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珺沬

作品数:22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色谱
  • 4篇药物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荧光
  • 4篇中空纤维
  • 4篇曲霉
  • 4篇相色谱
  • 4篇毛细管
  • 4篇毛细管电泳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蛋白
  • 3篇毒素
  • 3篇盐酸
  • 3篇药物分析
  • 3篇液相
  • 3篇中黄
  • 3篇生物样品
  • 3篇前处理
  • 3篇曲霉毒素

机构

  • 22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石家庄制药集...

作者

  • 22篇李珺沬
  • 17篇蒋晔
  • 6篇任淑萌
  • 6篇孙婷
  • 4篇安普丽
  • 3篇刘彦
  • 3篇孙玉刚
  • 2篇王新宇
  • 2篇安静
  • 2篇李岑
  • 2篇律涛
  • 2篇康丽娟
  • 2篇张剑
  • 1篇樊淑彦
  • 1篇任进民
  • 1篇刘丰华
  • 1篇刘洋
  • 1篇姜虹
  • 1篇赵静
  • 1篇查建蓬

传媒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成药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药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学专业容量分析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被引量:3
2016年
在对目前药学专业容量分析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基于过程性的考核方式,旨在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容量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李珺沬蒋晔樊淑彦查建蓬叶超刘彦
关键词:考核方式改革药学专业
骨筋丸胶囊中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在线富集检测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场放大富集技术同时检测骨筋丸胶囊中有效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方法。方法选择未涂渍弹性石英毛细管(50μm×57 cm,有效分离长度50 cm)为分离通道,20 mmol/L醋酸钠(醋酸调pH3.8)为运行缓冲溶液;运行电压20 kV;进样电压20 kV,进样时间25 s;在进样之前设定用水冲洗,压力为3.5 kPa,冲洗时间3 s;紫外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该方法使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检测灵敏度分别提高了600倍和400倍。士的宁在14.8~94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最低检测限为1.48μg/L,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1.9%;马钱子碱在17.2~109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最低检测限为2.58μg/L,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1.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富集效率高,为骨筋丸胶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临床药物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分析手段。
李珺沬蒋晔
关键词:骨筋丸胶囊马钱子碱
流动注射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流动注射分析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以与多种检测器联用,如紫外-可见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本文综述了流动注射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安普丽蒋晔任淑萌李珺沬
关键词:流动注射分析检测器
基于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被引量:4
2018年
建立了一种基于贻贝仿生化学涂层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SBSE/HPLC-FLD)同时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基于贻贝仿生化学制备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固相萃取材料,利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提取;以甲醇-乙腈-水(10%磷酸调至p H 3.5,体积比3∶3∶5)作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0.200~1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 9),加标回收率为81.5%~96.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3.4%,日间RSD为1.9%~3.5%,方法检出限为0.025~0.050μg/L。该方法高效、灵敏、可靠,能够满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要求。
李珺沬律涛刘彦李程王新宇马海燕
关键词:食用油
中空纤维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麦芽糖被引量:6
2009年
建立了中空纤维分离-HPLC测定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麦芽糖含量的方法。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样品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能透过垂直放置在离心管中的中空纤维,同时离心力也减小了膜外大分子形成的浓差极化。采用InertsilNH2色谱柱(250mm×4.6mm,5μm)及示差折光检测器,流动相为V(乙腈):V(水)=70:30,柱温40℃,流速为1.0mL/min。麦芽糖浓度在1.00~5.00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6%,RSD为1.4%。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克服了蛋白沉淀不完全,吸附严重等现象,为微量样品的分析提供了简单廉价超滤手段,适用于蛋白类制品小分子样品的前处理。
孙婷孙玉刚李珺沬蒋晔
关键词:中空纤维麦芽糖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猝灭法研究α_1受体拮抗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α1受体拮抗剂(盐酸特拉唑嗪、盐酸哌唑嗪、盐酸阿夫唑嗪)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荧光猝灭反应和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结果α1受体拮抗剂与BSA间的猝灭过程是静态猝灭过程;求得25℃时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8×104、2.0×104、2.5×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9、1.14、1.32;结合距离r分别为4.91、4.69、4.71 nm;能量转移效率分别为0.058、0.078、0.085。结论α1受体拮抗剂与BSA间的主要结合力为静电作用力,与蛋白结合作用机制相似。
安普丽张剑蒋晔任淑萌李珺沬
关键词:盐酸特拉唑嗪盐酸阿夫唑嗪盐酸哌唑嗪荧光猝灭牛血清白蛋白
HPCE同时测定黄强软膏中盐酸小檗碱和泼尼松的含量
2009年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同时测定黄强软膏中盐酸小檗碱和泼尼松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以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41cm×50μm,有效分离长度33cm)为分离通道,30mmol·L^-1四硼酸钠(pH11.0)-甲醇(7∶3)为运行缓冲溶液,进样时间10s,运行电压15kV。紫外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32.0~512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2%;泼尼松在16.0-256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为黄强软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孙婷李珺沬孙玉刚蒋晔
关键词:高效毛细管电泳盐酸小檗碱泼尼松
桂附地黄丸中痕量毒性成分乌头碱的限量检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场放大富集技术检测桂附地黄丸中痕量毒性成分乌头碱的方法。方法: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μm×43 cm,有效长度35 cm)为分离通道,50 mmol·L^(-1)磷酸二氢钠(pH 4.6)-甲醇(8:2)为运行缓冲溶液;运行电压10 kV;进样电压10 kV,进样时间40 s;在进样之前设定用甲醇冲洗,压力3.5 kPa,冲洗时间5 s;检测波长235 nm。结果:该法使乌头碱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500倍。乌头碱在31.3~2×10~3μ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最低检测限为9.4μg·L^(-1),平均回收率为98.0%,RSD 2.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富集效率高,为桂附地黄丸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分析手段。
李珺沬蒋晔
关键词:乌头碱
狼毒及其制剂的化学成分分析及代谢产物和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狼毒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或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的干燥...
李珺沬
关键词:狼毒化学成分代谢产物蛋白结合率
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陈皮中黄曲霉毒素被引量:4
2019年
采用自制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为涂层的搅拌棒萃取4种黄曲霉毒素,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建立了中药材陈皮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AF B1、AF B2、AF G1、AF G2)的测定方法。对搅拌速率、盐效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条件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AF B1、AF G1在0.625~20.000 ng/mL、AF B2、AF G2在0.156~5.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4),检出限为0.020~0.078μg/kg,加标回收率在84.0%~9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4%~4.6%。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中药材陈皮中AF B1、AF B2、AF G1、AF G2的分析检测。
李珺沬赵甜刘岩刘圆呈鲁雅洁蒋晔
关键词:陈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