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思敏

作品数:19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通气
  • 3篇血清
  • 3篇炎性
  • 3篇衰竭
  • 3篇综合征
  • 3篇机械通气
  • 3篇腹腔
  • 2篇多器官功能
  • 2篇多器官功能障...
  • 2篇多器官功能障...
  • 2篇多器官功能障...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压
  • 2篇炎性因子
  • 2篇支气管
  • 2篇他汀
  • 2篇器官
  • 2篇器官功能
  • 2篇器官功能障碍
  • 2篇器官功能障碍...

机构

  • 19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19篇杨思敏
  • 9篇叶初阳
  • 8篇杨日焰
  • 5篇方敏
  • 4篇瞿嵘
  • 3篇陈媛
  • 3篇刘延媛
  • 3篇罗裕锋
  • 2篇戴伟群
  • 2篇黄定瑞
  • 2篇陈文样
  • 2篇罗裕峰
  • 1篇陈杏波
  • 1篇纪妍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6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第1、4、7天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浓度。结果:存活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而IL-8、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浓度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而IL-8、IL-10、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中IL-6、IL-10、TNF-α的浓度,对于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瞿嵘杨思敏戴伟群叶初阳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炎性因子预后
乳酸清除率联合BNP水平监测指导急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救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联合脑钠肽(BNP)在指导急性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度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以临床症状缓解、BNP<250 pg/mL或较入院时下降>30%和血清乳酸<2 mmol/L为目标进行指导治疗,达到目标或最大耐受剂量后完成早期救治。对照组患者只监测BNP,当BNP<250 pg/mL或较入院时下降>30%、临床症状缓解完成早期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平均入住ICU时间、30 d病死率及再入院率、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30 d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5%和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入住ICU时间分别为(12.72±3.25) h和(6.28±2.16)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32±4.17) h和(9.24±3.19) d,治疗后的LVEF为(48.26±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4±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清除率联合BNP指导急性重度心衰患者的救治较单独BNP检测更安全、可靠、准确,可以为急性重度心衰患者的救治提供初步依据。
杨思敏陈盈方敏陈杏波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脑钠肽
右美托咪啶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的镇静、镇痛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50例ICU需要镇静镇痛的患者,按收治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成A、B两组,A组应用右美托咪啶,B组应用咪达唑仑,对两组药物的作用效果及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的镇静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都很高。A组唤醒时间短于B组,但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呼吸减弱、低血压、心动过缓、顺行性遗忘等现象的出现频率均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好,低血压,呼吸过缓,心动过缓,顺行性遗忘等副作用的发生概率小,可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
罗裕锋杨思敏叶初阳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ICU镇静镇痛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热活血汤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行无创正压通气4h后HR、R和PaCO2、均比治疗前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而pH值和PaO2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鼻导管吸氧24h候,上述各项指标才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分别于4、24h比较两组患者的HR、RR和PaCO2、pH值和PaO2,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6例患者均未出现与呼吸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呼吸困难,是救治急性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
罗裕锋杨思敏杨日焰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重症支气管哮喘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通过测定亚低温下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内TNF-α、IL-8的含量变化,初步探讨亚低温能否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急性肺损伤。方法将20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治疗组,检测患者2、12、24、48、72、92h及120h肺泡灌洗液内TNF-α和IL-8含量。结果心肺复苏后常规组患者TNF-α在各时点呈先升后降,24h达最高峰,之后下降,亚低温组各时点肺泡灌洗液内TNF-α含量明显低于较常规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含量在常规组和亚低温组皆呈上升趋势,但亚低温组在各时点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内的TNF-α、IL-8含量,一定程度上减轻肺内炎症变化,降低ALI的发生率及减轻严重程度。
叶初阳刘延媛杨日焰杨思敏
关键词:亚低温心肺复苏肺泡灌洗炎性介质急性肺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以便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本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机械通气患者146例,其中发生VAP例数为61。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41.78%,病死率36.07%。共检出病原菌89株,其中G-杆菌71.92%、G+菌11.23%、真菌16.85%。非VAP组病死率17%。结论 VAP的主要致病茵为G-杆菌;G+菌、真菌感染比例也逐渐增加,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上机时间、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加强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杨日焰叶初阳瞿嵘刘延媛杨思敏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
创伤患者急性肾功能损伤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患者创伤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发病率、临床特点以及发病危险因素,以便有效预防和及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创伤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创伤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以及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06例患者纳入我们的研究,其中47例患者创伤后并发急性肾损伤。在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1±19岁,84.6%为男性;其中25例为脓毒血症引起,18例是因为低血压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所有患者中,24例患者出现了少尿的症状,19例患者进行了透析治疗。腹部外伤[(OR)=3.66,P=0.027]和应用呋塞米[(OR=4.10,P=0.026)]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肾损伤时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只有找到创伤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和及早治疗。
杨思敏陈媛陈文样罗裕峰黄定瑞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创伤
唑来磷酸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和普伐他汀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9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患者,随机分成唑来磷酸+普伐他汀组(A组)、唑来磷酸组(B组)和普伐他汀组(C组),分别按照各自的方案治疗并检测各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骨钙素含量。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值、骨钙素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值、骨钙素含量均较B、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值、骨钙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唑来磷酸和普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叶初阳瞿嵘刘延媛杨思敏杨日焰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唑来磷酸普伐他汀
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34例)与参照组(32例)。参照组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00mg/d阿司匹林辅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斑块数量、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TG、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两组斑块数量、IMT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斑块数量、IMT和hs-CRP水平低于参照组,颈动脉内径大于参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效稳定斑块、调节血脂与hs-CRP水平。
杨思敏陈盈方敏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后,随机分为序贯通气治疗组20例和常规通气组16例,序贯通气组治疗方法:立即拔出气管插管,改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常规通气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随后以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两组同时进行监护,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2例(10%)和6例(37.5%)(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3±2.3)d和(11.8±5.3)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2±9)d和(25±14)d。结论:在PIC窗指导下的有创与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罗裕锋杨思敏杨日焰叶初阳
关键词: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控制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