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 作品数:30 被引量:191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入侵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其对策概述被引量:6
- 2010年
- 在系统总结重大检疫有害生物薇甘菊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与机械防治、生态调控、替代控制等防治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利弊,并针对性地提出各项对策、建议。
- 泽桑梓李浩然闫争亮陆志国许宏志许本莲季梅
- 关键词:薇甘菊
- 松小蠹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为达到持续控制纵坑切梢小蠹(简称松小蠹)危害的目的,进行了松小蠹与云南松林分之间的关系、抚育间伐控制蠹害效果、蠹害木清理技术、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剂筛选及林间引诱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系列松小蠹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云南松林分与松小蠹危害之间的关系及受害林分内害虫的演变情况;证实了松小蠹生活史中姐妹代的存在,摸清了姐妹代各虫态出现的时期、种群数量,为松小蠹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筛选出4种效果较好的引诱剂配方及两种可供推广的诱捕器,研究了引诱剂林间引诱、测报方法及应用粉拟青霉菌杀虫剂防治扬飞期成虫技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松小蠹综合控制措施。
- 李丽莎刘宏屏周楠赵涛陈鹏李浩然王海林雪玲王宏虬张瑆卢南
- 关键词:松小蠹控制技术云南松生活史
- 蓝墨天牛生物学及危害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蓝墨天牛 (MonochmusguerryiPic)是板栗主要蛀干害虫之一 ,在禄劝县 2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在虫道内越冬 ,翌年 3月中旬开始化蛹 ,4月成虫外出活动 ,行补充营养、交尾产卵。成虫选择树皮光滑、干径 3~ 6cm的枝干刻槽产卵 ,一般每环产卵 3~ 8粒。卵期 30~ 35天 ,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取食 ,随着虫龄的增大逐渐钻入木质部向上取食 ,幼虫期最长 ,危害时间可达 2 0个月之久。该虫危害与栗树干径粗细关系密切。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 ,防治措施可选用木锤杀卵、捕杀成虫、挑治幼虫。
- 毋亚梅季梅刘宏屏陈鹏赵涛李浩然毛云玲蒋兆龙肖文美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板栗害虫
- 云南松蠹害木清理技术标准及处理方法被引量:1
- 2005年
- 陈鹏周楠赵涛李丽莎李浩然泽桑梓刘宏屏
- 关键词:云南松林技术标准钻蛀性害虫松小蠹气候条件
- 我国松褐天牛防治及引诱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前景分析被引量:21
- 2010年
- 松褐天牛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主要蛀干害虫,并传播松材线虫病,造成松林大面积死亡。该虫在我国广泛分布,已对我国林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我国对松褐天牛开展了大量的防治及引诱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系统分析总结了我国松褐天牛防治技术以及引诱技术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此两项技术研究工作的前景,旨在为松褐天牛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 泽桑梓闫争亮赵涛季梅李浩然刘宏屏阮玉灿
- 关键词:松褐天牛
- 松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经对昆明石林、曲靖陆良等地采集的松小蠢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回接及菌种鉴定,确定了粉拟青霉vnaf0401菌株。在观测了解了该菌株的寄生特征、菌落形态特征以及菌株显微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存储、运输及林间应用中影响粉拟青霉孢子萌发的部分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有利于该菌孢子的保存,常温20.26℃不耐孢子的存放。而热风干燥处理孢子的温度不能高于41℃;湿度越大越利于其孢子的自发萌发,以高于95%为佳;菌株孢子萌发率受杀菌剂、抑菌剂的影响较大。菌株可以通过多次回接、分离、生物测定而实现菌种的复壮。
- 泽桑梓刘宏屏周楠李浩然黄文学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 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
- 本发明提供一种薇甘菊颈盲蝽性引诱剂,其将十六烷酸溶解在二氯甲烷中,控制浓度为10<Sup>-5</Sup>g/mL。对薇甘菊颈盲蝽性成熟雄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优点。可用于诱捕...
- 泽桑梓季梅杨斌朱家颖赵宁王大伟李浩然闫争亮刘凌
- 文献传递
- 林木受小蠹虫危害的表征及其遥感监测被引量:3
- 2006年
-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分析了小蠹虫对寄主树的选择和定殖,小蠹虫、真菌与寄主树的相互关系以及寄主树的防御反应,总结了遥感在小蠹虫早期危害监测上的应用。
- 季梅刘宏屏董谢琼李丽莎徐虹李浩然杨晓鹏泽桑梓
- 关键词:遥感
- 昆明松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试验被引量:4
- 2019年
- 为摸清昆明松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寻找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0,采用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其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并选用1.7‰高效氯氰菊酯混合粉剂、1.5%吡虫啉混合粉剂、2%敌敌畏烟剂等6种药剂进行昆明松梢斑螟的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昆明松梢斑螟在弥勒东山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梢内越冬。2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幼虫3月中旬至5月下旬化蛹;成虫羽化期为4月上旬至6月中旬;成虫于4月上旬至6月中旬产卵;卵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孵化。各年度由于温度不同,其生活史稍有差异。昆明松梢斑螟的不同药剂防治试验以1.5%的吡虫啉+0.5%阿维菌素+98%滑石粉吡虫啉的混合粉剂防治效果最佳。
- 何艳萍钱石生聂学文许丽萍沈欣李浩然陈鹏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华山松
- 云南松毛虫生命表组建及对其种群消长趋势预测的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经室内饲养移在思茅松林分中设定观测样株,对云南松毛虫的第1代和越冬代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松毛虫在整个世代各个发育阶段的存活数、死亡数及其死亡原因等,以此为依据组建了云南松毛虫自然种群的生命表。应用此生命表结合景屏等地当时虫害的发生实况及外界环境条件,对该地区云南松毛虫的种群消长趋势和发生量作出了预报,为控制云南松毛虫危害提供了依据。
- 童清李浩然罗芳姜伟
- 关键词:云南松毛虫生命表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