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慧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中山市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病原学特征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中山市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采集中山市2014-2015年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咽拭子样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巢式PCR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并测序,分析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株、麻疹病毒中国疫苗株沪_(191)(Shanghai_(191),S_(191))基因的亲缘关系、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结果 6份样本中,2份未检出核酸,4份检出核酸,序列比对结果示3株病毒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为100%,与S_(191)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也为100%,属于A基因型;1株病毒与Chin9322-H_(1a)株相比,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7.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6.6%,为H_(1a)基因型。结论 3例病例为疫苗株感染,1例为野毒株感染。
- 谢颖高赛珍欧慧王翠玲吴衍恒林金思
- 关键词:巢式PCR麻疹病原学
- 中山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 2006年
- 目的 对中山市2004-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对辖区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调查,并采集脑脊液用乳胶凝集法进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用Excel录入每例个案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全市报告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散发病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病例,余均为本地感染病例,散发于该市4个镇区,除1例为本市籍的患者外,余均为外来流动人员;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分型以A群为主,同时发现A+B群、B群和C群。结论 应加强冬春季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知识的教育,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定期在外来人员和易感者中开展流脑疫苗的接种。
- 高赛珍罗小铭吴宝燕吴衍恒李兆琦朱远峰欧慧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清分型
- 中山市2014年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 2020年
- 目的麻疹病毒学监测数据表明,H1基因型是中国本土优势基因型。本研究分析广东省中山市2014年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流行特征,为麻疹消除策略修订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中山市2014-01-01-2014-12-31全年疑似患者的急性期咽拭子,通过RT-PCR和基因测序分析N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应用BLASTn对序列进行相似性检索,分析麻疹病毒基因特征,并与WHO推荐的参考株进行对比;采用MEGA对麻疹核蛋白核苷酸构建NJ种系进化树。结果广东省中山市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收检疑似麻疹咽拭子306份,核酸阳性213份,阳性率69.61%。对213份咽拭子核酸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出98株麻疹病毒,病毒分离率46.01%。除zhongshan2014-5为D8基因型外,其他均是H1基因型。zhongshan2014-5与越南病毒株(Viet Nam:Ho Chi Minh CityAB928200)序列同源性100%,属于D8型。结论 H1基因型是中山市2014年流行麻疹病毒的绝对优势基因型,中山市首次发现输入性D8型麻疹病毒感染病例。
- 谢颖高赛珍师舞阳欧慧王翠玲
- 关键词:麻疹病毒序列同源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样品的复检与确证结果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收集某HIV确证实验室2009年-2013年,不同类型艾滋病检测筛查机构送检的HIV抗体呈阳性反应样品,分析其复检及确证结果,探讨目前HIV抗体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2种ELISA试剂对筛查实验室上送的阳性样品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以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检测。结果3 130份初筛阳性样品经复检有2 616份呈阳性反应,复检阳性率为83.6%,各年份复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5,P=0.174)。选取其中1 860份样品进行确证实验,结果 2009年-2013年各年HIV确证阳性率分别为91.3%、89.9%、92.7%、84.9%、88.1%,各年度确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P=0.003)。结论各年复检阳性率处于一个平稳的水平,各年份确证阳性率不全相同;2种试剂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确证阳性符合率,降低漏检的风险。
- 高赛珍欧慧师舞阳谢颖黄宗杰
- 关键词:HIV抗体
-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筛选有效的检测试剂,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职业健康体检10286例标本,采用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梅毒诊断,并作结果分析。结果:ELISA法检出阳性标本675例中,经TPPA确证阳性657例,阳性符合率97.33%。TRUST法检出阳性424例,均经TPPA确证阳性;而ELISA筛查阳性而TRUST阴性的标本有7.17%的假阳性结果。结论:建议3种检测方法结合应用能更有效提高梅毒临床诊断符合率。
- 欧慧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
- 中山市某合资企业员工血尿酸水平调查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中山市企业员工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方法采用职业健康体检,调查该企业1019名在职员工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结果总体血尿酸平均水平为365.17μmol/L,男性为393.70μmol/L,女性为304.79μmol/L。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30.4%其中男性34.4%,女性22.0%。各年龄段血尿酸水平在性别之间除50岁以上无显著差别外(P〉0.05),其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性的血尿酸水平在不同年龄段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性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山市该合资企业员工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国内其他地区以往的调查结果高,表明血尿酸水平处于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在升高,逐渐成为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应引起社会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高度关注。各年龄段除了50岁以上在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之外,其他各年龄段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血尿酸水平在不同年龄段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则存在显著差异。
- 李兆琦吴衍恒欧慧
- 关键词:尿酸高尿酸血症患病率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低密度疟原虫感染病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低密度疟原虫患者血样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其检测效果。方法选取恶性疟原虫患者和间日疟原虫患者抗凝全血标本各1份,制作厚血膜血片,计算其原虫密度。再以健康人"O"型抗凝全血为稀释液按照1∶4、1∶16、1∶64、1∶256、1∶1 024、1∶4 096、1∶16 384比例分别稀释,制作成7个浓度梯度血样。每个浓度血样分别制备1张厚血膜血片和提取1份疟原虫DNA,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恶性疟原虫血片厚血膜显微镜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区间分别为12.44~49.76个疟原虫/μL血、3.11~12.44个疟原虫/μL血;间日疟原虫血片厚血膜显微镜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出区间分别为45~180个疟原虫/μL血、2.81~11.25个疟原虫/μL血。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低密度疟原虫检出限明显高于显微镜检查,可有效解决目前低密度感染以及服用抗疟药后难检测、难鉴别疟原虫的问题,指导合理用药。
- 黄宗杰罗乐吴衍恒郭庆林欧慧高赛珍
- 关键词:疟原虫疟疾实时荧光定量PCR低密度
- 中山市市售蔬菜中铅、镉、汞含量的调查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了解中山市市售蔬菜中有害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 2002年上半年对中山市区8个市场13个蔬菜品种抽样,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蔬菜中铅、镉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蔬菜中汞含量。结果共采集104份蔬菜,其中铅超标20份,不合格率19.2%;镉超标28份,不合格率26.9%;汞超标11份,不合格率10.6%。结论中山市市售蔬菜中有害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严重,应引起注意。
- 周日东冯银凤吴惠刚欧慧
- 关键词:蔬菜金属污染物
- 中山地区健康成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参考区间的建立
- 2013年
- 目的建立中山地区常住人口CD4+T淋巴细胞计数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选取140例中山地区健康个体,分为15~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共5个年龄组。以Partec PAS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结果同性别各年龄层之间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的CD4+T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各组个体结果,数据呈正态分布,以(x±1.96s)确定95%的参考区间为(804.7±387.3)个/μL。结论成功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为本地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分期诊断、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 高赛珍欧慧鲁婧婧李兆琦朱远锋罗小铭刘洪波
-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艾滋病
- 丙型肝炎检验方法的临床研究与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丙型肝炎患者检验结果,探讨丙型肝炎的有效检验方法。方法对209份标本进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CV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CV-RNA,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及差异。结果检出抗-HCV阳性138份(66.03%),HCV-RNA阳性128份(6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与HCV-RNA均阳性者112份(53.59%),两者均阴性的55例(26.32%)。两种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79.90%(配对x2=2.3810,P>0.05)。结论 ELISA和FQ-PCR法检测HCV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二者结合检测可提高HCV检出率。
- 欧慧
- 关键词:丙型肝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