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涛

作品数:35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盆地
  • 13篇三叠
  • 11篇造山带
  • 11篇山带
  • 11篇秦岭造山带
  • 7篇寒武系
  • 6篇三叠世
  • 6篇三叠统
  • 6篇物源分析
  • 5篇三叠纪
  • 5篇古地理
  • 4篇遗迹化石
  • 4篇张夏组
  • 4篇上三叠统
  • 4篇生态学
  • 4篇碎屑
  • 4篇铁矿
  • 4篇泥岩
  • 4篇锆石
  • 4篇南缘

机构

  • 33篇河南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湖南工程职业...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矿...
  • 1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河南省煤炭地...

作者

  • 35篇杨文涛
  • 11篇王敏
  • 9篇齐永安
  • 5篇郑德顺
  • 4篇杜远生
  • 4篇王艳鹏
  • 3篇常玉光
  • 3篇陈磊
  • 2篇汪校锋
  • 2篇杨江海
  • 2篇胡斌
  • 2篇张喜洋
  • 2篇钟明洋
  • 2篇张润华
  • 2篇李从强
  • 1篇宋慧波
  • 1篇刘顺喜
  • 1篇杨柳
  • 1篇牛永斌
  • 1篇白万备

传媒

  • 5篇古地理学报
  • 3篇沉积学报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球科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2015年全...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挝桑怒地区中新统含煤盆地沉积环境与古地理研究
老挝及邻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与西太平洋构造域的相交接地带,隶属于印支陆块区(李兴振,2004),中生代以来,主体与劳亚古陆碰撞拼合相连为一体,新生代以来,位于逐渐隆起的青藏高原东南缘,伴随着欧亚-印度板块的...
陈磊齐永安杨文涛张喜洋樊钰超陈百兵
关键词:含煤盆地岩相古地理
豫西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Thalassinoides bacae中莓状黄铁矿的成因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豫西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薄层微晶灰岩中发育了大量的Thalassinoides bacae遗迹化石,利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能谱分析,对Thalassinoides bacae遗迹化石的元素分布及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衬壁与围岩的元素特征相似,晕圈的Fe、Mg富集;在填充物与衬壁的边界处Fe的含量高,且有大量的莓状黄铁矿(微晶呈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球体和不规则形)、黄铁矿的自形单晶及其铁的氧化物。认为晕圈构造是受到铁白云石流体的影响而形成的成岩晕;莓状黄铁矿的特征表明其为生物成因,为Thalassinoides bacae的耕作行为习性提供了重要依据,表明造迹生物在潜穴衬壁的边缘培植微生物以提供食物来应对食物贫乏,这是早期生物行为习性进化及后生动物向不同环境辐射的重要标志。
李凯楠王敏齐永安杨文涛仲聪聪
关键词:遗迹化石华北地台
豫西伊川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下段沉积相分析及环境演化被引量:1
2018年
兵马沟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结晶基底至上覆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过渡的关键层,对该区中元古代初期古地理背景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粒度参数分析及古流向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下段沉积环境演化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兵马沟组下段为一套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概率累积曲线多呈一段式,萨胡判别函数均指向重力流特征,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形成于冲积扇向扇三角洲过渡的沉积环境,发育扇根、扇中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同时发育泥石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与河道间沉积微相;该时期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南部水体较深,古流向为SSW向。研究结果可为熊耳群到五佛山群时期华北克拉通南缘海陆格局及陆相-海相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等古环境恢复提供一定依据。
郑德顺王振江李紫源杨文涛孟瑶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南缘沉积相环境演化
豫西鲁山地区寒武系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2
