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存红

作品数:128 被引量:401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0篇专利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69篇水稻
  • 44篇基因
  • 33篇抗性
  • 32篇稻瘟
  • 32篇稻瘟病
  • 32篇瘟病
  • 19篇抗稻瘟病
  • 17篇稻瘟病抗性
  • 17篇杂交
  • 17篇病抗
  • 16篇种衣剂
  • 15篇育种
  • 14篇粳稻
  • 12篇分子标记
  • 11篇性状
  • 11篇种质
  • 11篇籼稻
  • 9篇扬稻6号
  • 9篇抗稻瘟病基因
  • 9篇恢复系

机构

  • 121篇江苏里下河地...
  • 37篇扬州大学
  • 5篇扬州职业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扬州教育学院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大中农场...
  • 1篇江苏金土地种...

作者

  • 128篇潘存红
  • 107篇李爱宏
  • 100篇张小祥
  • 98篇李育红
  • 95篇肖宁
  • 92篇黄年生
  • 84篇戴正元
  • 83篇余玲
  • 80篇季红娟
  • 77篇周长海
  • 65篇刘广青
  • 64篇吴云雨
  • 43篇王志平
  • 39篇赵步洪
  • 34篇张洪熙
  • 20篇王宝和
  • 20篇吴政
  • 20篇蒋敏
  • 19篇刘晓静
  • 18篇潘学彪

