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千军

作品数:32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盆地
  • 12篇准噶尔盆地
  • 6篇石炭
  • 6篇石炭系
  • 5篇火山
  • 5篇储层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
  • 4篇油气
  • 4篇源岩
  • 4篇烃源
  • 4篇烃源岩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地质意义
  • 3篇断层
  • 3篇油源
  • 3篇油源对比
  • 3篇输导
  • 3篇凸起

机构

  • 30篇中国石化胜利...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作者

  • 32篇王千军
  • 7篇王金铎
  • 5篇白仲才
  • 4篇曾治平
  • 4篇薛雁
  • 3篇商丰凯
  • 3篇罗群
  • 3篇梅文科
  • 3篇张关龙
  • 3篇陈林
  • 2篇徐怀民
  • 2篇肖永军
  • 2篇张曰静
  • 2篇任新成
  • 2篇杨威
  • 2篇熊伟
  • 2篇于洪洲
  • 1篇程世伟
  • 1篇刘博奥
  • 1篇时保宏

传媒

  • 5篇地质论评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ISTA算法的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及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常规谱分解的分辨率难以满足地震解释的需求,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是把地震信号看成已知的子波矩阵库和伪反射系数的褶积,从而将谱分解问题转化为一个反问题来求解,其核心内容是如何快速获得最优解。采用L1范数正则化的L2范数作为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目标函数,并通过迭代阈值算法求解稀疏反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基于Ricker子波构建一种新的算子,并用ISTA算法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将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用于模拟信号的数值试验,并与常规谱分解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具有更好的时频聚集性和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进一步应用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义176井区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对油气响应十分敏感,可以较好地识别油气储集层。
高秋菊张云银曲志鹏徐彦凯王宗家王千军
关键词:谱分解连续小波变换油气检测低频阴影
微构造的地震识别与应用效果被引量:13
2006年
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具有较大的剩余勘探潜力,且大部分油气蕴藏在微构造油气藏中。微构造油气藏在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老区均有分布,纵向上从沙四段到东营组均有发育。该类油气藏埋深浅、储层物性好、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微构造油气藏在国内外研究较少,国内外较注重目的层沉积微构造的研究,且主要是沉积微构造对注采关系的影响。在对复杂断块的精细研究中,以前研究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应用钻井资料对断层的成因和对断层封堵性的研究上,而对微构造圈闭的成因、识别及成图,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文章划分了微构造的类型,研究了微构造的特点,并认为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是微构造形成的3种主要原因。同时,利用地震资料对微构造圈闭的识别方法和描述技术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技术系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对油气田老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姜秀清夏斌王千军路慎强
关键词:东营凹陷断层地震解释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未发生旋转的古地磁证据被引量:2
2017年
四川盆地中生代以来沉积中心经历弧形迁移,盆地是否发生旋转具有争议。根据古地磁数据计算古纬度表明,四川盆地晚二叠世以来主要经历了大规模北向漂移、南向漂移、快速北向漂移过程。以现有精度古地磁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盆地中生代以来,其相对于欧亚大陆、扬子地块旋转量都小于数据本身的误差值,相对于欧亚大陆和扬子地块都没有有效意义的旋转。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沉积中心的弧形迁移,反映了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对四川盆地沉降及沉积的控制。
王千军时保宏
关键词:四川盆地古地磁
微构造识别技术研究
微构造油藏在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老区均有分布,由于该类油藏埋深浅,储层物性好,产量高,因此该类油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微构造油藏在国内外研究较少。通过对微构造圈闭地质特点、地球物理特征、识别方法研究,首次建立了8种不同...
王千军
关键词:储层物性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凝灰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模式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是近年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大量发育,火山岩储层类型多样,其中,凝灰质岩石在该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然而,研究区凝灰质岩石的矿物组成...
