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铜钢
-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双碳战略背景下城市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与生物多样性可以兼得被引量:13
- 2022年
-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当前指导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碳排放的空间分布表明,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最主要的碳排放区。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减少城市碳排放、增加碳汇成为关系着双碳战略成效的关键问题。作为城市空间中唯一的自然碳汇,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增汇作用日益突出。加强城市绿地的碳汇建设,如果按照传统的人工营建思路,只种植在当前情景下碳汇能力强的少数植物种则很可能会减少生物多样性。基于植物分配有限资源时存在权衡关系的生态学一般原理,不仅选取当前情景下碳汇能力强的植物,还要考虑适应环境变化、在未来环境下碳汇能力强的植物,以及遭遇极端环境时有一定碳汇能力的植物。在此框架下,选取恰当的植物多样性组合有望实现更好的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即环境稳定时碳汇能力更强,环境变化时碳汇能力更稳,出现极端事件时碳汇损失更小。具体的做法包括:(1)扩展绿地物种库信息,纳入植物的碳减排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应对极端变化能力等信息;(2)考虑植物在碳汇能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之间的权衡关系,将植物分成不同类型的组,比如高碳汇低适应、低碳汇高适应;(3)根据不同城市的环境和未来气候变化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植物组合营建城市绿地;(4)开展城市绿地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碳计量,以近自然方式营建和管养城市绿地,减少管护过程的碳排放。这些举措有助于实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重目标。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共赢,对落实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 牛铜钢刘为
- 关键词:城市绿地城市生物多样性固碳
- 生态型景观·公园雨水蓄积与利用--以北京中关村公园为例
-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建设快速发展,绿地面积逐渐增大,园林绿化用水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这座缺水城市每年将大量雨水作为废弃物直接排放,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北京中关村公园建设提出雨水蓄积与利用的目标与措施,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科学...
- 吴雯牛铜钢
- 关键词:公园设计雨水资源生态景观
- 城市绿地系统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以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针对《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对绿地系统规划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从城市管理角度出发,以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例,提出不同空间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 赵书艺牛铜钢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
- 北京地区雨水湿地植被恢复设计研究——以中关村公园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雨水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设施,良好的湿地植被是其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北京地区雨旱季分明,降水集中,对雨水湿地建设和植被恢复提出较高要求。以中关村公园为例,通过对雨水湿地各个功能组成部分的植物选择、种植方式、景观营造、养护管理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以尊重植被恢复规律为前提,以满足雨水湿地功能、营造生境为目标,运用弹性的、低维护的群落设计,探索适合北京地区雨水湿地植被恢复的方法。
- 牛铜钢
- 关键词:植被恢复
- 城市大型蓝绿空间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城市大型蓝绿空间作为半自然的生物栖息区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提高以植物和野生动物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城市蓝绿空间生态价值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为例,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筛选现存和潜在的野生动物作为目标物种,并结合公园总体功能布局,以建设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森林湿地为目标,进行生境系统恢复规划设计,提出森林、湿地、草地、水域等生境恢复要点,以营造适宜目标物种的栖息环境。结果显示,公园内以鸟类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从建设前的24种增加到81种,共监测到全球濒危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以及44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在此基础上,针对生物多样性恢复相关的工程施工、管理养护、跟踪监测提出建议,为相似自然条件的城市蓝绿空间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 牛铜钢郝硕闻丞
- 京津冀平原地区近自然林营造探索被引量:2
- 2021年
- 近自然林既是一种森林经营模式,也是一种森林林分状态.近年来,京津冀平原地区主要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但真正与近自然林理念相契合的造林工程或森林经营模式仍在少数.基于京津冀平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森林植被的历史变迁,总结近年来平原造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分析北京市相关造林技术导则中关于营造林方面的内容,对该地区近自然林营造的树种选择、林龄结构和群落组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近自然林的设计和营造方法提供技术指导.
- 牛铜钢赵娜徐丹丹
- 关键词:风景园林复层混交
- 绿色先行——北川新县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4
- 2011年
- 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维护城市生态,创造宜居环境和展示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城市建设中未被置于应有的重要位置。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在"绿色先行"理念指导下的北川新县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实践,以期对相关的规划工作有所借鉴。
- 束晨阳刘冬梅韩炳越牛铜钢马浩然
- 关键词: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 华北平原地区城市公园低矮型地被植物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应用实地调查和工程实践的方式,针对华北平原地区公园绿化中低矮型地被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低矮型地被的应用方式和发展前景。期望通过该类地被植物的应用,丰富公园地被层的季相变化和色彩,并降低公园维护费用。
- 牛铜钢
- 关键词:季相变化
- 城市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思考——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为例被引量:4
- 2021年
-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城绿格局的不断演化,城市建成区内的绿色空间也发生新的变化,不断出现的超大型绿色空间便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新特征.这一类型的绿色空间以其超大的空间载体、生态容量及功能载荷,在很多方面突破传统城市公园的特征而自成一格,因此需要重新审视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技术路径.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为例,结合在规划方案征集过程中的思考,总结规划技术特点,研究该类绿色空间的规划策略,探索新时期城绿关系的新发展类型.
- 辛泊雨马浩然牛铜钢
-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心规划设计策略
- 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方法——以成兰铁路穿越黄龙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8
- 2009年
-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穿越、侵占风景名胜区的情况越来越多,急需对项目建设影响评价进行研究。结合成兰铁路穿越黄龙风景名胜区的案例,探讨适合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评价框架和方法。通过传统调查途径、影像判读与GIS技术对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政策法规和项目建设影响2个层面进行识别评价。重点介绍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景观影响和视觉影响的评价方法,并提出当前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
- 牛铜钢束晨阳刘冬梅
-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