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芬

作品数:76 被引量:54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7篇乳腺
  • 50篇腺癌
  • 49篇乳腺癌
  • 24篇肿瘤
  • 19篇乳腺肿
  • 19篇乳腺肿瘤
  • 19篇腺肿瘤
  • 12篇淋巴
  • 10篇淋巴结
  • 10篇基因
  • 9篇病理
  • 7篇腋窝
  • 7篇受体
  • 7篇化疗
  • 7篇激素
  • 7篇激素受体
  • 6篇预后
  • 6篇临床病理
  • 5篇孕激素
  • 5篇孕激素受体

机构

  • 72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德岛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6篇李亚芬
  • 50篇陈伟国
  • 43篇沈坤炜
  • 39篇何建蓉
  • 39篇朱丽
  • 30篇陈小松
  • 25篇吴佳毅
  • 22篇黄欧
  • 13篇费晓春
  • 8篇柴维敏
  • 8篇宗瑜
  • 7篇李宏为
  • 7篇方琼
  • 7篇林琳
  • 7篇朱建新
  • 7篇韩宝三
  • 5篇汪登斌
  • 5篇洪进
  • 5篇毛艳
  • 5篇朱思吉

传媒

  • 30篇外科理论与实...
  • 6篇中华肿瘤杂志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肿瘤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医院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辅助治疗后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病人采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行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瑞金医院普外科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乳腺癌病人,行乳房全切联合DIEP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术的资料。比较新辅助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研究110例,新辅助治疗组23例(20.9%),对照组87例(79.1%)。相比于对照组,新辅助治疗组无原位癌(0比19.5%,P=0.003),pTNM分期较晚(P<0.001)。两组DIEP皮瓣穿支数(P=0.472)、双蒂皮瓣的占比(P=0.489)、手术时间(P=0.651)以及住院时间(P=0.2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治疗组最常见的受区并发症为乳房血清肿(13.0%,3例),未见供区并发症。对照组最常见的受区并发症为脂肪坏死(12.6%,11例),最常见的供区并发症为腹部血清肿(3.4%,3例)。新辅助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例(4.3%)和4例(4.6%)二次手术。对照组2例(2.3%)发生DIEP皮瓣坏死并丢失,新辅助治疗组未发生。结论:对于新辅助治疗后的乳腺癌病人,行游离腹壁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是安全的手术方案。
高卫奇张旭王铮朱一霏黄佳慧洪进朱思吉陈小松黄欧何建蓉陈伟国李亚芬沈坤炜徐华吴佳毅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重建新辅助治疗
多学科模式下早期乳腺癌化疗决策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理念的更新,单一学科已不能满足乳腺癌治疗的需要,多学科模式由此建立。本研究分析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下早期乳腺癌化疗决策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01-14-2013-12-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750例接受手术治疗,并经MDT讨论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MDT讨论资料,选取其中410例临床病理资料与MDT讨论记录完整者,分析临床病理指标对MDT讨论前主诊医生化疗建议与MDT化疗决策一致性的影响。结果 41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MDT决策建议其中301例(73.4%)患者接受化疗。主诊医生与MDT化疗决策一致率为96.1%(394例),16例(3.9%)患者出现化疗决策改变。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子分型与化疗决策一致性有相关性,χ2=11.193,P=0.011;对主诊医生与MDT化疗决策不一致病例进行分析发现,luminal A型患者12例出现化疗决策改变。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是影响luminal A型乳腺癌化疗决策改变出现频率最高的因素。结论分子分型是乳腺癌化疗决策一致性的影响因素;RS是luminal A型乳腺癌化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梁跃陈小松吴佳毅黄欧宗瑜毛艳孙龙方琼何建蓉朱丽陈伟国李亚芬沈坤炜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及再手术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部位局部区域复发(LRR)及其后续术式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连续7823例患者中108例于随访期间发生LRR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9岁(范围:26~83岁)。包括保留乳房术后同侧乳房肿瘤复发(IBTR)35例(32.4%)、胸壁复发(CR)40例(37.0%)、区域淋巴结复发(LNR)33例(30.6%)。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用Logistic回归对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不同部位LRR及后续手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生存曲线间的差异,评估其是否会影响LRR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手术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OR=7.27,95%CI:1.30~40.53,P=0.042)、术后无病间期(OR=0.18,95%CI:0.06~0.60,P=0.013)与LRR复发部位相关:相较于IBTR患者,LNR及CR患者初始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高,CR患者无病间期更短。共有36例患者接受后续手术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后手术与初始淋巴结手术方式(χ^2=16.705,P=0.001)、原发灶病理类型(χ^2=7.047,P=0.030)、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χ^2=10.812,P=0.002)、无病间期(χ^2=6.118,P=0.023)和LRR部位(χ^2=19.328,P=0.000)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LRR部位(OR=0.17,95%CI:0.05~0.65,P=0.024)是后续是否手术的独立相关因素。乳腺癌LRR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100%,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60.1%(P=0.018);CR患者的预后劣于LNR和IBTR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1.8%、73.5%和100%(P=0.021)。结论初始淋巴结有无转移和无病间期与乳腺癌术后LRR的发生部位有关。乳腺癌术后LRR的部位与后续手术选择和患者的预后相关。
