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锐

作品数:13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增生
  • 6篇瘢痕
  • 5篇增生性瘢痕
  • 5篇烧伤
  • 5篇创面
  • 4篇吸入性
  • 4篇吸入性损伤
  • 3篇血管
  • 2篇形态学观察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增生
  • 2篇愈合
  • 2篇伤创
  • 2篇烧伤创面
  • 2篇烧伤增生性瘢...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气管
  • 2篇气管后
  • 2篇气管内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怀集县人民医...

作者

  • 13篇沈锐
  • 13篇利天增
  • 10篇祁少海
  • 10篇谢举临
  • 10篇徐盈斌
  • 4篇胡晓庚
  • 2篇邓小新
  • 2篇刘坡
  • 2篇胡晓根
  • 2篇吴丽萍
  • 2篇张慧桢
  • 2篇陈锷
  • 1篇彭晓东
  • 1篇罗超权
  • 1篇贲小松
  • 1篇朱斌
  • 1篇钟展芳
  • 1篇单越新
  • 1篇罗兰
  • 1篇罗兰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第八届全国烧...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全国烧伤创面...

年份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吸入性损伤犬口腔黏膜移植于气管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内黏膜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犬蒸汽吸入性损伤模型,共1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制取自体口腔黏膜片,移植于切除损伤黏膜后的气管内创面,对照组不作黏膜移植。术后2周、3周分别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6例移植黏膜均成活,未见感染、坏死或瘢痕形成;对照组术后2例创面感染,4例肉芽或瘢痕形成。术后24 h血白细胞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5±1.54、13.45±1.6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组织学显示,口腔黏膜移植于气管术后2周均可以成活并扩展,成活后仍表现为鳞状上皮,但结构有适应性变化。术后3周未观察到化生现象。结论局限于气管的吸入性损伤早期进行黏膜移植是可行的,有利于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徐盈斌利天增祁少海沈锐谢举临胡晓庚
关键词:吸入性损伤黏膜黏膜移植组织形态学观察气管后创面感染
气管内粘膜移植早期治疗吸入性损伤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犬吸入性损伤气管内粘膜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犬蒸气吸入性损伤模型,共22 只。随机分成气管粘膜、口腔粘膜、空肠粘膜移植组和对照组,制取移植上述各种自体粘膜后的气
徐盈斌利天增祁少海沈锐谢举临胡晓庚
文献传递
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抑制瘢痕血管增生的研究
目的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KDR)为靶点,研究其抗体对烧伤增生性瘢痕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以人烧伤增...
祁少海沈锐谢举临刘坡徐盈斌利天增
文献传递
糖尿病并发皮肤慢性溃疡患者相关因素10年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通过对组内近10年来糖尿病病例的回顾,总结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1991/2000两所医院的11 369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其中234例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病例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11 369例糖尿病患者234例发生慢性皮肤溃疡,发病率2.058%,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肢,骶 尾部及其他部位。234例患者中,非手术50例,48例痊愈,愈合时间52~84 d。手术184例,180例痊愈,愈合时间21~30 d。血管超声检查显示糖尿病足患者皆有动脉壁(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国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增厚,内膜粗遭,管腔不规则狭窄,血流阻力数较高。结论: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局部血液、准备创面床、手术植皮是治疗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朱家源朱斌钟展芳张涛陈东苏爱云唐冰利天增沈锐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皮肤慢性溃疡创面愈合
组织缺氧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被引量:23
2006年
增生性瘢痕一直是困扰人们的医学界性的难题。增生性瘢痕继发于皮肤的深层组织缺损,尤其在烧伤病人中十分常见。在烧伤病人中,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皮肤创面无论是否经过皮肤移植,创面愈合后总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瘢痕,在植皮供皮区,如所取的皮片较厚也会形成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增生性瘢痕与组织缺氧和一些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沈锐利天增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组织缺氧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组织缺损皮肤创面
吸入性损伤犬口腔黏膜移植于气管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内黏膜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犬蒸汽吸入性损伤模型, 共1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制取自体口腔黏膜片,移植于切除损伤黏膜后的气管内创面,对照组不作黏膜移植。术后2周、3周分别取标本,进...
徐盈斌利天增祁少海沈锐谢举临胡晓庚
文献传递
气管内黏膜移植治疗早期吸入性损伤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徐盈斌利天增祁少海沈锐谢举临胡晓庚
关键词:吸入性损伤黏膜移植气道损伤动物模型并发症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抑制瘢痕血管增生的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 (VEGFR 2 /KDR)为靶点,观察其抗体对烧伤增生性瘢痕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人烧伤增生性瘢痕移植于裸鼠建立动物模型。治疗组KDR多抗分为10mg/L和5mg/L两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空白对照组作对照,每周2次,治疗1、2、3周分别观察瘢痕体积、组织形态学、微血管定量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3周后的瘢痕体积(mm3 )、血管密度(个/mm2 )、Ⅰ、Ⅲ型胶原含量(阳性面积) ,KDR两治疗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形态学显示瘢痕组织内有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和血管闭塞,成纤维细胞凋亡,对照组变化不明显。
祁少海沈锐谢举临刘坡徐盈斌利天增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增生靶点烧伤增生性瘢痕胶原含量微血管定量
烧伤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及防治系列研究
利天增祁少海谢举临徐盈斌罗超权文剑明陈仲本吴义方黎志明邢帮荣沈锐贲小松单越新
为了能探讨一套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方法,该项目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先进技术分别对烧伤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通过对瘢痕的超微结构的研究,解决了一些过去临床上不能解释的问题。采用银染的端粒重...
关键词: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反义核酸积雪草苷
组织缺氧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
增生性瘢痕一直是困扰人们的医学界性的难题。增生性瘢痕继发于皮肤的深层组织缺损,尤其在烧伤病人中十分常见。在烧伤病人中,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皮肤创面无论是否经过皮肤移植,创面愈合后总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瘢痕,在植皮供皮区,如...
沈锐利天增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