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芦蓉
- 作品数:32 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析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分析医院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8月住院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46例患者病原菌种类、耐药性特点及转归。结果 46例患者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32例,阳性率为69.57%;共分离鉴定出3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60.61%,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0株占30.30%,以大肠埃希菌多见,真菌3株占9.0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到85.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米卡星等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为66.6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药率均为0;真菌性腹膜炎的预后最差。结论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培养阳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经验性治疗时可选用一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的治疗方案,但应根据具体的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并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
- 万力杨林杨芦蓉刘晓姣夏敬彪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病原菌耐药性
-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腹膜透析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167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25.7%)退出PD,43例中死亡20例(46.5%),转血液透析(HD)治疗21例(48.8%),肾移植1例(2.3%)及失访1例(2.3%),调查其死亡及转HD治疗的原因。结果:20例腹膜透析死亡患者主要原因为感染(35%),其次为心血管疾病(30%),经济因素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21例腹膜透析患者转HD的首要原因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47.8%),医保政策也是转血透的重要原因(17.4%)。结论:①感染及心脑血管疾病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与全身营养状况不良,钙磷失调有关。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仍为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转HD治疗的主要原因。③经济因素及医保政策也是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重要原因。
- 杨林彭爱民钟文旗杨芦蓉万力刘晓娇
- 关键词:腹膜透析心血管事件
- 产前综合检查对妊娠期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产前综合检查对降低妊娠妇女肾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8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9例。在妊娠第12周开始,常规组进行常规孕期体检和指导,干预组给予综合产前检查和孕期知识培训、心理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期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概率和相关功能指标变化。另取30例已有肾功能不全的育龄期妇女,进行相关的合理化指导和妊娠风险评估,观察后期的妊娠情况。结果干预组中,发生妊娠期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妊娠妇女的肾功能相关指标处于正常水平,对照组肾功能异常的人数多于干预组(P<0.05),且多数的肾功能指标处于异常水平。已有肾功能不全的育龄期妇女通过一定风险评估,降低了妊娠后的风险概率。结论通过综合的产前检查和规范的产前培训及心理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妊娠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对已有肾功能不全的育龄期妇女进行妊娠风险评估,给予相关合理建议,对合理妊娠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何川鄂徐双双杨林杨芦蓉王惠张祥文夏敬彪
- 关键词:妊娠产前检查肾功能不全
- 腹膜透析隧道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1例被引量:3
- 2018年
- 患者女,26岁,确诊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并维持性腹膜透析7年,腹痛2d入院,腹透液浑浊,全腹压痛、反跳痛。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透管隧道分泌物培养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予抗感染治疗,手术拔除腹透管,术后20d好转出院。
- 万力宋志霞杨芦蓉杨林
-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真菌腹膜透析
- 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一例
- 2024年
-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相对于血液透析(HD),PD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居家治疗的独特优势,尽管近年来透析装置的不断进步,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逐渐加强,但是PD患者在并发症上面仍面临着挑战。其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D)被认为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而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EP)是一种罕见的非感染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随着PD使用的增加,EP患者总数可能仍会上升。近年来,随着PD技术的发展及实施,EP的病例报道有所增加,但国内鲜有报道。我院于2021年5月收治1例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粒细胞性腹膜炎,经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 夏心敏田铭杨芦蓉魏思琪
- 关键词:腹膜透析
- 急性蜂蜇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蜂蜇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确诊的急性黄蜂蜇伤患者133例,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为3组:WBC≤10×109/L(A组,25例)、10×109/L20×109/L(C组,42例)。检测所有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磷酸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清蛋白(ALB)、总胆红素(STB)及血肌酐(Scr)水平。结果入院时3组患者蜂蛰伤针眼数及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7天3组患者Hb、PLT、ALB、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LD、CK、AST、ALT、ST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BC是评价急性蜂蜇伤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指标,且与器官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可推荐为早期判断急性蜂蜇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 张祥文徐双双杨芦蓉刘晓姣夏敬彪
- 关键词:白细胞
- 探讨腹膜透析合并胸腹腔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 2014年
-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合并胸腹腔漏的常见原因,探讨有效地护理干预对策,旨在降低腹膜透析合并胸腹腔漏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肾病科的6例疑似合并胸腹腔漏的PD患者运用SPECT/CT的方法进行病史原因分析,并寻找相应护理对策。结果胸腹腔漏的常见原因有先天和后天因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及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症状,加强健康宣教能有效减少胸腹腔漏的发生。结论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对策,减少腹膜透析合并胸腹腔漏的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 马晓玲杨芦蓉
- 关键词:腹膜透析护理干预对策
- 活性维生素D3通过抑制TRPC6调节Nephrin-PI3K/p-Akt信号通路发挥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
- 宋志霞杨林张晓良张祥文彭爱民钟文旗杨芦蓉朱平张明华李冰心
- 课题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在中国的增高趋势更为明显。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成年人群的DM发病率高达11.6%。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 强的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血管炎型IgA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血管炎型IgA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88例血管炎型IgA肾病,依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本上加用强的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照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的松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中TGF-β1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3.18%vs77.27%),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65.08±8.63)ng/Lvs(40.89±8.32)ng/L]。结论强的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血管炎型IgA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川鄂杨林杨芦蓉李丽华张祥文夏敬彪
- 关键词:吗替麦考酚酯转化生长因子-Β1
- 黄芪甲苷保护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裂隙隔膜蛋白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 宋志霞饶毅峰何川鄂杨芦蓉朱平徐双双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