金泽宇陆裕杰陈伟国李亚芬陈小松沈坤炜
关键词:乳腺肿瘤
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诊断导管原位癌的敏感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DCIS伴微浸润(DCIS.MI)的患者中分别比较乳腺X线检查(MG)及乳腺MRI诊断的敏感度。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连续病例被纳入此项研究,其中包括72例DCIS及50例DCIS—MI。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52.6岁和54.4岁。收集患者术前乳腺影像学诊断报告(MG及MRI),以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这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结果乳腺MRI检测DCIS及DCIS—MI的敏感度分别为84.7%和94.0%(x。=2.500,P=0.114)。多因素分析提示乳腺MRI的诊断敏感度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OR=3.471,P=0.031)。MG检测DCIS及DCIS.MI的敏感度分别42.4%和80.0%(x^2=16.555,P=0.000)。MG诊断敏感度与钙化相关(OR=11.287,P=0.001)。在DCIS及DCIS—MI患者中,乳腺MRI均较MG有更高的敏感度(x^2=27.028和4.540P=0.000和0.040)。结论乳腺MRI较MG能更敏感地诊断DCIS及DCIS—MI病灶。MG诊断敏感度与是否存在钙化相关,而患者临床特征及肿瘤生物学特征并不影响MRI的诊断敏感度,且MRI对分化差的DCIS及DCIS—MI肿瘤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郁骐襄陈小松吴佳毅韩宝三何建蓉朱丽陈伟国李亚芬谭令柴维敏汪登斌费晓春袁菲金晓龙沈坤炜李宏为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MSKCC模型预测效能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模型对NSLN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前哨淋巴结(SLN)阳性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乳腺癌病例,分析其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MSKCC模型,计算每例患者腋窝NSLN转移风险,利用校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对本组人群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共1147例乳腺癌患者接受SLNB,其中150例SLN阳性患者纳入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灶性乳腺癌(χ^2=5.887,P=0.015)、SLN阳性个数(SLN+)与SLN活检个数(SLN)比值(SLN+/SLN,χ^2=6.683,P=0.010)、术前超声ALN状态(χ^2=7.736,P=0.005)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灶性乳腺癌(OR=7.25,95%CI:1.73~30.43,P=0.007)、SLN+/SLN〉10.5(OR=2.56,95%CI:1.22~5.39,P=0.013)、术前超声ALN异常显示(OR=2.47,95%CI:1.18~5.19,P=0.017)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MSKCC模型对本组人群NSLN预测的AUC为0.677。结论对于SLN阳性乳腺癌患者,多灶性乳腺癌、SLN+/SLN值和术前超声ALN状态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MSKCC模型对本中心乳腺癌患者NSLN状态预测的准确性较低。
黄佳慧陈小松费晓春黄欧吴佳毅宗瑜朱丽何建蓉陈伟国李亚芬沈坤炜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转移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MicroRNA 101对乳腺癌细胞运动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microRNA 101(miR-101)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运动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101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再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的方法将miR-101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方法 )、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运动、迁移能力。通过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miR-101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结果: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或癌旁组织相比,miR-101在乳腺癌细胞或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体外增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01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无明显影响,但是能显著抑制细胞的运动和迁移能力(P<0.001)。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在外源性过表达miR-101模拟物的MDA-MB-231细胞中,EZH2的表达明显下降,而E-钙黏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miR-101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发生了下调。miR-101抑制乳腺癌细胞运动和迁移能力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EZH2,间接上调E-钙黏蛋白来实现。
曹丹霞王球玉沈坤炜李亚芬陈伟国朱丽韩宝三赵倩何建蓉
