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肝癌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血栓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造影
  • 2篇术后
  • 2篇栓塞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门静脉
  • 2篇介入
  • 2篇静脉
  • 2篇灌注
  • 2篇癌栓
  • 2篇超声

机构

  • 9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1篇杜廷伟
  • 5篇牛焕章
  • 4篇高万勤
  • 3篇肖全平
  • 3篇李东民
  • 3篇杨海
  • 2篇薛静
  • 1篇张周龙
  • 1篇徐志宾
  • 1篇陈殿森
  • 1篇王运昌
  • 1篇王瑞华
  • 1篇刘保平
  • 1篇李敬霞
  • 1篇王超
  • 1篇胡斌
  • 1篇程敬亮
  • 1篇刘冰

传媒

  • 3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胸穿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应用半自动同轴活检枪对胸部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6例胸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采用半自动同轴活检枪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并送病理检查,统计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及病理检查结果;术后行CT扫描,统计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及穿刺活检的安全性。结果半自动同轴活检枪穿刺活检的成功率为92.9%(52/56);病理检查结果:穿刺成功的52例患者中,腺癌18例、鳞癌10例、小细胞癌9例、淋巴瘤2例、胸腺瘤2例、转移癌8例、真菌感染1例、肉芽肿性炎2例;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合并出血和或咯血的发生率32%(18/56)、气胸发生率19.6%(11/56)、死亡率1.8%(1/56);未发生穿刺点感染、针道种植转移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半自动同轴活检枪在CT引导下对胸部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创伤小、相对安全、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可在胸部占位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应用。
杜廷伟薛静王彤
关键词:穿刺活检CT引导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DSA、CTA、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分析DSA、CTA、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优缺点,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最佳合理的检查方案。  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杜廷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特异度临床症状
文献传递
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评估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6例无法切除PH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予肝内125I粒子植入+TACE方案,对照组予三维适形放疗(3DCRT)+TACE方案,两组放疗后均予2~3次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物标志物水平,评估近期疗效、临床安全性及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均顺利完成。研究组共植入125I粒子1 016枚,平均(13.7±2.5)枚/例。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控制率(DCR)、客观有效率(ORR)、1年生存率分别为63.2%、92.1%、55.5%,对照组分别为61.3%、90.0%、5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1个月,两组AFP、IGF-II、IGFBP-2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1±0.9) μg/L比(5.1±0.8) μg/L、(4.8±0.6) μg/L比(4.9±0.5) μg/L、(5.0±0.7) μg/L比(5.0±0.7) μg/L,均P〉0.05。两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射性肝炎、皮炎、胃溃疡发生率分别为5.0%、8.8%、2.5%。研究组放射性肝炎发生率为1.3%。研究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2例(2.6%)患者出现 125I粒子轻度游走。结论125I粒子植入+TACE方案治疗不可手术切除PHC近期疗效至少不劣于3DCRT+TACE方案,放射性损伤更少。
牛焕章肖全平李东民杨海杜廷伟王超高万勤胡斌李敬霞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癌栓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三维适形放疗疗效
CT血管成像与超声造影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超声造影(CEUS)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AD)介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DeBakeyⅢ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AD介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均行CEUS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破口数量及腹段真假腔直径。结果术后3个月,12例Ⅲa型AD患者经CEUS和CTA检查,A、B、C检测段内均无新发内膜撕裂或夹层;另41例Ⅲb型AD患者,CTA检查共发现破口128个,平均(3.12±0.91)个;CEUS检查共发现破口73个,平均(1.78±0.56)个;两者平均腹段主动脉破口检出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查41例Ⅲb型AD患者破口数量,A检测段平均0.27个,B检测段平均0.98个,C检测段平均0.54个;CTA检查,A检测段平均0.95个,B检测段平均1.49个,C检测段平均0.68个;两种检查方法A、B、C检测段平均破口检出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与CTA检测41例Ⅲb型AD患者腹腔干、肾动脉、肠系膜及腹主动脉分叉水平真假腔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和CEUS在DeBakeyⅢ型AD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各有优缺点。
杜廷伟薛静王运昌
关键词:CT血管成像超声造影主动脉夹层
经兔肝动脉灌注^131I标记CD147单克隆抗体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评价经兔肝动脉灌注^131I标记CD147单克隆抗体(^131I-anti-CD147-McAb)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荷VX2肝癌的实验兔45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肝动脉灌注术.A组: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B组:单纯^131I组,灌注Na^131I溶液.C组:^131I-anti-CD147-McAb组,灌注^131I-anti-CD147-McAb溶液.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14、21 d抽取3组实验兔静脉血约2 ml检测肝、肾、甲状腺功能及血常规.分别于术后1、7、14、21 d,对B、C组实验兔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CT扫描,监测其体内核素分布情况及肿瘤大小.于术后14 d,每组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只兔,处死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各组剩余兔继续饲养,用于生存期分析.组间、组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率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期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 B、C组兔:术后1 d,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他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持续下降,同时血清促甲状腺素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白细胞计数略有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示:术后1 d,B组兔核素显像大部分聚集于甲状腺及胃肠道,肝肿瘤内较少;C组兔核素显像主要聚集于VX2肿瘤内;14 d后,B、C两组实验兔体内各脏器均无核素显像.在治疗后,A、B组兔VX2肝肿瘤逐渐增大,C组肿瘤则逐渐缩小,3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残瘤内微血管密度、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较A、B两组少(P均〈0.05),细胞凋亡明显较A、B组多,A、B、C组实验兔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26和54 d,
