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菊
-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标本的细胞与组织病理比较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标本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并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评估TBNA标本的细胞病理学诊断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用TBNA方法21G针取材共374例,均经组织学明确诊断。根据针吸部位分为肺肿物组(65例)和淋巴结组(309例)。所有病例均直接涂片,并同时制作液基薄层涂片(LBT)。结果TBNA标本细胞病理学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准确性分别为95.7%(266/278)、100%(96/96)、0(0/96)、4.3%(12/278)和96.8%(362/374)。62.8%(167/266)的病例分型准确,包括95.7%(88/92)的小细胞癌、73.5%(25/34)的鳞状细胞癌和67.9%(53/78)的腺癌。细胞病理学对肺肿物TBNA与淋巴结TBNA诊断的准确性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对隆突下淋巴结TBNA与其他淋巴结TBNA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直接涂片与LBT在TBNA中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结论TBNA标本细胞病理学诊断癌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高,并可对大部分肿瘤准确分型。TBNA标本细胞病理学诊断的阳性结果可作为临床确诊肺癌及其分期的可靠依据。
- 李香菊赵军王萍吴齐李吉友王洁李向红
- 关键词:肺肿瘤支气管镜
- 三苯氧胺对乳腺癌患者宫颈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TAM)对乳腺癌患者宫颈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33例乳腺癌术后服用TAM患者(TAM组)及106例无TAM服药史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宫颈检查,ThinPrep液基薄层制片,观察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TAM组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为11.6%(27/233),明显高于对照组4.7%(5/106)(P<0.05);两组霉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M组绝经前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及霉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5.4%、8.5%、5.8%和3.9%,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服用TAM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的发生率增高,与绝经状态无关。对乳腺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应进行规律的宫颈涂片检查。
- 李香菊王萍李向红李吉友陆爱萍
- 关键词:三苯氧胺乳腺癌THINPREP
- 液基细胞学与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中应用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与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TBNA取材共833例,其中674例常规制备传统涂片(conventional smears,CS)后制备LBC涂片,余159例仅制作CS,比较两种制片方法在TBNA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差异和优、缺点,并将细胞病理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相比较。结果 CS标本不满意率为16.4%,高于LBC涂片的标本不满意率(10.2%)。TBNA标本中LBC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和95.3%,CS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95.3%,统计学显示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无差异。18.5%(5/27)可疑癌病例应用LBC可得以确诊。两种制片方法得出阳性病例的分型准确率无差异。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与组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3.5%、98.3%和100%。结论在TBNA标本中应用LBC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分型准确,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且与CS合用有互补作用。此外,LBC标本不满意率低,细胞结构清楚、背景干净、涂片数量少、阅片时间明显缩短。
- 李香菊王萍张春花李吉友
- 关键词:肺肿瘤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细胞病理学液基细胞学
- 甲状腺梭形细胞化生1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梭形细胞化生(spindle cell metaplasia of thyroid,SC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伴SCMT罕见病例进行染色,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肿瘤7 cm×6 cm×5 cm大小,包膜完整,切面灰红、灰黄,呈囊实性。镜下见肿瘤主要为滤泡性腺瘤,见一2.0 cm×1.5 cm×1.2 cm大小梭形细胞区,细胞交织成束状,细胞核呈梭形,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不清,与腺瘤成分互相融合,分界不清。免疫表型:TTF-1、TG、Keratin、vimentin、SMA、Caldesmon均阳性。结论 SCMT非常罕见,可发生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和乳头状/滤泡癌等多种病变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确诊。免疫组化标记TTF-1和TG阳性,提示其为滤泡来源。
- 李香菊祁晓莉王春艳张珊珊王彦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与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对肺与纵隔病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接受EBUS-TBNA或TBNA检查的100例患者(EBUS-TBNA 50例,TBNA5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穿刺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0例患者共穿刺121个部位,EBUS-TBNA组和TBNA组获得满意标本的比例分别为90.6%和78.9%。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和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结论:EBUS-TBNA与TBNA相比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更高,且不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对肺与纵隔病变的诊断更有优势。
