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庆杰

作品数:1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学
  • 4篇代文
  • 4篇比较论
  • 3篇美学
  • 3篇古代文学
  • 2篇意象
  • 2篇中国古代文学
  • 2篇审美阐释
  • 2篇审美视域
  • 2篇宋明理学
  • 2篇维度
  • 2篇理学
  • 2篇本体
  • 1篇导演
  • 1篇典故
  • 1篇心性
  • 1篇心性学
  • 1篇心性学说
  • 1篇心学
  • 1篇心学思想

机构

  • 16篇汕头大学

作者

  • 16篇杨庆杰

传媒

  • 7篇汕头大学学报...
  • 2篇华文文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果导向与问题意识——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设计的探索被引量:3
2019年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设计存在一系列问题,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文章借鉴OBE教育理念,重点探讨了"结果导向"和"问题意识"对于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它们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贯彻和应用。"结果导向"是课程设计的前提和指引,"问题意识"是教学方法选择与实施的依据,两者的有机结合则使得课程设计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最终保障了课程质量、教学水平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杨庆杰
关键词:课程设计
王阳明之前儒家“良知”心性学说的历史考察--从孟子到陆象山被引量:1
2009年
自从孟子第一次明确提出"良知"范畴以来,它就与先秦儒学的心性论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同时,"良知"也不是一个静态的、纯结构性的范畴。随着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的发展,随着中国传统的人性、心性学说的日益丰富、完善,"良知"范畴也不断拓展和深化着自身的理论内涵。因此,对"良知"的考察不能够只局限于静态的结构分析,还应该考虑到其动态的历史发生。循着先秦儒学的心性论—大乘佛学的佛性论—宋明理学、心学的历史脉络,可以考察"良知"范畴历史发展的源流正变,揭示王阳明心学之前"良知"范畴的历史内涵。
杨庆杰
关键词:儒家良知心性学说宋明理学
文本·视野·方法——文学研究创新刍议
2017年
追求创新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学术创新已经确立为当代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驱力,在此宏观背景下,如何推动文学研究模式的创新,如何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自然是当下文学研究思考和实践的首要课题。
杨庆杰
关键词:中国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内驱力学术研究意象派
审美阐释的维度——王阳明良知本体论与西方两种良知学说的比较论析
<正>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心学思想集中国古代良知学说之大成,代表了中国古人思考"良知"问题的最高理论成就。"良知本体论"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关涉到中国古人安身立命的各个方面。"良知"的发用流行同时也就是中国古人生...
杨庆杰
文献传递
审美阐释的维度--王阳明良知本体论与西方两种良知学说的比较论析
明的"良知本体论"心学思想集中国古代良知学说之大成,代表了中国古人思考"良知"问题的最高理论成就."良知本体论"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关涉到中国古人安身立命...
杨庆杰
关键词:古代文学心学思想美学意蕴
“家乐”与“家班”辨析
2021年
目前学术界存在较为普遍的将“家乐”与“家班”相等同并进行混用的情况。我们回到古代的语境中考察得知,“家乐”指的是达官显贵、文人士大夫阶层私家所蓄养的乐人及其所构成的演出团体,而“家班”是现代学者从营利性质的“戏班”这一概念去观照“家乐”的产物,是明代中后期以后以搬演戏曲为主的自成体系、分工明确、组织性强的家庭演出团体。从家乐到家班,一方面突出了戏曲演剧功能,另一方面是家乐自我发展的高级形态。
杨庆杰郑伊琛
关键词:家乐家班辨析
《柳毅传》重写过程中报恩母题与“龙女”形象的嬗变
2022年
《柳毅传》是唐代文学家李朝威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文学界获得长期关注,后世据以重新创作者为数众多。在《柳毅传》一次次的重写过程中,故事女主人公“龙女”的形象不断得到完善与丰富,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与主体性增强的变化特征。与此同时,《柳毅传》嬗变过程中叙事重点的转移与主题的选择导致报恩母题的书写在后世作品中逐渐淡化,这一变化趋势从思想层面证实了小说作品流变过程中市井化的倾向。
杨庆杰刘心怡
关键词:《柳毅传》
发展、互涵与转化——宋明理学范畴与美学范畴关系之探究
2007年
宋明时期的美学思潮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段。其中的美学范畴、范畴群及其内在关系,美学命题及其判断与推理也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后来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内容极其丰富的美学范畴的形成、建构与发展都受到宋明理学的重大影响,因此,探究宋明时期美学范畴与理学范畴之间的深层次关联,理清其中的逻辑脉络,对于深化宋明理学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杨庆杰
关键词:宋明理学美学
张评本对《金瓶梅》“秽笔”的批评
2016年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是中国古典小说批评的重要理论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小说美学思想。张评本没有回避、删削原著中大量存在的性描写(或"情色描写"),并且对此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评点和讨论。张评本对《金瓶梅》"秽笔"的批评充分体现了评点者道德关怀、审美体验以及个人情趣之间的复杂冲突,也彰显了自《金瓶梅》问世以来我们面对这部饱受争议的文学名著在批评立场上的矛盾和困难。当然,也正是这种困境召唤着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对张评本进行"再批评"的理论空间。
杨庆杰
关键词:张竹坡评点性描写
再论钱穆先生的“比兴”说与文化诗学——兼与芮宏明先生商榷被引量:1
2007年
芮宏明先生的大作对于钱穆先生的比兴学说做了很好的理论总结,同时深刻地指出这种比兴学说超越了一般"诗经学"的范畴,重点在于对文学比兴所根源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的阐发。然而"天人合一"乃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与审美精神的终极境界,非"比兴"一说所能涵盖。此外,钱穆先生对于比兴"天人合一"之艺术哲学精神的阐发是基于发展成熟的中国古典艺术形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比兴"及其"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有着更为深远的文化源头和更加复杂的诗学脉络。
杨庆杰
关键词:比兴天人合一文化诗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