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飞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树突
  • 7篇肝炎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树突状
  • 6篇病毒
  • 5篇树突状细胞
  • 5篇TOLL样受...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衰竭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慢性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肝炎病毒
  • 3篇TOLL样受...
  • 3篇HBEAG
  • 3篇病毒感染

机构

  • 14篇浙江省台州医...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8篇燕飞
  • 13篇朱坚胜
  • 13篇汤永志
  • 11篇朱敏
  • 11篇陈华忠
  • 5篇刘均艳
  • 3篇陈巧玲
  • 3篇李阿利
  • 2篇潘柯传
  • 2篇赵海红
  • 2篇陈景丹
  • 2篇肖明
  • 2篇汪志军
  • 2篇林希
  • 1篇何晓琴
  • 1篇吴伟梯
  • 1篇王双
  • 1篇程鹏
  • 1篇蒋丽娟
  • 1篇陈亚红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肝衰竭小鼠外周血及肝组织T细胞亚群TIM-3表达
目的 探讨Tim-3在急性肝衰竭小鼠外周血、肝组织T细胞亚群表达及其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硫代乙酰胺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im-3 mRNA表达。留取急性肝衰竭小鼠以...
潘柯传朱坚胜余真君燕飞汤永志朱敏
HBe Ag对髓样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4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HBe Ag对髓样树突状细胞(mDC)Toll样受体4(TLR4)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mDC;加入HBe Ag体外刺激,经脂多糖(LPS)刺激获得成熟mD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MTS法检测m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培养至第9天,HBe Ag刺激组TLR4、NF-κB相对表达量为0.12±0.01、0.75±0.12,分别低于对照组的0.27±0.03、1.20±0.13(均P<0.05)。在DC/淋巴细胞比例为1∶5、1∶10、1∶20的反应中,HBe Ag刺激组刺激指数为2.93±0.05、2.56±0.19、1.44±0.09,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83±0.05、3.57±0.35、2.13±0.11(均P<0.05)。结论 HBe Ag抑制mDC TLR4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减弱m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燕飞汤永志朱坚胜朱敏陈华忠刘均艳
关键词:髓样树突状细胞HBEAGTOLL样受体4NF-ΚB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次,每天3次,连用6周,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同时两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改善肝功能,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
汪志军汤永志燕飞陈景丹刘均艳赵海红
关键词:肝硬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肝功能内毒素肠黏膜通透性
肥胖人群高蛋白代餐与限能量膳食干预的减重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高蛋白营养代餐与限能量平衡膳食干预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减重效果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超重肥胖人员72例,分为限能量饮食组和高蛋白营养代餐组,观察两组减重前及减重4周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骨骼肌、水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结果限能量饮食组及代餐组减重4周后体质量、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骨骼肌及水分等与减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减重前后体质量、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及体脂肪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限能量饮食组及代餐组减重4周后TG、TC、ALT与减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减重前后TG及ALT下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短期减重者而言,限能量饮食及代餐干预均能有效减重,改善人体成分和代谢,且代餐方式效果更佳。
王双何晓琴燕飞吴素琴刘均艳陈志明程鹏陈亚红
关键词:肥胖超重减重
急性肝衰竭小鼠外周血及肝组织T细胞亚群TIM-3表达
目的 探讨Tim-3在急性肝衰竭小鼠外周血、肝组织T细胞亚群表达及其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硫代乙酰胺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im-3 mRNA表达.留取急性肝衰竭小鼠以...
潘柯传朱坚胜余真君燕飞汤永志朱敏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HBsAg对脂多糖刺激成熟的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功能和细胞表面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者PBMC诱导分化为未成熟MoDC,加入不同浓度HBsAg体外刺激,再经脂多糖刺激获得成熟MoDC。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TLR4、核因子-κ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未经HBsAg刺激的对照组TLR4、核因子-κB、pp38、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1/2(piNKl/2)蛋白分别为0.43±0,14、0.69±0.27、0.21±0.09和0.44±0.13,5μg/mLHBsAg刺激后分别增至1.22±0.39、1.37±0.40、0.74±0.17和0.92±0.15(t值分别为-3.14、-3.09、-5.07和-2.93,均P〈0.05);但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下降(2.43±0.80比1.13±0.23,t=3.18,P〈0.05)。5μg/mLHBsAg刺激后的Mo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其刺激指数高于对照组,且随MoDC/淋巴细胞比值增高而增高(t值分别为-5.72、-4.93和-4.96,均P〈O.05)。5μg/mLHBsAg刺激后MoDC分泌IL-12、TNF—α分别为(637.8±19.2)和(710.6±47.4)μg/mL,对照组分别为(597.8±15.4)和(568.5±35.0)μg/ml。(t值分别为-5.07和~6.70,均P〈0.05)。结论HBsAg可激活MoDC表面TLR4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燕飞汤永志潘柯传朱坚胜朱敏陈华忠赵海红刘均艳陈景丹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信号传导
Toll样受体10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TLR10基因多态性位点rs4129009(Ile775Val)与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428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作为病例组,21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
汤永志陈巧玲江挺燕飞朱敏余真君陈华忠朱坚胜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乙型肝炎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心房颤动2例
2016年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我国新发现的布尼亚病毒科白岭病毒属的新病毒,并证实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与该病毒感染相关[1].自2011年6月我科确诊了浙江省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以来[2],我院确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数日渐增多,现报道两例继发心房颤动病例.
李阿利燕飞刘均艳陈华忠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并发新病毒
HBeAg对树突状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影响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HBeAg对LPS(脂多糖)诱导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炎症因子(IL-12/IL-6)分泌的影响,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浓缩白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六孔板中贴壁孵育2小时,预冷...
汤永志燕飞朱坚胜陈华忠朱敏林希赵海红吴伟梯
关键词: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树突状细胞炎症因子
文献传递
HBsAg对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Tim-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HBsAg对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D—DCs)的免疫活性及对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下游信号分子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联合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MD—DCs分4组添加不同浓度HBsAg(0、1、2、5μg/ml),分别设为对照组、+1μg/ml组、+2μg/ml组、+5μg/nl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Tim-3、NF—κB信号蛋白表达,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检测MD—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外周血来源单核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DCs。与对照组相比,+2μg/ml及+5μg/ml组MD—DCs Tim-3及NF—κB表达水平均上调,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增强,炎症因子IL-6、IL-10、IFN—γ分泌水平均增高(均P<0.05),而+1μg/ml组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其他3组相比,+5μg/ml组MD—DCs Tim-3、NF—κB、炎症因子分泌水平增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均P<0.05)。结论 HBsAg上调MD—DCs Tim-3及NF—κB表达水平,增强MD—DCs免疫活性,且刺激作用随HBsAg浓度的增高而增强。
余真君汤永志燕飞朱敏朱坚胜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IMMUNOGLOBULINMUCI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