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润 作品数:45 被引量:442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建筑科学 更多>>
广东植物志第八卷菊科补遗 1.紫菀属 Aster L. 钻形叶紫菀(新拟) Aster subulatus Michx. 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茎直立,高50-100cm,分枝多;幼枝被短毛,老枝无毛,有棱。茎下部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 林有润文献传递 中国蒿属植物新资料(Ⅳ)(英文) 1990年 本文补充了中国蒿属植物新资料,即太白山蒿 A. taibaishanensis Y. R. Ling & C. J. Humohries, sp. nov.; 吉隆蒿 A. jilongensis Y. R. Ling & C. J. Humphries, sp. nov.; 昌都蒿 A. orientali-xizangensis Y. R. Ling & C. J. Humphries, sp. nov.; 贡山蒿 A. gongshanensis Y. R. Ling & C. J. Humphries, sp. nov.。 林有润关键词:蒿属 从多花野牡丹和野牡丹花柄直接诱导出芽 被引量:23 2004年 1植物名称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affine)和野牡丹(M.candidum).
2材料类别野外生长并处于开花期的花柄和幼嫩叶片.
3培养条件 MS基本培养基,含2%蔗糖、0.6%琼脂,pH 5.4.诱导培养基:(1)MS+NAA 1.0 mg·L-1(单位下同)+6-BA 1.0,(2)MS+6-BA 1.0,(3)MS+NAA 1.0;芽的生长增殖培养基:(4)MS+NAA 0.5+6-BA 3.0;生根培养基:(5)MS+IBA 0.1.培养温度(27±3)℃,光照度1100lx,光照时间10 h·d-1.4生长与分化情况嫩叶外植体先以洗洁精刷洗干净后,以0.1%升汞消毒8 min,并以无菌水清洗,切成2~3段放在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花柄外植体经0.1%升汞消毒10 min后,以无菌水清洗.剥去花柄表面的粗糙皮层,然后将其切成0.3 cm长的切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 马国华 张静峰 刘念 林有润 胡玉姬关键词:NAA 多花野牡丹 基本培养基 嫩叶 广东、海南两省樟科、野牡丹科及菊科的系统演化与区系地理的热带亲缘 被引量:12 1996年 广东、海南两省樟科、野牡丹科及菊科的系统演化,包括起源、迁移、分化及分类特点。论述了两省三科区系地理的热带亲缘,讨论了两省三科的特有属。种虽比西南省区少,但是与亚洲热带国家共同分布的属、种却明显的多。 林有润关键词:樟科 野牡丹科 菊科 区系地理 蒿属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的分支分类、生物地理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996年 菊科蒿属Artemisia的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共有26种8变种,为亚洲特有植物。前者主产我国西南中、高海拔地区;后者主产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各省区的中、低海拔地区,少数种在亚洲南部、东南部也有分布。除泰国艾A.boreali-siamensis外,其余国内均产。它们在蒿属蒿亚属中进化程度较高,且与其它组有明显的区别。选择亲缘关系最近的艾组为外类群。在外类群比较原则和形态演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性状进行分析,包括茎、叶、花序、雌花、两性花和瘦果等性状,加之花粉形态、化学成分等,构成由55个性状演化系列组成数据矩阵,使用程序Hennig 86,version1.5在微机上运算,得到最简约的分支图。结论如下:(1)分支图表明: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各为一单系类群,且互为姐妹关系。(2)经谱系分支分析,获得该类群修正的分类系统。分析结果支持林有润(1992,1991,1982)将中国腺毛蒿组分为腺毛蒿系、二郎山蒿系、多花蒿系及白苞蒿组分为白苞蒿系、垂叶蒿系和奇蒿系的观点,但少数种的位置有所变化,如白苞蒿组侧蒿A.deversa、腺毛蒿组吉塘蒿A.gyitangensis、泰国艾A.boreali-siamensis、察隅蒿A.zayuensis和亚东蒿A.yadongensis。另建议将甘青蒿A.tangutica从腺毛蒿系分出,独立为甘青蒿系Ser.Tanguticae.(3)我国西南地区是该类群植物? 