2019年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重点之一。以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沉积学野外剖面观测及室内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分析方法,对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认识: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一套典型的海相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岩性自下而上由砾岩-砂岩-泥岩过渡,沉积环境向上构成由浅海重力流-滨岸潮坪-潟湖和冲溢扇的垂向演化过程,普遍受风暴事件的影响;辛集组砂岩概率累积曲线主要表现为"高斜一段、二段式"和"高斜多跳一悬式",C-M图投点显示出兼具牵引流与重力流的水动力机制,均符合风暴沉积特征;辛集组沉积环境与早寒武世华北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坳-隆相间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处于风暴活动频繁的低纬度地区,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变化、气温由温和到相对较高的古纬度和古气候等因素密不可分。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对了解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及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郑德顺杨东亮杨文涛李雨
关键词:华北板块南缘沉积环境粒度分析
河南省三叠纪陆相沉积环境及演化规律
杨文涛
文献传递
《普通地质学》课内实践教学的建设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大一新生必修的基础专业课。课内实践教学主要是发掘校园内及周围的典型地质现象,从生活中寻找并认识地质。我们选取了学校周围的缝山针公园作为课内教学实践的根据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杨文涛朱淑慧郑德顺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课内实践教学
一种富有机质泥岩段高效取样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有机质泥岩段高效取样装置,包括底座、环台座、样品放置组件、支撑臂以及连接臂,其中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样品放置组件,用于放置待取样的原始岩样,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环台座,所述环台座的一侧固定有支撑臂,所...
常玉光杨文涛王敏李从强张润华何学谦
文献传递
河南省济源盆地下侏罗统鞍腰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在详细野外剖面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序列等的系统观察研究,发现济源盆地下侏罗统鞍腰组重力流沉积由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构成。滑塌沉积以砂岩和泥岩的混杂、岩层的滑动变形以及泥岩呈碎块被卷入砂岩层中为特征;砂质碎屑流沉积常呈厚层块状,颗粒分选和磨圆较差,杂基较多,可见漂浮于层内的石灰岩砾石;常见的浊流沉积分为2种类型:具有明显正粒序结构的浊流沉积和砂泥岩薄互层的浊流沉积,可用鲍马序列来描述。鞍腰组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3个沉积序列:序列A记录了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深湖沉积的转换过程;序列B表现为砂质碎屑流与浊流沉积的叠覆;序列C由浊流及湖泊沉积构成,并经历了由序列A→序列B→序列C的沉积演化过程。重力流的形成受秦岭造山带于早侏罗世沿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发生逆冲推覆作用的控制,其沉积演化指示了秦岭造山带造山作用由强到弱的过程。
杨文涛吴蒙杨旅涵史飞梁厅
关键词:济源盆地秦岭造山带早侏罗世重力流沉积
河南南召盆地上三叠统太山庙组软沉积物变形及其古地理意义
在秦岭造山带内部,介于商丹缝合带和栾川断裂之间,发育晚三叠世南召盆地,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太山庙组和太子山组。太山庙组底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砾岩,砾石成分以片麻岩、石英为主,向上过渡为灰黄色中—粗粒砂岩、细砂岩夹薄层泥岩。下...
杨文涛王敏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
文献传递
豫西济源盆地中生代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源区的指示被引量:9
2017年
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作用控制着济源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对盆地中沉积物物源进行研究,有利于恢复造山带造山-隆升的细节.通过对济源盆地中生代泥岩地球化学的系统分析,发现样品的CIA(化学风化指数)校正值在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中侏罗世后期的平均值分别为68.5、76.4、86.0和73.7,这一演化特征可能反映其经历了古气候控制的化学风化过程.但是三叠纪样品CIA值明显过低,可能与源区活动的构造背景相关;ICV(成分变异指数)值显示沉积物具有初次沉积的特征,反映了源区早期发生过弧-陆碰撞或具备陆缘弧特征的克拉通基底隆升.而早-中侏罗世样品表现为高的CIA值,ICV值显示沉积物具有再循环特征,其初次沉积可能发生在弧后盆地中,后随造山带的隆升,被剥露再搬运而沉积下来.泥岩物源区构造环境判别结果显示,沉积物主要来自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且含有较多大陆岛弧(陆缘弧)的信息.由此说明,中生代济源盆地盆缘构造活动经历了由克拉通基底隆升到造山带剥露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的造山作用密切相关.
杨文涛杜远生
关键词:济源盆地物源分析中生代泥岩地球化学秦岭造山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