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杨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3篇通气
  • 3篇机械通气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术后
  • 2篇随访
  • 2篇通气策略
  • 2篇重症
  • 2篇综合征
  • 2篇膈疝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先天性膈疝
  • 2篇机械通气策略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重症

机构

  • 6篇安徽省立儿童...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6篇沈杨
  • 3篇徐卫华
  • 3篇金丹群
  • 2篇孙静敏
  • 2篇张健
  • 2篇傅燕娜
  • 2篇吴虹
  • 2篇陈雨青
  • 1篇徐达良
  • 1篇程邦宁
  • 1篇朱文庆
  • 1篇李涛

传媒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以伪装热为表现的儿童孟乔森综合征10例病例系列报告
2024年
背景以伪装热为表现的儿童孟乔森综合征病例常就诊于精神科、心理科以外的其他科室,这些科室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患儿很难得到及时和正确的诊治,发病率可能被低估。目的 总结以伪装热为表现的孟乔森综合征儿童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3个医院诊断以伪装热为表现的孟乔森综合征的连续住院病例。通过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采集病例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就诊经历及治疗史,发热特征,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主要结局指标发热特征。结果 10例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均为女童,起病年龄12(10~14)岁,病程6.3(1~18)个月。门诊频次平均8(4~12)次,住院频次平均3.5(2~5)次,就诊医院数平均3.5(3~5)家。均有反复行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治疗史且均无疗效。均在短时间内体温达到高热(39.0~40.2℃),约5 min内体温恢复正常;6例偶有头晕,其中伴头痛2例,伴腹痛1例;发热前均无畏寒及寒战,时间无规律性;体温恢复正常时无出汗反应。发热前后皮肤体感温度、脉搏、心率、呼吸频次均未见变化。精神和食欲均正常;体重轻度增加3例,余病例均未见下降;均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均未见异常。单亲家庭环境4例,父母长期争执、吵闹5例,留守儿童1例。均转至心理科进行干预,随访时间8(5~12)个月,未见类似发热发作,也无因其他症状就诊者。结论 以伪装热为表现的儿童孟乔森综合征好发于女性儿童/青少年,多次反复求治于不同医院,体温可在3~8 min内达到高热,约5 min内恢复正常,发作时无发热时典型病理生理过程变化,实验室检验和辅助检查结果无异常;虽然病程较长,但无疾病状态改变。
朱国琴薛莉莎何孝亮刘靖高雨彤吴晴沈杨胡容萱徐达良李涛李国民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儿童
CD64指数测定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严重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在先心病术后并发严重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心肌外科收治的先心病患儿中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儿30例,按其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服毒症组(15例)和非感染组(15例)。进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CD64指数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2,P<0.01);脓毒症组CRP高于非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诊断感染的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2.3%。结论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明显增高,具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早期诊断依据。
陈雨青吴虹沈杨张健傅燕娜程邦宁
关键词:CD64C反应蛋白先天性心脏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
32例小儿急性肺水肿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肺水肿救治措施。方法分析32例临床资料,及时联合采用对症与对因治疗措施,正压通气改善呼吸道通畅及换气功能,减轻心脏负担,强心利尿,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改善循环以及使用解毒药。结果 28例抢救成功(87.5%),肺水肿2-6 d消退,死亡3例。结论及时联合采用对症与对因治疗措施,肺水肿大多能得到控制。
徐卫华金丹群沈杨
关键词:肺水肿儿科疾病
新生儿重症膈疝围手术期的机械通气策略及肺功能随访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膈疝围手术期机械通气策略,以期减少并发症,改善肺功能,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重症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机械通气策略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12例)为2001年至2005年收治的患儿,使用常频呼吸机和高PIP、低PEEP,维持PaC02在30—35nqnlHg(1lninHg=0.133kPa);B组(16例)为2006年至2009年收治的患儿,使用常频呼吸机和较高PEEP(6cmH2O,1cmH2O=0.098kPa),当PIP高于25cmH2O,导管前SaO2〉85%时,改用高频震荡通气,并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策略。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肺功能随访结果。结果A组12例,9例出现复张性肺水肿,3例气胸,死亡2例。B组16例,3例出现复张性肺水肿,无气胸发生,1例死亡。A组术后复张性肺水肿发生例数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功能随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重症膈疝术后通过机械通气策略的改变,可以减少患儿术后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但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
金丹群孙静敏沈杨徐卫华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机械通气肺功能
新生儿重症先天性膈疝围术期的机械通气策略及肺功能随访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膈肌缺损,部分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它的病理生理基础不仅仅是肺部受到的压迫,更严重的是同时存在的肺泡、支气管及肺...
金丹群徐卫华孙静敏沈杨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机械通气肺功能
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对手术后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疗效差别.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CICU收治的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2 h、年龄≤3岁的患儿68例(男40例,女28例).以不同潮气量的机械通气策略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小潮气量(6~10 ml/kg)的通气策略,B组36例,采用大潮气量(10 ~ 15 ml/kg),均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观察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B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6±2.5)d,A组为(11.7±3.2)d,B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ICU住院时间为(11.4±4.8)d,A组为(15.6±5.7)d,B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6.3%),气胸1例(3.1%);B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5.6%),气胸2例(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先心病术后的疗效优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
陈雨青沈杨吴虹朱文庆张健傅燕娜
关键词:潮气量机械通气先天性心脏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