49基因组的目标位点。以亲株作对照,对3株工程菌进行红霉素抗性能力考察,发现3株工程菌的抗红霉素能力均高达1 000μg/mL以上。
朱碧银洪文荣严绍德朱宝泉林玉双封成军
关键词:黑暗链霉菌同源重组安普霉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