- 吴齐曹长琦李士杰闫炎李香菊阎石吴楠张集昌
-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支气管镜检查
- 无X线监视下支气管超声导向鞘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无X线监视下支气管超声导向鞘技术(EBUS-GS)对肺周围性病变(PPLs)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BUS-GS的52例PPL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价EBUS-GS的诊断率及安全性,并对影响诊断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多种情况下的诊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2例PPLs患者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22~78岁,平均(55.6±10.0)岁。52例患者中47例患者(90.4%)的病灶可在支气管超声图像中显示,共有39例(75.0%)经EBUS-GS获得明确诊断。在EBUS-GS诊断PPLs方面:EBUS-GS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率高于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2.2%vs28.6%,χ^2=6.658,P=0.010);联合刷检、活检及肺泡灌洗中2种或3种方式取检的诊断率高于仅采用单一方式取检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4%vs33.3%,χ^2=4.019,P=0.045);超声探头位于病灶内部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位于病灶边缘或病灶外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5.3%vs55.6%,χ^2=4.078,P=0.043);病灶位于肺野内带及中带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位于肺野外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1%vs50.0%,χ^2=5.898,P=0.015)。病灶长径>2cm者的诊断率与病灶长径≤2cm者比较,不同肺叶病灶诊断率比较,最终确诊的45例恶性病例中前15例与后30例诊断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1.9%)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7例患者(13.5%)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提高鼻导管氧流量后缓解;22例患者(42.3%)术后24h内出现咳痰,可见少量血丝,未予特殊处理;无气胸、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在单纯使用VBN而不联合X线监视的条件下,EBUS-GS是一种诊断PPLs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 李士杰陈麦林闫万璞吕超李香菊孙利吴齐Yang Yue
- 关键词:肺周围性病变支气管镜检查
- 液基细胞学检测在非妇科细胞标本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对非妇科细胞学标本进行检查并与传统普通涂片法进行对比并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36例非妇科细胞学标本进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法处理、阅片、诊断,并与传统细胞涂片的细胞形态及诊断结果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查到恶性肿瘤细胞238例,阳性率为37.4%(238/636)。在胸水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123例,可疑11例;腹水及腹腔冲洗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87例,可疑4例;脑脊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19例;心包积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9例,可疑1例。同组标本用传统普通涂片检查阳性为151例,阳性率为23.7%(151/636)。结论: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方法在非妇科细胞标本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传统细胞涂片方法(P<0.01)。
- 王萍张秋凤李香菊李吉友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
- 新时期发挥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作用
- 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传播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也要必然随之改变,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作用。
- 李香菊张文英花芳李萍萍阮继贺文刘惠琴李莹赵文华王瑛
- 关键词:科技期刊信息传播
- 免疫细胞化学在辅助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03年
- 免疫细胞化学是辅助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鉴别诊断良恶性细胞的主要手段。腺癌细胞敏感抗体有B72 3、Ber EP4、MOC 31等 ;间皮细胞敏感抗体有calretinin、thrombomodulin、HBME 1等。最理想的标本制备方法是石蜡包埋法。
- 李香菊潘秦镜
- 关键词:免疫细胞化学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
- B72.3和Ber-EP4及calretinin在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评价B72.3、BerEP4和calretinin对浆膜腔积液中癌细胞和增生间皮细胞的鉴别诊断价值,并探讨ThinPrep薄片(TP)作为免疫细胞化学(ICC)制片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8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做石蜡包埋细胞块(CB)切片ICC(CBICC),评价B72.3、BerEP4和calretinin的诊断效果。对其中49例同时做TP的ICC(TPICC),并与CBICC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72.3和BerEP4诊断癌细胞的敏感性分别为76.9%和69.2%,两者结合的敏感性增至89.7%。calretinin对间皮细胞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7.2%。B72.3在CBICC和TPICC中诊断癌细胞的敏感性分别为78.9%和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rEP4的敏感性分别为78.9%和84.2%,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72.3、BerEP4和calretinin组合能有效辅助细胞学鉴别诊断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在浆膜腔积液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的鉴别诊断中,TP可以替代CB。
- 李香菊潘秦镜沈贵华刘秀云孙耘田
-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