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杨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2篇肾病
  • 2篇糖尿病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咳嗽
  • 2篇咳嗽
  • 2篇化瘀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定量
  • 1篇地黄
  • 1篇地黄汤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超敏C反...
  • 1篇益气
  • 1篇益气化瘀
  • 1篇益气化瘀法
  • 1篇益肾
  • 1篇早期2型糖尿...
  • 1篇针灸

机构

  • 4篇汉中市人民医...
  • 3篇云南省中医医...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作者

  • 6篇李杨
  • 4篇温伟波
  • 2篇谢钧
  • 1篇曹拥军
  • 1篇业乾月
  • 1篇贾彤

传媒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益肾导邪解毒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益肾导邪解毒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1例。予对照给组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导邪解毒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24 h UPRO)、胱抑素C、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Scr、24 h UPRO、胱抑素C、血浆黏度、全血黏度、BUN、TNF-α、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Scr、24 h UPRO、胱抑素C、血浆黏度、全血黏度、BUN、TNF-α、hs-CRP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cr、24 h UPRO、胱抑素C、血浆黏度、全血黏度、BUN、TNF-α、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导邪解毒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
李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前列地尔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益气化瘀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结肠传输试验等检测方法筛选出慢传输型便秘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益气化瘀方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福松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63.3%,对照组为3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便秘消失时间和复发时间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
谢钧贾彤李杨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中药治疗益气化瘀法福松
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2022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可无明显变化,当蛋白尿的出现即提示肾脏已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中药组方具有灵活加减,治疗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临床疗效肯定。通过对糖尿病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六味地黄汤组方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临床参考。
李杨温伟波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临床体会被引量:4
2007年
温伟波业乾月李杨曹拥军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
宣肺降气汤治疗慢性咳嗽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李杨谢钧温伟波
关键词:慢性咳嗽
针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针灸对早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针灸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之间比较的临床试验方法,将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针灸治疗组30例,药物治疗组30例,男女比例随机分配。选用透刺法,药物治疗组以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各项观察指标,并统计疗效。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记录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并评价疗效。结果针灸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药物组(P<0.05,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亦低于药物组分别为:(3.9±0.8)(5.4±1.1,P<0.05)。结论针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杨温伟波
关键词: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