韩慧妹孟凡超王千军陈林张曰静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凝灰岩储集空间
非传统油气资源:现实且潜力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
2024年
依据是否编入目前的石油地质学,将圈闭(油气藏)类型分为传统圈闭(油气藏)和非传统圈闭(油气藏)。与传统圈闭(油气藏)相比,非传统圈闭(油气藏)具有形态特殊、内部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且生储盖组合多变、成藏机理奇特、分布位置更加隐蔽等特征,甚至有的非传统油气藏位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认为的禁区。目前发现和开发的非传统油气藏有露头油气藏、断溶体油气藏、断缝体油气藏和断壳体油气藏等,非传统油气藏正逐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和亮点。我国地质条件和成藏环境极为复杂,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圈闭(油气藏)没有收入经典的石油地质学,非传统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它们多分布在(超)深层、(超)深水、高原、极地、特殊气候地区,甚至盆地外,是现实的油气勘探开发新目标和新领域。
罗群王千军贺小标商丰凯张宏利文璠邱兆轩
关键词:油气勘探
走滑断裂不同结构单元输导、运聚特性及其差异控藏模式——以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沥青矿地区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走滑断裂的控藏作用是当前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其内部不同结构单元的油气输导、运聚特性和差异控藏作用目前研究较少。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表征、物性特征测试和二维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以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沥青矿地区走滑断裂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数理统计,明确了走滑断裂体系不同结构单元特征,厘清了走滑断裂不同结构单元的油气输导、运聚特性,构建了走滑断裂不同结构单元的差异控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沥青矿地区走滑断裂为“核部-滑动破碎带-诱导裂缝带”三元结构型,走滑断裂主动盘滑动破碎带岩石裂缝最发育,其次为被动盘滑动破碎带和主动盘诱导裂缝带;油气在垂向上主要沿张扭性走滑断裂核部和主动盘运移,侧向上走滑断裂被动盘对油气的封闭性较好,以遮挡成藏为主,主动盘对油气的侧向封闭性差,油气可运聚到主动盘裂缝中,总体上走滑断裂以垂向输导为主,侧向上兼具输导和遮挡。“核部-滑动破碎带-诱导裂缝带”三元结构型走滑断裂输导体系及控藏模式的确立,对准噶尔盆地走滑断裂控藏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完善及油气勘探开发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子隆杨威王千军商丰凯周健宋健陈林王耀华罗群
关键词:走滑断裂输导体系准噶尔盆地
乌伦古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乌伦古地区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探区之一,目前已获工业油气流,但仍存在石炭系资源潜力不清、富集规律不明、勘探开发风险大等问题。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探讨区内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源区以及构造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具有低TiO2含量,且Nb、Ta等元素负异常的岛弧火山岩特征;而巴山组具有高TiO2含量,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较为富集等特征,为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但受到火山岛弧的混染;同时揭示上下石炭统火山岩均来自于壳源,在物质来源判别图和构造判别图解中也得到很好的印证。这也表明研究区石炭系经历了从岛弧环境向陆内裂谷环境演变的过程,该研究成果对本区及邻区构造演化及成藏条件研究均具有指导作用。
倪胜利王金铎王千军白仲才程世伟汪佳蓓
关键词:火山岩石炭系
多场耦合作用下致密储层渗流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储层岩石的渗流特性对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究构建热流固耦合控制方程,采用COMSOL Multiphyics软件,针对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某三维区致密储层不同开采时间下流体渗流速度和地层孔隙压力的分布规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体渗流速度最大值出现在井口及其周围地区,断层破碎过渡带流体渗流速度高于周围连续地层和断层核部;随着与井口距离的增加,开采过程中流体渗流速度变化规律由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逐步转化为先缓慢增加后逐步趋于稳定;在开采初期,孔隙压力等压线在井口周围呈环形分布,而后低应力区沿断层的开展方向进行扩展;孔隙压力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同时间节点下,距离井口越远,孔隙压力越大且下降幅度越小。研究成果为正确预测开发生产指标,为提高致密油气勘探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曾治平王千军李静范婕王昊刘晨
关键词:多场耦合致密储层渗流特性孔隙压力
高密度三维“层控体全三维”解释方法应用研究
2016年
目前三维地震解释工作中,主要采用解释模式是"骨干"剖面"十字"闭合的二维解释方法;本文以高炮道密度、宽方位角采集、保幅保真处理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探索实施"层控体全三维"解释方法,实现了微断裂精细刻画和薄储层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今后开展高密度全三维综合解释研究积累了经验。
王千军
关键词:全三维薄储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