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飞宁 作品数:21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 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1周内平均RDW水平分为<13.6、13.6~15.0、≥15.0三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治疗经过和主要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对住院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心力衰竭病因分布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8.34±10.21)%、(53.68±12.80)%、(49.02±13.12)%,存在统计学差异;随着平均RDW升高,心力衰竭恶化、恶性心律失常、住院病死率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3,95%CI:1.04~2.12;P=0.038),其预测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而单次的入院时RDW预测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结论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单次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值。 黄丽华 林飞宁 林青 刘继来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 PBL与CBL结合教学法在冠心病诊疗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PBL与CBL结合教学法在冠心病诊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学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轮转的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随机分为研究组(40人)与对照组(42人)。研究组按PBL与CBL结合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按传统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知识理论测试和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笔试成绩研究组总分、客观选择题得分、病例分析题得分分别为88.94±8.10分、36.01±5.23分、27.23±4.9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心内科的学习兴趣、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教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冠心病诊疗教学中,PBL结合CBL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促进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林飞宁 黄丽华 熊尚全 郑峰 詹萍 李翠云 林伟 邱春燕关键词:PBL CBL 教学方法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预后观察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中医证型对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 1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痰浊闭塞、气滞血瘀、气阴两虚、阳气亏虚4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治疗经过和主要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对影响住院死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四组患者在性别、吸烟、血肌酐及早期再灌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8.7%)最高;四组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阳气亏虚组中较高(6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气亏虚组住院死亡率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医辨证分型不是影响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气滞血瘀型易发生心律失常,阳气亏虚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风险较高,中医证型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林飞宁 熊尚全 郑峰 郭跃进 詹萍 李翠云 张富 林超 林伟关键词:心肌梗死 预后 中医证型 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估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m 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与否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连续50例行溶栓治疗的AMI住院患者。选用尿激酶溶栓。以间接指标判断溶栓治疗效果。入院即时检测BNP。比较溶栓治疗失败组和成功组的临床特征。描绘BNP预测溶栓治疗失败的接收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溶栓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溶栓治疗失败组患者的发病至溶栓时间较长,BNP水平、CK-MB峰值较高。BNP预测溶栓治疗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可信区间为0.533~0.829,P=0.029)。当BNP=97.2ng/L时,其预测溶栓治疗失败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63.3%、60.7%。若结合发病至溶栓时间>6h,可提高其敏感度(76.3%)或特异度(93.0%)。发病至溶栓时间延长、BNP升高是溶栓治疗失败的危险因子。结论入院即时床旁检测BNP水平对STEMI患者溶栓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如结合发病至溶栓时间可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 曾汇庆 梁叶青 林飞宁 王飞 伍磷泰 周月英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 :评价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334例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福建省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统... 黄丽华 林飞宁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红细胞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不同糖代谢病人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18年 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不同糖代谢病人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91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不同糖代谢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曲美他嗪组。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等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次,3次/天),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糖代谢正常、糖代谢异常病人在常规治疗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前后运动耐量的差异。结果糖代谢正常和糖代谢异常病人,曲美他嗪组治疗3个月后代谢当量、运动后ST段开始下降1 mm时间、总运动时间均较常规组均明显改善;糖代谢正常病人曲美他嗪组治疗3月后,治疗前后代谢当量差值、运动后ST段开始下降1mm时间差值、总运动时间差值分别(2.6±1.02)METs、(108.56±29.47)s、(112.26±35.34)s,糖代谢异常病人曲美他嗪组治疗前后代谢当量差值、运动后ST段开始下降1mm时间差值、总运动时间差值分别(1.73±0.76)METs、(74.07±21.61)s、(89.41±23.66)s,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伴不同糖耐量病人的运动耐量,曲美他嗪对糖代谢正常病人运动耐量的改善程度优于糖代谢异常病人。 林飞宁 谢红月 黄丽华 熊尚全 郑峰 詹萍 李翠云关键词:冠心病 糖代谢 曲美他嗪 运动耐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水化肝素钠在PCI术中无复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分析AMI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水化肝素钠在PCI术中无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手段分别为硝普钠和水化肝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结果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进行对比,经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数值在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值在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组用药后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计算矫正的TIMI帧数进行对比,经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数值在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值在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组用药后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心功能指标(LVEF、NT-proBNP、SV)进行对比,经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数值在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值在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组用药后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经统计学计算得出,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水化肝素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PCI术中的无复流现象、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水平,对临床推广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林伟 熊尚全 李翠云 林超 林飞宁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平均空腹血糖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评价平均空腹血糖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顶后的影响.方法 对357例发病3 d内入院的无糖尿病史的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入院后72 h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分为<5.6、5.6~7.0和>7.0 mmol/L 三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治疗经过和主要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平均空腹血糖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平均空腹血糖<5.6、5.6~7.0和>7.0 mmol/L的三组患者分别为165、122和70例,其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分别占18.2%、29.5%和45.7%(P<0.05.各组患者在年龄、既往梗死史及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心率、白细胞计数、CK-MB峰值随着平均空腹血糖升高而增加(P<0.05).随着血糖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72 h内平均空腹血糖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95%CI:1.10~1.57;P=0.003),其顶测住院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P<0.001),而单次入院随机血糖、空腹血糖预测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和0.717.结论 入院72 h内平均空腹血糖是STEMI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高于单次的入院随机血糖或空腹血糖. 刘品明 林飞宁 方昶 张少玲 王景峰关键词:心肌梗死 高血糖症 预后 康达心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康达心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ISO组和康达心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蛋白印记法进行检测,比较各组H9c2细胞凋亡率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水平。结果ISO组H9c2细胞凋亡率为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达心组H9c2细胞凋亡率为25%,明显低于I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O组Caspase-3、Caspase-9及GRP7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康达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达心通过抑制ISO诱导的内质网应激而有效抑制H9c2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林飞宁 黄丽华 熊尚全 李翠云 陈丰 林超关键词:凋亡 内质网应激 细胞损伤 心肌细胞 慕课+翻转课堂在中医药院校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心血管内科是其中非常重要而且相对复杂的篇章。目前中医院校中西医课程并存,内科学课程学习时间相对缩短,而且心血管系统部分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导致部分中医学生对心血管课程内容存在恐惧及抵触心理^([1-2]),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下降,亟需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改善目前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现状。 林飞宁 詹萍 赵利 林颖达 林伟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学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