蒋林 林有润关键词:蒿属 生物地理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 被引量:38 1981年 本文是根据1945——1948年、1952——1956年、1961——1964年以及1979——1980年调查采集的资料整理而成的,共记载维管束植物191科,780属,1815种,39亚种及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科,85属,269种及6变种;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45科,679属,1527种及33亚种或变种。至于前人报道的武夷山植物,由于文献不全,一般不予列入。关于分类系统的编排,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狭罗斯系统。 林来官 林有润 张永田关键词:维管束植物 木姜子 CHAMP 菊科一新属,管花蒲公英属和菊科舌状花亚科的补充记载 被引量:7 2001年 基于菊科原蒲公英属管花蒲公英 (TaraxacumsiphonathumS .D .SunXuc - jumGc,Jir shncrctStipanck)头状花序含两性狭窄管状花的特点 ,与原蒲公英属有较大的差别 ,因而将其分出 ,另立一新属 ,管花蒲公英属 (Neo-TaraxacumY .R .LingetS .D .sun) ,含管花蒲公英 [Neo -Taraxacumsiphonathum(S .D .Sun ,Xue - junGe,JirshneretStipanek)Y .R .LingetS .D .Sun]一种。另外对菊科原舌状花亚科 (Subfam .Liguliflorae)作补充订正 ,即除大部分属种的头状花序含两性舌状花外 ,补充个别属的头状花序含两性狭窄管状花。 林有润 孙秀殿关键词:菊科 新属 华南野牡丹科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繁殖 被引量:50 2001年 野牡丹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其中不乏许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为了发掘其观赏方面的价值 ,本项目在华南地区调查和引种的基础上 ,进行了初步地繁殖和示范栽培工作。 马国华 林有润 简曙光 胡玉姬 刘念关键词:野牡丹科 野生花卉 繁殖 种质资源 中国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和解剖学研究 Ⅱ花粉形态 被引量:23 1996年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菊科蒿属2亚属7组58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结合有关资料以及菊科12族、30属代表植物花粉作比较、分析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蒿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花粉呈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具三孔沟特征,外壁具明显的两层结构,外层比内层厚,外壁纹饰为退化的小刺,易与菊科其他属区别.2.根据花粉的外壁纹饰,蒿属花粉分为两大类和四个亚型.(1)Ⅰ型:刺基多皱褶,外延伸,排列多数紧密,少数疏松.刺之间多少有延伸的刺基相连.(2)Ⅱ型:刺基不延伸,为独立的刺,按刺间颗粒或近光滑,以及刺排列紧密与否又分为Ⅱ-1、Ⅱ-2、Ⅱ-3、Ⅱ-4亚型.3.蒿属花粉类型的变化可能是适应风媒传粉的结果.花粉的外壁纹饰为退化的小刺,与菊科中以虫媒为主的属的花粉外壁纹饰为长刺明显不同.在蒿属各类型(亚型)中,进化类群小刺越来越退化,刺间颗粒越来越少至无,刺的排列从密集到疏松.上述的花粉类型(亚型)与分布相关,即原始的类群为Ⅰ型,多分布在高海拔高纬度的干旱地区;在低海拔低纬度的湿润地区,多为后出现的进化种类. 蒋林 林有润关键词:菊科 蒿属 花粉形态 中国药用艾蒿类植物及古本草书艾蒿类植物的初步考订(一) 被引量:1 1986年 一、前言中国药用的艾蒿类植物包括菊科蒿属 Artemisia Linn.与绢蒿属 Seriphidium(Bess.)poljak.两属的药用种类。蒿属全世界有38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亚洲最多,欧洲、北美洲次之,其中以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地区最多,亚热带平原地区次之,少数种分布到亚洲、北美洲的亚热带南部或热带高山地区以及非洲北部、东部或南部地区;我国有185种、44变种,遍及全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最多,其他省区次之,沿海地区最少。已知国产入药的种娄有61种11变种(品种),约为全国蒿属种类的32.97%绢蒿属全世界约100余种,主产亚洲中部与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或高山草原与荒漠地区,苏联哈萨克斯坦最多,我国西北地区次之,少数种分布到欧洲及地中海地区;我国有31种、 林有润关键词:低海拔 东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