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增
-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医院获得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或定植1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6年8月128份标本培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阳性病例临床、检验资料。结果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培养阳性病例下呼吸道占94.5%,病原菌定植占68.8%;3个科室的ICU、有侵入性操作、有严重基础疾病、曾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病例分别占88.3%、97.7%、100.0%、10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其中,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2.2%、87.5%、82.0%、79.5%、55.1%、93.7%、99.2%、97.7%、73.4%。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培养阳性以下呼吸道为主并且多为定植情况;入住ICU及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碳青酶烯类药物,分别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或定植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做好ICU环境、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及规范操作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王宝增岳英明唐明忠
-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定植
-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随机对照治疗呼吸系统感染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评价盐酸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区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完成实验药及对照药治疗呼吸道感染各20例的临床试验。结果:盐酸加替沙星组与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5.0%和60.0%;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5.0%,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替沙星对呼吸系统感染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微生物学效果,耐受性较好,不失为敏感菌感染可选药物。
- 赵丽娟徐明王宝增赵志刚张杰
-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感染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疗效
- 877例发热门诊患者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总结发热门诊患者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11月北京天坛医院发热门诊患者的初步诊断、血常规和CRP数据。结果发热患者877例,男女年龄组无差异(P=0.956)。初步诊断排名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患者中,男性WBC计数均明显高于女性[(10.75±4.12)×109/L vs.(9.77±3.90)×109/L,P=0.005;(10.43±4.01)×109/L vs.(8.97±3.31)×109/L,P=0.02)]。男性肺炎患者CRP高于女性(44.2 mg/L vs.32.0 mg/L,P=0.018)。结论 WBC和CRP联合检测能够较好评估发热患者,减少误诊和漏诊,还应重视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的评价。
- 赵丽娟张亚南王宝增叶红王金明王红艳
- 关键词:发热白细胞C反应蛋白
- 综合医院住院老年患者活动性肺结核88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老年患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病及入院前后诊疗情况,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诊治延误的原因,以提高综合医院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以肺结核(活动性)转、出院的老年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和诊治情况等。结果(1)呼吸科病例占多数,且每年病例数逐年增加;(2)入院前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喘为主;(3)83例患者有基础疾病或合并其他疾病,主要基础疾病为肺部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营养不良;(4)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收入院5例(占5.7%),因其他疾病或合并疾病收入院后发现合并肺结核83例(占94.3%),以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为主;(5)入院前81例进行了胸片检查,均未提示肺结核,入院后CT检查明确诊断率为86.7%;(6)入院前均未作痰涂片结核菌检查,入院后痰涂片结核菌检查例55例(占62.5%),阳性24例,占涂片病例的43.6%;(7)10天内诊断及转诊病例42例(占47.7%),12例患者超过1个月(占13.6%)。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延误诊断主因是并存其他疾病使其不典型,综合医院门诊应进一步加强门诊老年患者结核病的排查工作,对怀疑不典型肺结核的患者应该进行痰涂片及肺CT检查,以便早诊断,早转诊。
- 王宝增邱小建
- 关键词:肺结核老年
- 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中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132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入院前后诊疗情况,探讨肺结核病人诊断延误的原因,以提高综合医院医生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各科活动性肺结核转、出院的13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诊治情况等。结果(1)门诊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收入院29例占22%,以肺炎、肺部阴影待查及肺脓疡为主;因其他疾病收入院而发现合并肺结核的103例占78%,以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胸膜炎为主。(2)以老年人及外地打工或外地农民比例较高。(3)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纳差、咳痰喘、头痛、憋气、胸痛、咯血、乏力为常见症状,分别占43.9%、37.1%、21.2%、19.7%、11.4%、10.6%、10.6%、9.1%、8.3%。(4)单纯肺结核病例11例,合并其他疾病病例121例,常见合并疾病为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2种以上基础疾病的51例。合并肺外结核共21例,占15.9%,以结核性脑膜炎、颅内结核、肠结核多见。(5)入院后CT检查103例,肺结核89例,提示肺结核可能的14例,诊断率86.4%。(6)入院前100%未作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入院后痰涂片检查82例占62.1%,阳性31例占37.8%。结论综合医院门诊是肺结核诊查的第一线,应进一步加强门诊病人结核病的排查工作,怀疑不典型肺结核病人门诊应该进行痰涂片及肺CT检查。
- 王宝增邱小建
- 关键词:肺结核
- 基于临床资料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 2024年