传媒

  • 20篇扬州大学学报...
  • 12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稻米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种子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6篇2024
  • 11篇2023
  • 8篇2022
  • 11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12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5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籼稻新种质R156的创制被引量:3
2023年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抗性基因的连锁阻力,构建了高背景回复率近等基因系NIL^(Pigm)、NIL^(Pi33)、NIL^(Xa21)和NIL^(Xa23),表现为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抗性的明显改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聚合创制了性状优良、包含所有4个抗性基因的优良株系R156,可作为水稻分子育种的核心种质。
蔡跃肖宁吴云雨余玲潘存红李育红周长海季红娟黄年生张小祥左示敏李爱宏
关键词:稻瘟病白叶枯病基因聚合核心种质
水稻品种日本晴最适叶片卷曲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调节水稻卷叶剂量效应基因rl(t)的表达量,获得叶片向近轴面或远轴面卷曲的8个不同叶片卷曲程度的日本晴背景卷叶近等基因系,研究叶片卷曲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向近轴面或远轴面卷曲均能提高叶片直立度,并通过降低叶片披垂角来降低叶片的披垂度;近等基因系的产量与叶片卷曲度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当叶片卷曲度为5.9%时,产量最高。讨论了采用相同的策略,研究并确定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最适卷曲度的可行性。
李磊薛芗左示敏陈宗祥潘存红张亚芳李亚超朱俊凯马玉银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卷叶卷曲度
一个水稻小粒矮突变体的候选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T-DNA标签法,从水稻小粒矮突变体(sgd)的侧翼序列分析中,发现了一个与小泡膜蛋白(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VAMP)形成相关的预测基因,该基因位于水稻第7染色体上编号为P0567H04的BAC中(基因座为Os07g37270),属于SNARE基因家族成员。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小粒矮突变体与对照中花11之间.该候选基因叶、幼穗中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突变体小粒矮的叶、幼穗的cDNA用ActinI引物标定浓度后,用该基因特异RT-PCR引物不能扩增出条带,而中花11的叶、幼穗的cDNA用RT-PCR引物则能扩增出条带,表明这个与小泡膜蛋白形成相关的预测基因(Os07g37270)是一个可表达的、有功能的基因,T-DNA插入目标位点后,可能造成了该基因的失活,因而产生了突变表型。性状调查结果显示,sgd突变体的结实率明显降低,植株变矮。以上结果说明,Os07g37270的功能与细胞中小泡膜蛋白的形成以及花粉的育性有关,推测其可能是控制小粒矮性状产生的候选基因。暂将该基因命名为OsVAMP,并进一步预测了该候选基因的进化信息。
马玉银李磊张亚芳潘存红左示敏李爱宏陈宗祥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侧翼序列候选基因
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
一种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属于杂交制种技术领域。针对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特点,缩小机械制种父母本播差期,将机插母本比常规湿润育秧人工栽插母本提早4~5天播种,机插秧盘育苗苗龄15~18天,机械栽插,行株距30cm×11....
谭长乐王宝和曹跃先薛良鹏戴正元李爱宏李育红刘晓斌张哲李忠芹高建军赵步洪黄年生潘存红肖宁刘广清汪南雁曹坤张洪熙
文献传递
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3S与两系恢复系扬恢916配置杂交稻组合,获得高粒重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定名为扬两优316。扬两优316具有高产稳...
李育红李爱宏戴正元肖宁刘广青潘存红周长海余玲刘晓静黄年生张小祥赵步洪季红娟蒋敏王志平吴诗清王闯李响
田菁胶成膜型种衣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田菁胶成膜型种衣剂,其特征在于该种衣剂是由成膜剂、悬浮剂、增稠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分散剂、消泡剂、警戒色和腐殖酸超微粉碎混合而成。本发明首创采用田菁胶作成膜剂,与植物胶类悬浮剂、增稠...
张洪熙戴正元黄年生赵步洪张哲李爱宏王宝和顾文元吴政季红娟周长海谭长乐张军潘存红肖宁张小祥李育红刘广青刘晓静张秀琴余玲
文献传递
利用DD-PCR技术研究扬稻6号基因的差异表达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DD-PCR技术对扬稻6号参与的强优势组合(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明恢63参与的弱优势组合、R13参与的中强优势组合以及亲本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根据基因在杂交组合和双亲中的表达情况分为8种类型,统计30个引物组合在11个参试材料中的表现,获得314组差异条带,大小在250 bp至1 000 bp之间,其中强优势组合的差异表达带型UNP1、UNF1和ABF1明显低于弱优势组合,而DMP2和MONO则明显高于弱优势组合。用8种类型所占的比例对各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扬稻6号参与的强优势组合和明恢63参与的弱势组合明显被分为两类,两者在基因表达模型上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探讨了扬稻6号杂种优势的特殊分子基础。
张洪熙戴正元陈建民肖宁李爱宏刘广青潘存红
关键词:基因差异表达杂种优势扬稻6号
一种培育广谱、持久穗瘟抗性水稻育种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广谱、持久穗瘟抗性育种材料的方法,属于水稻分子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选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稻或杂交稻亲本做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及聚合杂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现了广谱抗病基因...
李爱宏吴云雨戴正元余玲潘存红肖宁李育红张小祥周长海黄年生赵步洪季红娟刘晓静蒋敏
提高水稻插入突变体库利用效率的尝试被引量:2
2007年
T-DNA标签法是一种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为基础来创造插入突变体库,从而高通量地分离和克隆植物功能基因的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的利用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水稻插入突变体库的利用效率,结合水稻一个双拷贝T-DNA插入突变体的发现和鉴定研究,通过特异PCR检测、侧翼序列与目标性状的共分离分析,在1个双插入位点均为杂合的植株的后代株系中分拆了2个插入事件,分离出目标性状存在遗传分离且只带有1个插入事件的后代株系,为后续的共分离检测和基因克隆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由此产生了对插入突变体库中的非串联多拷贝插入标签系进行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张亚芳潘存红李爱宏汤雯武茹陈宗祥许爱霞潘学彪
关键词: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杂交籼稻新品种扬两优316被引量:3
2018年
以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广占63-2S为受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广占63-2S,育成新的抗稻瘟病光温敏感型核不育系扬籼3S,其除了具有广占63-2S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外,稻瘟病抗性明显提高,达到抗苗瘟、穗瘟病级1级的抗性水平。以扬籼3S为母本,以粒重高、品质优、配合力好、抗倒性强的恢复系扬恢916为父本,配组选育成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扬两优316,因其产量高、优质、抗稻瘟病、抗倒,201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此外,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品种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李育红吴云雨戴正元肖宁刘广青张小祥潘存红周长海王闯孙业霞朱兆兵刘晓斌李爱宏
关键词:稻瘟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