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炳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关于诸葛亮北伐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 2012年
- 马谡所谓的"街亭违命"罪难于成立;"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也并非导致街亭兵败的真正原因。导致街亭乃至此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蜀军的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街亭之败,马谡身为主将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就其性质而论,尚不属指挥错误,而是指挥不力甚至是指挥不动的问题。马谡虽有罪责,但并没严重到非斩不可的程度。诸葛亮北伐的最终目标是北定中原,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稳扎稳打,决不作无谓冒险;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北伐战争的规律,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进攻策略和作战方式。
- 杨德炳
- 关键词:马谡
- 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军兵力考被引量:4
- 2008年
- 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军兵边情况历来有多种意见,通过对九位参加官渡之战的主要将领情况,以及军粮供应、战场态势、作战状况和兵力部署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得出:曹军的兵力不会少于一万八千人,其中骑兵亦不会少于一、二千人。
- 杨德炳
- 关键词:官渡之战
- 关于刘秀与新莽末年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 1997年
- 关于刘秀与新莽末年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杨德炳·长期以来,人们在论及绿林赤眉大起义和东汉建国时,不仅将刘纟寅刘秀兄弟及其领导的舂陵军排除于农民起义军之外,而且还给刘秀冠以“篡夺”或“窃取”农民起义胜利果实这样一顶极不光彩的帽子。笔者过去对此也是深信不疑...
- 杨德炳
- 关键词:农民起义
- 官渡之战新探被引量:2
- 2011年
- 官渡之战是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中的头一个战役,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之战,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从战前准备层面看,曹操早在初平二年七月就认定与袁绍的决战不可避免,在军事、政治、经济、人才等方面处心积虑地为日后的这场决战作了精心的全方位的准备。袁绍在很长一段时期根本没有意识到曹操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对手,准备既不充分又有严重缺失,部队战斗力不强,且领导集团对要不要发动这场战争也发生了严重分歧。从战略部署层面看,曹操亦比袁绍合理。从战役过程层面看,双方在谋略、指挥和战斗力等方面更不可同日而语。
- 杨德炳
- 关键词:官渡之战袁绍
- 《隆中对》的魅力——曹、孙、刘三方决策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曹、孙、刘三方决策相比,《隆中对》堪称最完美,最神奇的决策典范。对《隆中对》的置疑和异议,只能引发人们对它作更深入的探讨,从而不断加深对它们认识,增添其魅力。《隆中对》是决策典范,诸葛亮为实现《隆中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后人景仰的楷模,二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其魅力将是无穷无尽的。
- 杨德炳
- 诸葛瑾简评
- 2013年
- 诸葛瑾在治国理政上有其长处,但少有发挥余地,一生虽戎马倥偬,位至大将军,"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以风雅声名光国。其特殊身份成为孙权一枚随时协调孙刘联盟的棋子,所幸深蒙孙权信任,诸葛瑾又小心谨慎,所以一生无虞。诸葛瑾自己虽然很有修养,小心谨慎,但在家教方面却远不如兄弟诸葛亮。
- 杨德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