-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180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合并感染患者76例(观察组)和未合并感染患者104例(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预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通过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观察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吸烟比例、机械通气比例、住院时间≥2周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清蛋白诊断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95%CI:0.832~0.930)、0.882(95%CI:0.826~0.92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1岁、30 g/L。患者年龄≥61岁、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2周、清蛋白<30 g/L和吸烟是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了AECOPD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预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校准曲线趋于理想曲线,C-index为0.786(95%CI:0.497~0.976);决策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0.16时,此预测模型在预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风险因素方面可以提供额外的临床净收益。结论该研究构建了AECOPD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医护人员认识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尽早制订个性化对策以改善患者预后。
- 王宛莹王靖宜王子旋王蕾王宝增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部感染清蛋白
- 血清标志物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血清胆碱酯酶(S-ChE)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6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纳入同期111例COPD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根据预后情况将感染组患者分为生存组(83例)与死亡组(23例)。比较非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血清Gas6、PAI-1、S-ChE水平。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Gas6、PAI-1和S-ChE对老年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以及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感染组血清Gas6、PAI-1水平高于非感染组,S-ChE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s6、PAI-1、S-ChE及三者联合诊断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97、0.782、0.889,三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自单独诊断(Z=4.527、5.435、4.167,均P<0.001)。死亡组COPD全球倡议Ⅲ级、合并糖尿病比例以及血清Gas6、PAI-1水平高于生存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以及S-ChE水平低于生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s6、PAI-1是老年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S-ChE是保护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s6、PAI-1、S-ChE三者联合诊断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自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Gas6、PAI-1水平升高,S-ChE水平降低,三者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 王宛莹史展贺思琪王子旋王宝增
- 关键词:肺部感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血清胆碱酯酶
- 感染科在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被引量:24
- 2015年
- 人类历史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与传染病的斗争。近30年来全世界出现了40余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传染病的预防是指在传染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而传染病的控制是指在传染病发生后及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消除各种传播因素,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保护易感人群.使疫情不再继续蔓延。2003年的SARS疫情、2008年的手足口病高发疫情等。
- 王静姜悦王宝增杨红宾彭永胜周志男张越巍
-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感染科SARS疫情传染性疾病人类历史
- 茶碱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王宝增楚辉赵文王素秋
- 关键词:茶碱哮喘T淋巴细胞亚群支气管哮喘
- 肝爽颗粒浸膏减轻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肝爽颗粒浸膏减轻对乙酰氨基酚(N-乙酰基-对氨基苯酚,APAP)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设立5组细胞培养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PAP损伤组、3组不同肝爽颗粒浸膏浓度的损伤保护组。使用20 mmol/L APAP加入细胞培养液孵育24 h构建造体外药物肝损伤模型,损伤保护组提前加用不同浓度肝爽颗粒浸膏(0.2μg/ml、1μg/ml、5μg/ml)8 h孵育后加入APAP损伤24 h。检测不同组别的肝细胞损伤标志物(ALT、AST、LDH)、线粒体损伤标志物(线粒体膜电位、GDH)、抗氧化及氧化应激标志物(GSH、SOD、MDA、ROS)等。进一步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机制探讨。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肝爽颗粒浸膏可以减轻APAP引起的肝细胞毒性,肝爽颗粒浸膏可以提高细胞活力(P<0.001),降低上清中AST、ALT、LDH的含量(P值分别为<0.001、<0.001、<0.05);肝爽颗粒浸膏可以抑制APAP诱导的肝细胞氧化应激,肝爽颗粒浸膏组的氧化应激指标ROS、MDA较APAP组下降(P值均<0.01);肝爽颗粒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减轻APAP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丢失(P<0.05),降低了上清线粒体损伤标志物GDH的含量(P<0.001);肝爽颗粒浸膏可以抑制CYP2E1/1A2的表达(P值均<0.05);肝爽颗粒浸膏可以增加肝细胞Ⅱ相酶表达;肝爽颗粒浸膏可以诱导Nrf2及其下游基因NQO-1及GCLC的表达(P值均<0.05)。结论肝爽颗粒浸膏可通过两种途径预防APAP诱导肝脏损伤,第一种途径是肝爽颗粒浸膏下调CYP2E1/1A2的表达减少了APAP毒性产物NAPQI的生成;第二种途径是肝爽颗粒浸膏上调解毒通路的表达,激活Nrf2增加抗氧化酶(SOD、GSH)和Ⅱ相酶的表达,从而加速APAP的无害代谢。
- 吴桥余朋飞毕研贞王宝增王子璇李志杰陈煜陈煜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醋氨酚肝爽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