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蕾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新农村
  • 3篇新农村建设
  • 3篇农村
  • 3篇农区
  • 3篇垦区
  • 3篇黑龙江省垦区
  • 1篇耕地

机构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4篇杜蕾
  • 2篇周圆
  • 2篇薛剑
  • 2篇杜国明
  • 1篇杨厚翔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垦区农区居民点体系对比研究
居民点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最经常、最集中的场所,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是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居民点体系作为区域空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最重要而直接的体现,是今后该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推...
杜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第二土地调查数据和GIS方法对比分析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特征,以富锦市为例反映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特征的异同,从而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依据。结果显示,①垦区与农区的居民点体系的空间分布模式均属于集聚分布,但垦区居民点在空间上更为密集;②垦区与农区的居民点体系均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但都不完全符合中心地理论提出的中心地分布模式,且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等级秩序;③垦区居民点平均规模小于农区,但大小居民点间的规模差异更为显著;④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存在微型居民点所占比例偏高、空间网络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今后应加快居民点体系重构,优化居民点的网络体系和交通网络布局,加强垦区与农区间居民点体系间的联系。
杜国明杜蕾薛剑周圆
关键词:垦区农区新农村建设
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对比研究
居民点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最经常、最集中的场所,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是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居民点体系作为区域空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最重要而直接的体现,是今后该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推...
杜蕾
关键词:垦区农区新农村建设
文献传递
三江平原北部近55年来土地垦殖的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1954年1∶10万地形图、1976年MSS影像、1996年TM影像、2009年CBERS影像和行政区划图为主要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三江平原北部地区耕地时空变化特征,旨在总结"北大荒"开发的历史特征,为该区域商品粮基地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近55a来三江平原北部耕地呈现出持续、快速增加趋势,各县市表现为"阶梯型"或"骤增型"两种增长类型,目前垦殖率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沼泽地、草地、林地为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弃耕、生态退耕及建设占用;三江平原北部各县市在土地垦殖的规模、来源、流失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和区域差异性,土地垦殖在空间上呈现由西向东、由远水向近水(河流)、由平地向丘陵推进的趋势,并驱使耕地重心从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
杜国明杜蕾杨厚翔薛剑周圆
关键词:耕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