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风
  • 3篇麻风病
  • 3篇发麻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性疾病
  • 1篇知识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知晓率调查
  • 1篇死因
  • 1篇死因调查
  • 1篇全身
  • 1篇全身性
  • 1篇全身性自身免...
  • 1篇自身免疫
  • 1篇自身免疫性
  • 1篇自身免疫性疾...
  • 1篇系统性红斑

机构

  • 8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贵阳市疾病预...

作者

  • 8篇王德
  • 7篇李进岚
  • 7篇刘洁
  • 6篇刘航
  • 6篇柯伟
  • 4篇申莉梅
  • 3篇杨梨丽
  • 3篇王颖
  • 1篇佘敏
  • 1篇周健
  • 1篇杨琴
  • 1篇马璐

传媒

  • 2篇贵州医药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邻苯二甲酸酯污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2011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迁延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女性多见,尤其是处于20~40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男女性别之间发病率约为1∶9,且男女患者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
王德申莉梅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邻苯二甲酸酯ERYTHEMATOSUS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LUPUS免疫学指标
贵州省306例新发麻风家庭内感染者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942例新发麻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家庭内接触感染发病306例(32.48%),其中男217例,女89例,年龄7~89岁,平均年龄34.58岁,15岁以下31例(10.13%);多菌型242例(79.08%),少菌型64例(20.92%);诊断延迟期6天~40.80年,平均为2.60年;I级畸残53例,II级畸残92例;大多数传染源为血缘亲属(276例,90.20%),由父母感染者占49.67%(152例)。
杨梨丽李进岚刘航柯伟刘洁王颖王德申莉梅
关键词:麻风家庭内感染
2014-2023年贵州省新发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23年699例新发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空间分布,为本省麻风病防控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简称LEPMIS系统),采用SPSS 22.0和Arc GIS ...
李连凤刘洁王德刘航柯伟李进岚
关键词: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贵州省麻风病密切接触者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麻风病密切接触者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制定贵州省麻风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贵州省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发现的所有存活的麻风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入户调查,采用麻风病问卷评价调查对象对麻风病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5 497名调查对象中,答对≥5题被调查者数为4 275人,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7.77%,单一核心信息知晓率在70.00%~84.00%;密切接触者获得核心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宣传材料(47.88%,2 562人),其次为通过家人、朋友或同事获得(46.72%,2 500人)和医生咨询(44.70%,2 392人);女性、13岁~及≥60岁人群,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是影响知晓率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麻风病密切接触者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较高,可尝试利用他们对周围人群进行健康宣传。
杨梨丽李进岚刘洁王颖柯伟刘航王德申莉梅
关键词:麻风病密切接触者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
贵州省108例麻风现症患者死因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9~2015)年麻风现症患者的死亡水平、死因分布特点,为开展麻风综合防治,制定麻风关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死亡的麻风现症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5)年贵州省共108例麻风现症患者死亡,死亡率在0.023/10万~0.063/10万之间。其中,联合化疗期死亡78例(72.22%),监测期死亡30例(27.78%),联合化疗期死亡与监测期死亡患者之比为2.60∶1。死亡男性76例(70.37%),女性32例(29.63%),男女性别比为2.38∶1。60岁及以上麻风现症患者死亡人数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32.10%。已死亡的麻风现症患者前5位死因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21.18%),循坏系统疾病(15.29%),恶性肿瘤(9.41%),呼吸系统疾病(8.24%),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7.06%)和消化系统疾病(7.06%)。结论在今后的麻风防治管理工作中,应加大对男性、60岁以上现症患者,以及治疗期间的患者的监测力度,同时加大对病人的其他疾病的监测,进一步将贵州省麻风病人的关爱措施落实到位。
杨梨丽李进岚刘洁王颖柯伟刘航王德申莉梅
关键词:麻风现症患者死因调查
2014-2019年贵州省新发麻风患者畸残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分析2014-2019年贵州省新发麻风患者畸残情况,共分析492例新发麻风患者,结果示492例新发麻风患者2级畸残87例(17.68%),男性2级畸残率(19.94%)高于女性(12.58%),≥60岁(33.96%)高于15~59岁年龄组(15.69%),病期≥2年(37%)高于病期<2年组(9%)。患者以皮肤科门诊发现方式为主(33.13%),其次是线索发现(30.08%)。症状检测、线索调查、接触者检查能减少畸残的发生。
刘洁周莉王德李进岚
关键词:麻风畸残
贵州省2014-2023年新发麻风病的流行病学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23年新发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分布,为本省麻风病防控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信息管理系统(LEPMIS系统),采用SPSS22.0和ArcGIS 10.6.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2014-2023年贵州省共报告新发现麻风病例699例,新发病例发现率从2014年的0.35/10万下降至2023年的0.14/10万,年发现率为0.20/10万。其中18.60%的患者表现为2级畸残(G2D),2020年以来G2D率呈上升趋势(χ^(2)=4.711,P=0.030)。全省麻风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1.16/10万下降到2023年的0.53/10万。2014-2023年全省新发麻风病例呈现出四种类型的聚集,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和安顺市,2017年后逐渐向黔南地区扩散。结论近年来贵州省内麻风病传播链在县一级可能依然存在,做好流动人口的早期发现和麻风患者家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检查工作,将有效降低麻风致畸致残和在县级的传播与流行。
李连凤刘洁王德刘航柯伟李进岚
关键词: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贵州省81例麻风不良反应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麻风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贵州省81例登记麻风不良反应的麻风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不良反应麻风患者中,Ⅰ型麻风反应12例(14.81%),Ⅱ型麻风反应41例(50.62%),混合型麻风反应9例(11.11%),单纯神经炎19例(23.46%)。40例(49.38%)麻风反应发生在联合化疗治疗前,26例(32.10%)发生在联合化疗中,15例(18.52%)发生在完成联合化疗后;Ⅰ型麻风反应、单纯神经炎发生多在开始MDT治疗1年内,Ⅱ型麻风反应多发生在MDT治疗结束后。神经损害均以双侧为主,尺神经炎发生率最高,为53.85%,麻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细菌指数有关(P<0.05)。结论需进一步提高麻风不良反应的早期诊断水平,BI≥2.0的麻风患者、MDT治疗期间及治完后都要密切监测麻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减少麻风残疾的发生。
马璐李进岚赵廷方刘洁柯伟刘航王德方楚龙周健佘敏杨琴
关键词:麻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