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年 作品数:10 被引量:23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外用他克莫司引起腹泻一例 2012年 患者女,16岁。反复四肢及颜面部红斑16年。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出生后半年四肢及颜面部出现红色斑疹,伴瘙痒,病情反复,冬季加重。于2010年11月来我科就诊,诊断为特应性皮炎。首次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每天2次,每周20g,未用口服药物。1周后,患者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 李龙年 张堂德 孙乐栋 王瑞华 邓俐关键词:他克莫司软膏 外用治疗 水样腹泻 病情反复 面部红斑 红色斑疹 婴儿血管瘤的细胞起源 被引量:1 2011年 婴儿血管瘤是婴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婴儿血管瘤的发生可能是几种机制联合作用的病理生理过程.回顾近年来有关婴儿血管瘤细胞起源的文献,包括胎盘源性理论、内皮祖细胞源性理论,转移性生态位理论,以增进临床工作者对婴儿血管瘤的认识.目前,对婴儿血管瘤的研究仍存在众多令人困惑的问题,解决婴儿血管瘤的起源问题,将有助于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龙年 邓俐 张堂德关键词:血管瘤 婴儿 细胞 婴儿血管瘤系统性治疗的一线药物:普萘洛尔 被引量:11 2011年 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aemangiomas,IH)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尽管85%~90%的IH在7~10岁时能自然消退,但一些血管瘤因威胁生命和影响机体功能而需要及时治疗[1].以往标准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激光手术、冷冻和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张堂德 李龙年 邓俐关键词:血管瘤 婴儿期 普萘洛尔 一线药物 自然消退 良性肿瘤 线状苔藓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4年 线状苔藓(LS)是一种少见的呈线状分布的自限性皮肤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本文对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等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詹文英 李龙年 杨森关键词:线状苔藓 他克莫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理化特性及体外透皮性质研究 本文采用改良的乳化扩散-低温固化法制备他克莫司固体脂质纳米粒(FK506-SLN),并以粒径及包封率为参考指标,考察制备工艺参数——脂质载体、表面活性剂、乳化温度及转速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影响,从而筛选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 李龙年 王瑞华 孙乐栋 张堂德婴儿血管瘤治疗的新认识 被引量:5 2012年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具有自然退化的特性,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患儿需要积极治疗。为此,概述了婴儿血管是否需要接受治疗的3个预测因素:血管瘤的大小、血管瘤发生的解剖学位置和血管瘤的形态学亚型,以及介绍系统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激光或手术治疗,以及近年来应用B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等的治疗方法,以期能加深临床工作者对婴儿血管瘤治疗方法的认识,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蒋冲 李龙年 张堂德关键词:血管瘤 婴儿 FK506-SLN水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和药效学研究 研究背景:
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大环内脂类免疫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A相似,但是分子量更小,更容易渗透进入皮肤。其软膏剂治疗皮肤疾病主要通过阻断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而抑制皮损处T细胞的活化,另外,也可通过... 李龙年关键词:他克莫司 固体脂质纳米粒 体外透皮 药效学 文献传递 PRKAG2多态性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PRKAG2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特应性皮炎(AD)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本研究团队前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Illumina Human 610芯片和Sequenom Mass Array平台对4 480例AD患者和12 319例正常对照者的基因分型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病例-病例研究,使用SPSS 20.0分析AD患者与正常人基因型分布频率,并比较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患者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遗传模型分析显示PRKAG2(rs17173197)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性模型下对AD发病作用最强(P<0.05)。分层分析结果表明rs17173197等位基因G与南方地区人群、AD家族史、AD伴干燥症相关(P<0.05)。未发现rs17173197与AD的其他表型包括发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伴发哮喘、伴发过敏性鼻炎、伴发鱼鳞病、总Ig E水平升高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PRKAG2(rs17173197)最小等位基因G与中国汉族人群,AD南方地区、AD家族史、AD伴干燥症有相关性。 房灵 吴延延 刘龙丹 李蔚然 江龙 李龙年 郑晓东 左先波 肖风丽关键词:易感基因 基因型 皮炎 特应性 婴儿血管瘤治疗的新认识 蒋冲 李龙年 张堂德伊藤色素减少症与系统性无色素痣各1例 被引量:2 2017年 报告伊藤色素减少症与系统性无色素痣各1例。患者1,女,2岁。面颈、躯干、四肢色素减退斑20个月。体检:发育正常,骨骼无异常,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泛发大小不等色素减退斑,部分色素减退斑呈条纹状,界清,不规则,白斑周围无色素沉着。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女性核型,未见异常。诊断为伊藤色素减少症。患者2,女,5岁。左侧躯体色素减退斑4年。体检:发育正常,骨骼无异常,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躯干及肢体泛发片状色素减退斑,呈条索状、波浪状、旋涡状,界清,不规则,色素减退斑周围无色素沉着。诊断为系统性无色素痣。 谢杰 艾菁 李龙年 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