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

作品数:5 被引量:144H指数:4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率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静息
  • 2篇静息心率
  • 2篇高血压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脑

机构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3篇开滦总医院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开滦医疗集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杨光
  • 4篇季春鹏
  • 4篇陶杰
  • 4篇董岩
  • 3篇高新颖
  • 2篇吴寿岭
  • 2篇郑瑶
  • 2篇陈朔华
  • 2篇郑晓明
  • 1篇刘小雪
  • 1篇宋达
  • 1篇阮晓兰
  • 1篇向鸿鹄
  • 1篇姚涛
  • 1篇桑大森
  • 1篇李玉卿
  • 1篇吴云涛
  • 1篇崔海峰

传媒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以参加健康体检的87778名开滦集团职工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其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静息心率〈66、66-〈70、70-〈75、75-〈80、≥80次/min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15.3%、18.6%、20.5%、22.4%、26.5%。5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4%、15.5%、17.3%、17.5%、23.0%和15.8%、19.4%、21.4%、23.5%、27.3%。校正了年龄、体重指数、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和饮酒后,与静息心率第1组比较,其余4组MS患病风险呈递增趋势。静息心率增快者MS的患病风险增加。
向鸿鹄刘小雪董岩陶杰高新颖杨光郑瑶季春鹏吴寿岭
关键词:静息心率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TBS)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852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研究资料完整的3960人纳入统计分析。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依据2010-2011年度体检时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将总研究对象分为<2、2、3、4、5、>5个6组,观察其对2012-2013年体检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的影响。结果随着理想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逐渐降低(均P<0.05)。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呈负相关(r=-0.19,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每增加1个理想健康行为或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BS平均降低0.20分(P<0.0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与女性人群结果均与总人群结果一致,但男性人群中该趋势更明显。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个数越多,颈动脉斑块TBS越低。
张旗陶杰桑大森李玉卿宋达董岩季春鹏高新颖杨光陈朔华姚涛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前列腺液中MIP-1α、MCP-1表达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
2023年
目的 分析前列腺液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唐山市开滦总医院进行诊治的15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病理分型方法将其分为Ⅱ型组(n=50)、ⅢA组(n=54)、ⅢB组(n=46),另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将其分为轻度组(n=48)、中度组(n=62)、重度组(n=40),并选取同期5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理分型、不同症状严重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前列腺液中MIP-1α、MCP-1水平差异,分析前列腺液中MIP-1α、MCP-1表达与病理分型及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 Ⅱ型、ⅢA型、ⅢB型组前列腺液中MIP-1α、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Ⅱ型、ⅢA型组高于ⅢB型组,其中Ⅱ型组又高于ⅢA型组(P<0.05)。轻、中、重度组前列腺液中MIP-1α、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中、重度组均高于轻度组,其中重度组又高于中度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MIP-1α、MCP-1联合检测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MIP-1α、MCP-1表达水平增高,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在病理分型的鉴别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张晶崔海峰杨光吴金明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静息心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 观察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和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将入选者按基线RHR不同水平分为RHR≤69次/min组、RHR 70~ 74次/min组、RHR 75~79次/min组、RHR 80~84次/min组和RHR≥ 85次/min组,共5组.比较各组入选者进展为高血压比例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HR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高血压前期者34 512例,排除随访期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失访及参数缺失者后,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人数为25 392例.4年随访期内共有13 228例(52.1%)入选者进展为高血压.RHR≤69次/min组、RHR 70 ~ 74次/min组、RHR 75 ~ 79次/min组、RHR 80 ~ 84次/min组和RHR≥85次/min组入选者发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51.2%、50.1%、52.9%、53.5%和57.5%,随RHR加快呈递增趋势(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C反应蛋白、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高血压家族史后,随着RHR加快高血压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其中RHR≥ 85次/min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是RHR 70 ~ 74次/min组的1.25倍(95% CI 1.18~1.33,P<0.01).结论 RHR加快是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季春鹏郑晓明陈朔华董岩杨光高新颖陶杰吴寿岭
关键词:高血压心率高血压前期
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4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开滦研究队列中,符合单纯糖尿病诊断的3173例,单纯高血压诊断的35 1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的5261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50 320人。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或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因素。结果高血压组的男性比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平均随访48月,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863例。对照组总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和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0.87%、0.19%、0.20%、0.49%、1.09%;糖尿病组分别为3.18%、0.88%、0.38%、1.95%、2.90%;高血压组分别为2.99%、0.55%、0.74%、1.77%、2.2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5.11%、1.27%、0.78%、3.19%、3.78%(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了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发生总事件的RR值(95%CI)分别为2.773(2.225-3.455)、2.571(2.290-2.887)、3.975(3.390-4.662);发生心肌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40(1.976-4.677)、1.965(1.528-2.528)、3.797(2.740-5.261);发生脑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26(2.281-4.015)、2.629(2.256-3.063)、4.383(3.569-5.383);发生脑出血的RR值(95%CI)分别为1.927(1.058-3.508)、3.733(2.961-4.705)、3.977(2.763-5.723);发生全因死亡的RR值(95%CI)分别为1.988(1.584-2.494)、1.462(1.305-1.639)、2.411(2.035-2.856)(均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发病率高于高�
杨光吴云涛阮晓兰董岩陶杰郑瑶季春鹏高新颖陈朔华吴寿岭郑晓明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