牛焕章王瑞华程敬亮刘保平杜廷伟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放射免疫疗法
DSA与多排CTA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
2010年
目的评价多排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例临床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多排CTA检查,接受外科开颅手术或者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则有13例。以外科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或者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结果 22例受检患者中,DSA共发现真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2例,发现假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2例,检查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5.7%、75%、90%、85.7%、75%;多排CTA共发现阳性动脉瘤患者15例,发现假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例,检查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3.8%、83.3%、90.9%、93.8%、83.3%。DSA和多排CTA对显示瘤颈、瘤体及其与载瘤动脉空间关系的清晰显示率进行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求得P>0.05,故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CTA结合DSA将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
杜廷伟高万勤陈殿森徐志宾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TACE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TACE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将90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于TACE治疗后第3天开始口服小剂量(每日250 mg)阿帕替尼;对照组52例接受单纯TACE治疗。术后随访,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及生存期的差异,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TACE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间治疗前甲胎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5,P=0.08),治疗组术后1、3、6、12个月甲胎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组术后1、3、6、12、24个月肿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47%(34/38)、84.21%(32/38)、78.95%(30/38)、34.21%(13/38)和10.53%(4/38);对照组分别为75.00%(39/52)、67.31%(35/52)、25.00%(13/52)、3.85%(2/52)和19.23%(10/52)。治疗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17.12±1.55)个月vs (14.21±2.13)个月,P=0.01]。虽然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皮疹、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蛋白尿、血尿、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眩晕、头痛、高血压、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水平减低、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其中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常见毒性反应事件评价标准3级以上者较少。结论 TACE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HCC在控制肿瘤及其合并癌栓进展方面优于单纯TACE,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肖全平牛焕章高万勤杨海李东民杜廷伟王彤
关键词:血栓栓塞门静脉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抗凝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HBC)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且完成随访的HBC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VT分为发生PVT组和未发生PVT组,分析HBC患者PVT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抗凝治疗的效果。结果:86例HBC患者中,有17例发生PVT,占比19.77%;17例PVT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其中6例血栓部位完全再通,占35.29%,8例血栓部位部分再通,占47.06%,3例治疗无效,占17.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脾脏切除史、血小板(PLT)计数、上消化道出血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脾脏切除史、上消化道出血史、PLT计数较高是HBC患者P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脾脏切除史、上消化道出血史、PLT计数较高是HBC患者PVT发生的影响因素,抗凝治疗可能有助于促进并发PVT患者血栓溶解,促进血管再通。
王彤牛焕章杜廷伟魏乐群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
MRI-DWI、CT灌注扫描在评估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CT灌注扫描(CTPI)在评估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肿瘤活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69个病灶)肝癌TACE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于术后3~5周接受MRIDWI、CTP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标准,评估MRIDWI与CTPI对肝癌TACE术后活性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MRI-DWI与CTPI诊断肝癌TACE术后活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与DSA诊断一致性高于CTPI。结论MRI-DWI、CTPI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活性均有良好评估作用,2种方法各有优劣,合理应用上述诊断措施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杜廷伟赵浩锋王彤
关键词:CT灌注扫描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
US-CT/MRI融合成像在肝癌患者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US-CT/MRI融合成像在肝癌患者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拟行超声引导下RFA术的肝癌患者86例(96个病灶),根据常规超声能否清晰显示病灶分为两组:超声显示困难组(于US-CT/MRI融合成像下行RFA术)和超声显示清晰组(于常规超声下行RFA术)。比较两组术中补充消融率及术后完全消融率。结果超声显示困难组34例(38个病灶),剔除在US-CT/MRI融合成像下仍无法清晰显示的2例(2个病灶),融合成像定位成功率为94.74%(36/38),最终32例(36个病灶)于US-CT/MRI融合成像下完成定位,术中补充消融率为33.33%(12/36),术后完全消融率为97.22%(35/36)。超声清楚显示组:52例患者(58个病灶),均行RFA,术中补充消融率为8.62%(5/58),术后完全消融率为98.28%(57/58)。两组术中补充消融率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完全消融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S-CT/MRI融合成像引导常规超声显示困难的肝癌病灶行RFA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可作为肝癌消融治疗的重要影像学引导手段。
薛静杜廷伟王运昌张周龙姚俊东刘冰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超声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