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道肿瘤患者外周血及瘤体CD_(44)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8年
- 为探讨CD44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分析了5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29例胃肠道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及瘤体中CD44的含量。并与正常人对照。发现恶性肿瘤外周血及肿瘤细胞CD4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和良性肿瘤(P<0.001)。后两者外周血CD44含量相差不大(P>0.05)。已有转移者外周血及瘤组织中CD44含量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1)。无转移者根治性手术后外周血CD44含量迅速下降至正常,而已有转移者无论何种手术其CD44含量变化不大,表明CD44可用作胃肠道肿瘤的转移指标,并在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
- 赵珺潘雪尹格平
- 关键词:CD44肿瘤胃肠道流式细胞
- 汉防己甲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6
- 1994年
- 目的:汉防己甲素(Tet)为中药粉防己根的提取物。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价其抗肝纤维作用。方法:用40%CCl_41.2ml/kg体重皮下注射,2次/周,共12周,诱发SD大鼠肝纤维化。于初次注射开始,用Tet(治疗组)或盐水(对照组)灌胃,隔日1次共12周。分别于4、8、12、14周处死动物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肝及血清透明质酸(HA)、胶原、储脂细胞(FSC)及其细胞器。结果:Tet可使血清PCⅢ、HA及肝HA降低,肝内胶原沉积减少。治疗结束时,血清PCⅢ为61.8±21.0ug/L,而对照组为270.2±46.1ug/L(P<0.01);血清HA分别为204.0±70.8ug/L与565.2±161.9ug/L(P<0.01);肝组织HA为86.9±15.3ug/g与186.5±46.2ug/g(P<0.01)。FSC及其内织网与线粒体受抑。结论: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Tet能抑制肝内胶原的沉积,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病之肝纤维化。
- 孙自勤王要军权启镇刘晓峰潘雪江学良
-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肝纤维化药理学
- 胃癌组织中吞噬细胞糖蛋白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 1997年
- 为探讨胃癌组织中吞噬细胞糖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了23例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吞噬细胞糖蛋白的含量,并与胃良性疾病的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织吞噬细胞糖蛋白含量为28.53±5.56%,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的2.24±0.51%(P<0.01);发生转移者31.77±7.59%的含量亦明显高于未转移者的25.39±6.63%(P<0.01)。2例胃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含量分别为7.36%和6.49%,较正常对照组的2.22±0.41%高3倍。提示吞噬细胞糖蛋白与肿瘤转移能力有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病程评估及术前决策方面有重要意义。
- 潘雪陈桂荣赵王君尹格平孙晓明
- 关键词:肿瘤活检流式细胞术
-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_(44)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 1997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对2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进行免疫荧光检测,通过自身对照分析术前、术后变化,并与正常人(n=20)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n=17)进行对比研究,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细胞(205%±45%)明显高于正常人(18%±11%)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24%±14%,P<001),后二者差别不明显(P>005),已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含量(229%±48%)较无转移者(161%±33%)明显增高(P<001),无转移组根治手术后外周血CD44含量迅速下降(29%±18%)至正常人水平,已有转移者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D44水平可作为大肠恶性肿瘤负荷及转移的指标.
- 赵王君潘雪尹格平单礼成王晨龙
- 关键词:大肠肿瘤CD44外周血
- 内镜活检组织CD_(44)表达研究被引量:12
- 1996年
-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对31例胃癌、20例胃良性病变内镜活检组织进行CD44表达研究,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发现胃癌者病灶区粘膜内明显高表达CD44,与良性病变及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已有转移组较未发生转移组明显高表达CD44;癌前期病变者开始出现高表达趋势。提示CD44在肿瘤的发生、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内镜活检组织中CD44含量的测定在胃癌的早期诊断、病程评估及术前决策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
- 潘雪陈桂荣赵珺尹格平
- 关键词:CD44表达内镜流式细胞仪组织活检
-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和溶酶体膜糖蛋白的测定被引量:2
- 1998年
- 江学良权启镇孙自勤王要军齐风陈桂荣高同胜潘雪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浆P选择素
- 胰腺癌患者血清sIL-2R和TNF的检测及其意义
- 1996年
-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0例不同病期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同步观察。结果表明,胰腺癌患者血清sIL—2R和TN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胰腺癌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后sIL—2R和TNF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姑息手术者则降低不明显(P>0.05)。结果提示,动态观察血清sIL—2R和TNF的变化,可作为胰腺癌诊断及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 潘雪黄文戴建溪赵君
- 关键词:胰腺癌血清检测
-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的内镜诊断被引量:1
- 1998年
-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的内镜诊断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250031)高同胜陈桂荣潘雪门脉高压患者由于全身和内脏的循环动力学增高,门静脉血流量增加,而出现门脉压力增高并可引起整个消化道粘膜病变。本文通过对32例门脉高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由门脉高压所致的...
- 高同胜陈桂荣潘雪
-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并发症结肠疾病内窥镜
- 汉防己甲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Ⅳ型胶原及储脂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9
- 1994年
-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防治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同时给予汉防己甲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不同实验阶段动物肝组织中Ⅳ型胶原及含结蛋白细胞的变化,并用电镜观察储脂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肝组织中储脂细胞增殖及转化受到抑制,Ⅳ型胶原沉积减少,结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有效地治疗肝纤维化,其机理在于抑制储脂细胞的增殖及转化,减少Ⅳ型胶原在肝组织中沉积。
- 王要军孙自勤权启镇张南坚刘晓峰江学良潘雪
-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肝纤维化
- 大肠癌患者血清sIL—2R与β_2─MG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 1996年
- 为评价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sIL—2R与β2—MG的临床意义,以酶职双抗体夹心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对7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sIL—2R与β2—MG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发现大肠癌患者血清中二者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与Dukes分期有明显相关性。根治术后其水平明显下降。提示:二者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预后监测有指导意义,且具简便、无创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潘雪赵黄文刘同亭
- 关键词:大肠癌SIL-2RΒ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