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损伤
  • 8篇颅脑
  • 8篇颅脑损伤
  • 7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4篇手术
  • 4篇重型
  • 4篇重型颅脑
  • 4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伤患者
  • 3篇外科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颅脑损伤患者
  • 3篇脑损伤患者
  • 2篇应激性
  • 2篇应激性溃疡
  • 2篇应激性溃疡出...
  • 2篇早期肠道内营...
  • 2篇治疗临床分析

机构

  • 8篇广东医学院
  • 7篇广东医学院附...
  • 4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18篇柴福民
  • 10篇邱建东
  • 10篇游恒星
  • 6篇练晓文
  • 5篇邱建东
  • 4篇杨维
  • 3篇方向红
  • 2篇杨维
  • 2篇蔡汉周
  • 2篇罗小玲
  • 2篇张清平
  • 2篇马珊
  • 2篇马珊
  • 2篇钟远强
  • 2篇马珊
  • 1篇姜海洋
  • 1篇李呼伦
  • 1篇杨恰佳
  • 1篇李明
  • 1篇李明

传媒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首届中国中青...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本文对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案进行了临床分析,实践证明,超早期微侵袭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游恒星邱建东杨维柴福民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手术治疗微侵袭手术外科治疗
文献传递
自发性小脑出血35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邱建东练晓文张清平柴福民马珊方向红罗小玲游恒星李明钟远强
关键词:小脑出血神经外科手术
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柴福民蔡汉周邱建东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2例,伤后24 h内采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 ℃;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物理及化学方法降温使直肠温度控制在37.8~38.5 ℃,余治疗方法同亚低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患者伤后早期颅内压明显下降,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均未出现明显紊乱,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优良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同时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CD4+、CD8+T淋巴细胞均显著升高.结论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亚低温对颅脑伤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柴福民邱建东杨维何向阳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免疫功能
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评估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8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抽取32例行超早期微侵袭手术,30例超早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26例行缓期微侵袭手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超早期微侵袭手术组病人病后1周内意识障碍明显好转率高于缓期微侵袭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超早期骨瓣开颅组及缓期微侵袭手术组,近期疗效优良率高于超早期骨瓣开颅组及缓期微侵袭手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缓期微侵袭手术组。结论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神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预后优良等优点,是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游恒星邱建东杨维柴福民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侵袭手术
甲泼尼龙及地塞米松对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和NSE的影响的差异
2007年
目的 通过观察血清神经组织蛋白S100(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来比较甲泼尼龙及地塞米松对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2003~2006年同一时期伤后30min内即收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行开颅手术患者75例,GCS评分为4~8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3组.对照组25例,行开颅手术但不使用激素治疗;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25例.治疗A组入院后即刻静脉推注30 mg/kg甲泼尼龙,治疗B组入院后即刻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 mg/kg,对照组入院后立即注射同等体积的等渗盐水.定量检测各组患者伤后不同时相点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结果 ①治疗组(A、B组)均比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在伤后6、12、24 h)及NSE(在伤后1、6、12h)低(P<0.01或P<0.05);③治疗A组在伤后6、12、24 h比治疗B组血清S-100B蛋白及NSE低(P<0.05).结论 甲泼尼龙疗效优于地塞米松,且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马珊黄建嫦柴福民周璋浩练晓文
关键词:脑损伤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开颅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36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起因和对比手术方法改进前、后的病死率。结果:迟发性血肿的形成、严重颅底骨折造成的出血、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手术操作不当致下丘脑损伤、复合性损伤、脑血管调节功能受损等因素是造成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改进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彻底及时地清除迟发性邻近或远隔部位血肿,缓慢降低颅内压,术中过度换气,控制性降压,必要时双侧大骨瓣减压、术后气管切开、亚低温及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措施。
马珊黄建嫦邱建东柴福民练晓文
关键词:颅脑损伤开颅术脑膨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3例重型颅脑损伤伴发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视神经损伤的早期瞳孔变化、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有患侧瞳孔异常,但入院时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正常仅7例;视神经损伤伤后3天内确诊率56.5%(13/23),7天内确诊率91.3%(21/23);21例行保守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伤后1~3月视力恢复情况:能见视力(>0.05)30.4%(7/23),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指数39.1%(9/23),失明30.4%(7/2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视瞳孔变化的动态观察,早期发现伴发的视神经损伤并及时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恢复视功能,减少失明。
游恒星邱建东杨维柴福民方向红
关键词:颅脑损伤视神经损伤
脑水肿使用高渗盐水及甘露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及甘露醇用于脑水肿脱水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0例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7.5%高渗盐水(HS)组和甘露醇(MT)组,HS组各静脉滴注静脉滴注7.5%高渗盐水4ml/kg,MT组快速输注20%甘露醇(0.5g/kg)。持续监测ICP、MAP、CVP指标,并检查血纳浓度和血浆渗透压。结果7.5%HS和甘露醇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ICP,但HS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在其他指标方面HS的效果优于甘露醇。结论HS可作为降低颅内压的一线治疗药物。
柴福民罗小玲马亮邱建东
关键词:高渗盐水甘露醇脑水肿
超早期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的最佳作用阶段。方法选择98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超早期(伤后6~12h,T1)、早期(伤后24~72h,T2)给药组及对照组(C)。给药组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各组伤后第1、3、5、7天颅内压(ICP)及第7、14天脑水肿情况,并加以比较。结果T1组伤后第3、5、7天ICP均明显低于C组(P<0.05),T2组至第7天ICP才明显低于C组(P<0.05)。伤后第7天重度脑水肿比率T1组明显低于C组(P<0.05),T2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4天脑水肿消退比率T1组及T2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T1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超早期应用丹参注射液将更有利于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降低脑水肿所致高颅内压。
游恒星邱建东杨维柴福民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水肿颅内压丹参注射液中药制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