关键词:乳腺癌迁移EZH2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计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浸润性乳腺癌可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接受手术并行辅助治疗的487例女性患者。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其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5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和低淋巴细胞计数组或血小板计数组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PLR(≥110.16)组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81.2%,显著低于低PLR(〈110.16)组患者的87.1%(P=0.021)。高PLR组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与低PL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8%比93.1%,P=0.27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高PLR组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PLR组的患者(HR=1.796,95%CI=1.116~2.892,P=0.016)。结论 PLR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与乳腺癌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洪进毛艳陈小松何建蓉朱丽陈伟国李亚芬费晓春林琳沈坤炜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
KL-6粘蛋白在乳腺肿瘤中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KL-6粘蛋白在乳腺肿瘤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ER、PR、HER-2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乳腺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KL-6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定位检测组织KL-6粘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血浆KL-6水平为(4.191±3.598)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02±0.737)ng/ml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的(1.775±0.65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乳腺癌患者血浆KL-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等密切相关,与年龄、月经状况、ER、PR及HER-2等无关;乳腺癌组织KL-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分期等密切相关,与年龄、月经状况、ER、PR及HER-2等无关。结论 KL-6在乳腺癌血浆及组织中表达均增高,并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筛查、预后判断及基因靶向治疗的标记物。
夏红强何建蓉金冶宁李亚芬沈坤炜
关键词:乳腺肿瘤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组化
乳腺触觉成像诊断乳腺疾病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触觉成像(palpationimaging,P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151例病人共计213个病灶,行PI、B超、钼靶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各检查方法独立进行。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I对乳房病灶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方法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PI对病灶的良恶性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UC=0.832,95%CI:0.766~0.898,P<0.001),敏感度为87.0%,显著高于钼靶(63.5%,P=0.005),与B超(87.0%)及MRI(9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的特异度及准确率为69.8%与74.2%,与钼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5%,P=0.041,未达到调整后检验水准α’=0.0083;75.4%,P=0.778),但显著低于B超(86.2%,P<0.001;86.4%,P=0.002)及MR(I85.7%,P=0.005;88.7%,P<0.001)。结论 PI对于乳房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乳腺疾病现有辅助检查外的又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吴佳毅陈伟国梅章懿汪登斌柴维敏詹维伟韩宝三何建蓉朱丽李亚芬沈坤炜
关键词:B超钼靶
21基因复发分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8年
目的分析21基因复发分数(recurrence score,RS)检测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手术并行21基因RS检测的乳腺ILC患者,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21基因RS对乳腺ILC辅助化疗选择的影响。结果共59例乳腺ILC患者入组并接受21基因RS检测,其中低危患者10例(16.95%)、中危患者30例(50.85%)、高危患者19例(32.20%)。多因素分析提示ILC分子分型状态是21基因RS高危的独立影响因素(OR=19.90,95%CI:2.42~163.63,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ILC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分子分型状态以及21基因RS与辅助化疗选择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21基因RS不影响乳腺ILC患者辅助化疗的选择(P=0.527),而ILC分子分型状态是影响辅助化疗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70,95%CI:1.59~136.23,P=0.018)。结论 21基因RS危险度与乳腺ILC的分子分型状态相关;影响乳腺ILC患者行辅助化疗的主要因素为ILC分子分型的状态,21基因RS并未影响其辅助化疗选择。
陈小松高卫奇吴佳毅林琳黄欧何建蓉朱丽陈伟国李亚芬沈坤炜
关键词:浸润性小叶癌辅助化疗分子分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