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介导多西他赛缓释微球间质化疗抗荷人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研究
- 目的制备载多西他赛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探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载药微球间质化疗对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增殖抑制作用及对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载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球,扫描电镜观察...
- 柯丽明何以敉陈志奎林礼务薛恩生俞丽云
- 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对比分析肉芽肿性乳腺炎(GLM)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6例GLM与28例IDC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GLM病灶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血流信号中等或较丰富,与IDC较相似。GLM病灶L/T值明显高于IDC,53.85%(14/26)的GLM病灶后方回声增强,而35.71%(10/28)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且IDC患者PSV、阻力指数值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LM。本组26例GLM中,术前超声仅诊断4例为炎症,28例IDC术前超声检查均诊断为恶性肿瘤。结论 GLM与IDC的声像学表现既有相似之处,同时亦各具特征,详细检查、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 柯丽明魏巍丽陈志奎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俞丽云
-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肉芽肿性乳腺炎导管乳腺
- 超声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及GrafⅡ型髋关节异常随访的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诊断及GrafⅡ型DDH的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DDH婴幼儿881例(共1 762侧髋关节),Graf法分析其超声检查结果并随访。结果Ⅰ型1 363个髋关节(77.4%),Ⅱ型DDH 372个(21.1%),D型2个(0.1%),Ⅲ型23个(1.3%),Ⅳ型2个(0.1%)。本组GrafⅡ型DDH患儿随访至6个月,Graf分型改善276个髋关节(74.2%),加重0个,无明显改变96个(25.8%)。其中,Graf分型无明显改变者均有角度好转。Ⅱa型改善率为84.6%,Ⅱb型改善率为50%,Ⅱc型改善率为71.6%。结论超声对婴幼儿DD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超声可以筛查并指导GrafⅡ型病例的临床诊治,同时追踪随访其髋关节的转归。
- 柯丽明林盈彭志平林晓燕潘升逸陈树挣
-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检查
-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瘤内注射抑制荷人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细胞的增殖
- 2012年
- 背景:通过超声引导,将抗肿瘤药物缓释剂注射到肿瘤局部进行间质化疗,可提高抗肿瘤效果,并且减轻全身毒副作用。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多西他赛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对荷人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多西他赛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及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放情况。建立荷人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无处理;微球组在肿瘤内注射空白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1次;多西他赛瘤内注射组在肿瘤内注射多西他赛注射液(多西他赛剂量为10mg/kg),每10d给药1次,连续4次;多西他赛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低剂量组在肿瘤内注射载药微球(多西他赛剂量为20mg/kg)1次;多西他赛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高剂量组在肿瘤内注射载药微球(多西他赛剂量为40mg/kg)1次。结果与结论:多西他赛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平均粒径23.1μm,包封率为96.3%,载药率为4.82%,40d累积释放药物85.7%。超声引导下多西他赛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瘤体内注射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高剂量组抑瘤率达65.7%,彩色多普勒超声见肿瘤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病理学检查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提示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多西他赛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可明显抑制荷人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增殖。
- 柯丽明张秀娟何以敉林礼务薛恩生陈志奎
- 关键词:微球多西他赛乳腺癌生物材料
- 超声介导多西他赛缓释微球间质化疗抗乳腺癌作用及其对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 目的:制备载多西他赛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PMCD),探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PMCD间质化疗抗乳腺癌裸鼠移植瘤作用及对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MCD,建立荷人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 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陈志奎柯丽明张秀娟
-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表达
- 超声介导多西他赛缓释微球间质化疗抗荷人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实验研究
- 目的
制备载多西他赛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PLGA microspherescontaining docetaxel,PMCD),观察其形态、粒径、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等,探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PMCD...
- 柯丽明
- 关键词:超声微球多西他赛
- 文献传递
- 超声鉴别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声像表现异同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灶位置、最大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病灶的纵径与最大横径比值(L/T)、基底宽径与最大横径比值(B/T)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形态均较规则,边缘相对光整或稍毛糙,内部回声较均匀。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及周围(43/54,79.63%),高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43.59%(51/117,χ2=19.388,P<0.05),患者年龄[(56.0±14.7)岁vs(63.1±14.5)岁,t=2.759,P<0.01]、病灶B/T比值[0.84±0.21vs 0.94±0.15,t=-3.452,P<0.01]小于膀胱移行细胞癌,而L/T[1.23±0.57vs 0.74±0.20,t=13.018,P<0.01]大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多呈高回声(42/54,77.78%),乏血供。3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超声检查误诊为膀胱癌。结论膀胱病灶部位、形态、回声、血流是超声鉴别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主要声像学表现。
- 黄丽燕柯丽明陈志奎何以敉薛恩生林礼务
- 关键词:内翻性乳头状瘤移行细胞癌膀胱
- 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其抑制血管生成研究
- 目的: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一种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脂质超声微泡,考察其理化性质,探讨其体外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方法:机械震荡法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与亲和素孵育,制备亲和素-生物素化微泡,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人血...
- 林礼务薛恩生陈志奎张秀娟柯丽明
- 关键词:微泡造影剂超声造影血管生成
- 对比分析超声与CT诊断腺性膀胱炎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3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28~86岁,平均年龄51.7岁。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超声与CT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情况。结果超声与CT检查对病灶边缘、回声或密度的判读结果较相似,但CT判读病灶形态不规则比例明显高于超声(P〈0.05);超声检查80.6%(29/36)病灶乏血液供应,增强CT检查92.0%(23/25)轻度强化。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3.6%、38.5%、48.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辐射,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
- 柯丽明陈志奎
-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超声检查影像诊断
- 结节型腺性膀胱炎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超声表现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膀胱黏膜增殖性病变,部分病灶声像学表现为结节型,呈乳头状突入膀胱腔,术前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为膀胱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例结节型腺性膀胱炎与10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探讨两者超声表现的异同点,以期有助于术前超声鉴别诊断。
- 黄丽燕柯丽明陈志奎何以敉薛恩生林礼务
-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腺性膀胱炎超声表现结节型术前影像学检查增殖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