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楠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氧化还原电位
  • 1篇优势流
  • 1篇油类
  • 1篇油类污染
  • 1篇溶解氧
  • 1篇溶解氧(DO...
  • 1篇石油类
  • 1篇石油类污染
  • 1篇污染
  • 1篇ORP
  • 1篇PH

机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篇张敏
  • 1篇李楠
  • 1篇王凯丽
  • 1篇王丹
  • 1篇李金英
  • 1篇蔡五田

传媒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石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抽水过程水质变化成因被引量:3
2011年
在某石油类污染场地抽水试验过程中对地下水五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通过对指标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基于抽水、弥散试验,揭示了该场地抽水过程中水质变化的原因,探讨了以水质指标描述石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净化的方法.结果显示,水质变化是由昼夜水温变化、抽水和生化耗氧作用三者引起.其中,水温变化是由昼夜变化引起;电导率减小是抽水作用使导电粒子减少的结果;溶解氧(DO)主要受生化耗氧作用和水温引起的氧溶解度变化的影响;pH受水温引起的水的离子积常数变化、抽水作用引起的酸碱性物质减少和生化耗氧作用产生CO2的影响;氧化还原电位(ORP)受抽水作用引起的反应物质浓度减少和水温变化引起的地下水即时溶解氧变化的影响.其中,pH与DO的关系主要是生化耗氧作用的直接结果.温度、电导率、DO、pH和ORP五项指标可提取为地下水自净速率和净化能力两个主成分,描述地下水净化.
张敏蔡五田王丹王凯丽李楠李金英
关键词:石油类污染优势流溶解氧(DO)PH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