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平 作品数:31 被引量:145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二语习得中的形式—意义联结》评介 被引量:6 2005年 李清平关键词:二语习得研究 语言习得 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构建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参与国际事务竞争的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很多国家都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确立为教育目标之一。然而,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并非易事,一般人在实际操作中都采用比较宽泛的定义。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 李清平关键词: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文献传递 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构建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参与国际事务竞争的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很多国家都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确立为教育目标之一。然而,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并非易事,一般人在实际操作中都采用比较宽泛的定义。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 李清平兼顾形式对请求策略习得的影响 被引量:7 2011年 考察了兼顾形式(focus on form,FonF)的导引手段如何影响青少年英语初学者对请求策略的习得。极端显性的FonF操作为显性教学,除了输入输出活动外,还提供元语用知识;隐性的FonF除了输入输出活动外,还对输入进行视觉强化;极端隐性的FonF只提供输入输出活动。学习者参加了一次前测和两次后测。结果显示,对总体策略使用来说,不同的FonF同样有效;但对策略分布来说,隐性的FonF无效。从长期效果看,只有极端隐性的FonF在总体策略使用和策略分布两方面都有效。这表明,虽然注意有利于二语习得,但注意所诱发的认知机制受形式特征和学习者特征的影响,在青少年初学者中,并不是越外显的导引手段就越有效。 李清平关键词:请求策略 语用习得 语用能力测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15年 现代外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何开发有效的语用能力测量工具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关于语用能力的测试研究还未能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语用能力测量的研究,并总结了语用测试研究所存在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李清平 郑娜新关键词:语用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 语用测试 概念隐喻多元映射的认知理据与话语功能——以北京冬奥会新闻话语为例 2025年 本研究以北京冬奥会新闻报道为语料,深入探讨概念隐喻多元映射的认知理据与话语功能。研究表明,多元映射的本质在于源域和靶域之间相似性的多维度、选择性构建。“一对多”映射基于源域的语义中心性,通过源域运用映射到多个靶域,丰富了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国家形象内涵的阐释和理解;“多对一”映射基于靶域特征的多样性,以靶域聚焦深化对“运动员”“场馆”和“冬奥会”等靶域多维特征的全面理解。多元映射在语言、认知和交际层面发挥关键作用。“一对多”映射的话语功能体现在认知的扩展性和经济性上;“多对一”映射的话语功能在于对概念的深度聚焦和情感价值的集中强化。 彭蔚 李清平关键词:概念隐喻 认知理据 话语功能 试论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师资的培训 被引量:9 2002年 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单一、英语综合能力差、处理教材的能力低和专业知识薄弱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岗前和在岗师资培训的方案以及基于教育理论、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的师资培训内容 。 罗选民 李清平 杨文地关键词:大学英语 师资培训 岗前培训 在职培训 教学手段 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 被引量:53 2001年 本研究调查了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学工作在各高校开展的基本情况,旨在了解在高年级阶段设立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有无必要,学生最喜欢的教材有哪些特点,什么样的教法最受欢迎,等等。基于对全国14所高校高年级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罗选民 熊俊钧 罗立胜 李清平 杨文地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法 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构建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被引量:7 2018年 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需要其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正在将这一能力融入其总体培养目标中,尤其是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然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却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构念。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尤其是我国的英语教育实践,该研究以中国商务人员为对象,调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维度。结果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致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文化能力、策略能力、非言语交际能力和国际规范知识。文章结合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设置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讨论。 李清平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非洲主流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对“中共二十大”报道的话语分析 2025年 本文以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为理论框架,结合语料库分析法,从显著搭配、索引行、互文性等角度,分析非洲主流媒体有关“中共二十大”报道文本的语言特征。研究发现,通过肯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成绩、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中非间的合作等话语,非洲媒体构建了“世界脱贫攻坚的榜样”“民主中国”“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好伙伴”“科技强国”“负责任大国”等积极的国家形象,打造了有利于中国国际发展的良好声誉。但受西方媒体影响,夸大了“经济增长迟缓”等问题,构建了部分消极中国形象。西方意识形态偏见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阻碍,破解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全球话语霸权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伍娟娟 李清平 王芳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 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