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淼
- 作品数:143 被引量:3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新型高聚物阻尼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70
- 2002年
- 详细评述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宽温域高性能阻尼材料、智能型阻尼材料以及聚合物基复合阻尼材料研究的状况 ,探讨了制备高性能阻尼材料的新方法 。
- 杨亦权杜淼郑强
- 关键词: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材料
- 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悬浮共聚物组成分布
- 本文用GPC、单波长紫外检测器(其信号为UV信号)和示差折光检测器(其信号为RI信号)串联同时测定氯乙烯(VC)-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物每一级分的相对分子量和相对组成,得其组成分布.
- 杜淼翁志学单国荣黄志明潘祖仁
- 文献传递
- 粒子填充改性高分子复杂体系流变学及其应用
- 郑强宋义虎左敏杜淼上官勇刚
- 粒子填充改性是实现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的重要途径。粒子填充改性高分子(PFP) 结构-流变-性能关系研究已历百余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但PFP流变研究多年 来进展缓慢,“补强效应”、“类液-类固(LTS)转...
- 关键词:
-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
- 一种三元层状金属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组分调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元层状金属氢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组分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可溶性金属盐和组分调节剂配制为混合电解液,再以导电基底作为工作电极,浸入混合电解液中,恒电位沉积得到导电基底表面原位生长的三元层状金属氢氧化物电...
- 杜淼耿标胡文轩郑强
- 聚苯基甲基硅氧烷分子量-折射率模型研究
- 2024年
- 聚硅氧烷是应用广泛的一种特种有机硅材料,折射率是衡量聚硅氧烷性能的重要指标。应用基团贡献法建立了适用于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体系的分子量-折射率模型,结合自由体积理论对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根据分子量和温度有效地预测聚苯基甲基硅氧烷的折射率,相对误差在±0.2%范围内。根据修正后的模型阐述了分子量、温度对折射率的影响:折射率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升高,最终趋于一定值;折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下降。研究结果可为高折射率聚硅氧烷的设计与合成提供参考。
- 钟东霖介素云杜淼潘鹏举单国荣
- 关键词:基团贡献折射率分子量
- 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水凝胶-玻璃体系中水凝胶压缩模量对摩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研究了在玻璃基板表面,滑动速率(v)为10-6~100m/s的具有不同压缩模量(E)的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水凝胶的摩擦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摩擦速率(v>10-3m/s)下,摩擦力f∝v,呈流体动压润滑特征;而在低摩擦速率(v<10-4m/s)区域,f随v增加略有下降,不符合流体动压润滑机制.低速区随v增加f的下降不是缘于测试过程中正压力的松弛,而是由水凝胶表面缠结网络剪切变稀及混合润滑共同导致的.低速区f对v的敏感性受E的影响不大.与模型预测不同,E低的PAMPS水凝胶表现出较低的f及临界流体动压润滑速率(vc),这与低E的PAMPS水凝胶表面较低的电荷密度及较易形变有关.
- 杜淼张岩郑强
- 关键词:压缩模量
- ─NCO/─OH物质的量比对无外加溶剂聚氨酯预聚体的MMA溶液流变行为影响
- 2024年
- 无外加溶剂、自乳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绿色合成是聚氨酯(PU)工业的重要研究目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代替丙酮,会影响该预聚体溶液的流变行为,而调控其流变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调控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n。为了探究n值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制备了不同n值PU预聚体的MMA溶液,采用旋转黏度计和流变仪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n值PU预聚体的MMA溶液黏性占主导;随n值增大,PU预聚体的MMA溶液黏度下降、黏流活化能增加,剪切变稀的临界剪切速率增大,损耗模量与储能模量降低,Lissajous曲线偏离椭圆形的线性响应程度更严重。
- 陈芬婷熊露张丹丹王小君杜淼潘鹏举单国荣
- 关键词:聚氨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甲酯
- 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改性PU/PMMA的制备及其弛豫行为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复合体系(PU/PMMA/LDH).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热失重(TGA)、动态力学分析(DMA)和宽频介电谱(BDRS)研究了LDH含量(φ)对PU/PMMA体系热稳定性和弛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φ<1 wt%时,LDH在聚合物基体中以剥离结构为主,PU/PMMA/LDH体系的玻璃化温度(Tg)降低,最大损耗因子(tanδmax)增大;而当φ>1 wt%时,LDH在聚合物基体中以插层结构为主,插层结构对聚合物分子链的限制使复合体系的Tg升高、tanδmax降低.LDH表面与PU硬段间的氢键作用,使复合体系的α介电弛豫转变随φ增加而向高温方向移动,弛豫过程激活参数增大.
- 余雯雯傅华康张德志杜淼郑强
- 关键词: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LDH弛豫
- EPDM凝胶化与动态流变响应之间的关系
- 本文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熔体在高温下的凝胶化过程与流变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PDM在220℃下的流变特征强烈依赖于测试前的恒温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时间越长,模量越高.
- 曹艳霞杜淼郑强
- 关键词:凝胶化三元乙丙橡胶
- 文献传递
- SiO_2粒子对PMMA/SAN共混体系相分离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采用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并结合动态流变学方法,考察了气相法二氧化硅(SiO2)粒子的加入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PMMA/SAN)共混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得到了添加SiO2粒子前后的相图,发现SiO2粒子对基体相行为的影响与基体的组成有关.对PMMA/SAN(60/40)体系,加入SiO2粒子后相分离温度上升,但并未改变相分离机理,仍为亚稳单相分解过程(spinodal decomposition,SD);而对于PMMA/SAN(30/70)体系,加入SiO2粒子后却降低了体系的相分离温度.该现象可能是SiO2粒子和基体组分界面间组成与PMMA/SAN共混物基体组成的差异造成的.
- 吴强杜淼彭懋左敏郑强
- 关键词:动态流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