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东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师范学院外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时间观
  • 2篇文学
  • 2篇文学评论
  • 2篇小说
  • 2篇纳博科夫
  • 1篇丁梅斯代尔
  • 1篇意象
  • 1篇意欲
  • 1篇元小说
  • 1篇约翰·巴斯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体
  • 1篇生命体验
  • 1篇诗歌
  • 1篇水意象
  • 1篇主题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分裂
  • 1篇戏仿
  • 1篇小说写作

机构

  • 5篇南通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王卫东
  • 1篇聂月芳

传媒

  • 2篇南通师范学院...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沙洲职业工学...

年份

  • 4篇2001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荒原》的结构方式被引量:2
2001年
分析本世纪最负盛名的诗歌《荒原》的结构方式。作者认为,有关繁殖神崇拜的神话是《荒原》的“骨架”,诗歌中丰富而意蕴深远的意象是《荒原》的“血肉”,诗歌中的中心人物泰瑞西士是《荒原》的“灵魂”。
聂月芳王卫东
关键词:《荒原》艾略特水意象诗歌文学评论
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
2001年
纳博科夫是著名俄裔美国作家,他在小说中表达了独特的时间观.在他看来,时间是牢狱,它将人们禁锢在现在,使人们不能抵达过去,也不能拥抱未来.这一时间观与纳博科夫的生命体验、传统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理论思考紧密相关.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主人公亨伯特、<普宁>的主人公普宁、<微暗的火>的主人公金伯特分别意欲借助记忆、幻觉和艺术超越现在、战胜时间,最终都惨遭失败.纳博科夫通过这三部小说说明:时间之狱牢不可破,人们不可能借助任何事物冲破现在的"重围".
王卫东
关键词:纳博科夫牢狱
丁梅斯代尔的自我分裂与《红字》主题的模糊性被引量:1
2001年
丁梅斯代尔在《红字》中有很多对立表现 ,这些对立表现源于他自我的分裂。在他与海丝特·白兰的六次会面过程中,他的自我总在清教主义思想观念和生命情感冲动之间徘徊。一旦清教主义思想观念占了上风 ,他的虚伪、软弱、怯懦就表露无遗 ,而一旦生命情感冲动占了上风 ,他就变成了一个勇敢、坚毅、燃烧着热情的人。尽管丁梅斯代尔自我中分裂的两端最终融进了同一个行动 ,但是同一行动却并不能弥合他自我的永恒断裂。丁梅斯代尔自我的分裂应证了霍桑内心的困惑、焦虑、矛盾。霍桑本人一方面对清教主义思想持批判和反抗态度 ,另一方面又深受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在《红字》中揭示了清教主义思想的虚伪性和落后性 ,但同时又展现了人的“灵魂罪恶” 。
王卫东
关键词:主题文学评论小说《红字》自我分裂
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被引量:32
2001年
纳博科夫是著名俄裔美国作家 ,他在小说中表达了独特的时间观。在他看来 ,时间是牢狱 ,它将人们禁锢在现在 ,使人们不能抵达过去 ,也不能拥抱未来。这一时间观与纳博科夫的生命体验、传统的影响以及他自己的理论思考紧密相关。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主人公亨伯特、《普宁》的主人公普宁、《微暗的火》的主人公金伯特分别意欲借助记忆、幻觉和艺术超越现在、战胜时间 ,最终都惨遭失败。纳博科夫通过这三部小说说明 :时间之狱牢不可破 ,人们不可能借助任何事物冲破现在的“
王卫东
关键词:纳博科夫《普宁》《洛丽塔》时间观生命体验意欲
约翰·巴斯小说写作方法初探被引量:6
2000年
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性作家 ,约翰·巴斯写作了许多颠覆传统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小说。在构筑这些小说文本的过程中 ,约翰·巴斯使用了元小说、戏仿和反讽的写作方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 ,约翰·巴斯揭示了小说的虚构本质 ,消解了固有理念 。
王卫东
关键词:约翰·巴斯元小说戏仿反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