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 2010年
- 颈脊髓损伤多继发于颈椎的骨折脱位,但也有部分患者有颈脊髓损伤症状而影像学并未发现颈椎骨折或脱位,即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9年7月,手术治疗36例此类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叶正云帅克宁吴小松洪琦林海涛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主动脉夹层选择性脑灌注
- 黄韧带表面开窗保留黄韧带并外置椎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黄韧带表面、自椎管侧壁向内开窗,保留黄韧带并置于椎管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锐性刮匙紧贴骨面分离黄韧带附着部,神经剥离向下轻压黄韧带,在黄韧带和神经剥离双重保护下自椎管侧壁向椎管中央开窗,达一侧椎板的1/2(L5/S1)或2/3(L4、5)即可。钩出黄韧带并牵向内侧,显露神经根及少量硬脊膜,显露突出髓核给予摘除。将黄韧带放置于椎板背侧,外侧缘与关节囊缝合固定1针,上下缘分别与上下软组织缝合1针固定。结果 83例患者(L3、47例,L4、545例,L5/S131例)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根及硬脊膜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33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53例,良24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达92.8%。结论黄韧带表面、自椎管侧壁向内开窗保留黄韧带并外置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可操作性强,既降低了术中损伤硬脊膜及神经根的风险,防止了椎管内瘢痕形成,又减少了脊柱天然结构的破坏,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好,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手术方法。
- 林海涛洪琦叶正云李娜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黄韧带
- 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被引量:1
- 2008年
- 王军海王志烈林海涛
- 关键词:关节镜技术钢丝固定治疗经皮空心螺钉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髌骨爪内固定复位内固定术
- 后外侧与极外侧突出并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7
- 2011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大多数为后外侧突出型,极外侧突出型较少见,而后外侧和极外侧突出同时存在更为少见。我院自2004年3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4例,手术治疗445例,发现后外侧和极外侧突出并存者6例,经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叶正云吴小松洪琦林海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外侧骨科临床突出型
- 克氏针骨穿辅助复位石膏固定治疗难复型尺桡骨骨折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克氏针骨穿辅助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难复/不稳定型尺桡骨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难复型/不稳定型尺桡骨骨折患者38例,使用克氏针贯穿骨折两端骨干辅助复位,并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对其中12例不稳定型骨折保留克氏针并予石膏固定,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复查X线显示,骨折解剖对位11例,占28.9%;近解剖对位25例,占65.8%;功能对位2例,占5.3%,均骨性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2例克氏针保留者未出现钉道感染,拔除克氏针后复查未见再移位现象。根据Berton评定标准评价:本组优18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86.8%。结论该方法创伤小,治疗效果可,避免了难复型、不稳定型尺骨/桡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 林海涛吴小松叶正云吕超李娜
-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辅助复位石膏外固定
-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为9.2分,术后评分平均为14.6分,本组优1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达9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 孔凡奇王志烈谢辉何其平邬守凯林海涛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钛板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