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才友

作品数:23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军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10篇历史地理
  • 2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中共
  • 7篇国民党
  • 5篇政治
  • 4篇中共革命
  • 4篇军事
  • 3篇演进
  • 3篇根据地
  • 2篇动员
  • 2篇整编
  • 2篇社会
  • 2篇苏区
  • 2篇围剿
  • 2篇乡绅
  • 2篇革命根据地
  • 2篇共产党
  • 2篇暴动
  • 1篇代际冲突
  • 1篇代际传递
  • 1篇党部
  • 1篇党史

机构

  • 21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广州市社会科...

作者

  • 23篇王才友
  • 1篇齐小林
  • 1篇杨奎松
  • 1篇程美宝
  • 1篇孟庆延
  • 1篇刘志伟
  • 1篇饶伟新
  • 1篇刘昶
  • 1篇张侃
  • 1篇刘永华
  • 1篇张宏卿
  • 1篇郑莉
  • 1篇刘一皋
  • 1篇王奇生
  • 1篇麻国庆
  • 1篇陶水木
  • 1篇黄道炫
  • 1篇郑振满
  • 1篇应星
  • 1篇黄向春

传媒

  • 4篇近代史研究
  • 4篇开放时代
  • 3篇中共党史研究
  • 3篇苏区研究
  • 2篇民国档案
  • 2篇史林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军事整编与“剿共”困局:邓英弃城公诉案中的政情和民情(1927—1931)
2017年
本文以新十三师师长邓英弃城公诉案为例,论述蒋介石处理杂牌军军事编遣和"剿共"军事时复杂的政情和民情。透过邓英弃城案的研究,可以看出国民党在1927—1931年间的"剿共"军事,无论从高层决策,还是战略实施上看,"政情"与"民情"都是分裂的,且国民党高层尚未深刻认识到"民情"的重要性。1931年以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除大量调入中央军参与"围剿"外,也开始学习中共动员"民情"的重要方法。只不过,与中共着重动员草根阶层不同的是,国民党更强调赋予地方党政绅,尤其是地方士绅"权柄"的重要性。这也是国民党后来推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策略的重要背景。
王才友
关键词:民情
50年来的江西苏区史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王才友
关键词:中共党史中国政治社会变迁行政实践史学界
被动与主动之间:江西暴动的策动与终止(1927~1928)被引量:8
2013年
既有关于暴动的研究对中共高层决策和基层社会经济环境都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但对暴动如何从中共中央到各省委及地方干部之间传递的中间环节不甚清楚。事实上,各省省委为逃避"机会主义"的指责,纷纷积极准备暴动,在暴动中扮演了极为微妙且重要的角色。江西情形亦是如此。江西省委鉴于中央并不以江西工作为重心,故力图以频繁暴动的方式挽回中央对于江西工作的重视。在这一局势下,星子暴动、万安暴动、东固暴动和兴国暴动等数十起暴动相继在江西展开。然而,暴动未坚决执行中央土地革命的路线和脱离群众的盲动作风使得江西暴动在中共六大后逐渐被终止,中共革命由此真正进入以分田运动为中心的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阶段。从这一角度而言,本文中以江西省委为代表的地方干部由被动到主动之间的"左"倾暴动实践是中国革命战略逐渐成熟的重要推手。
王才友
关键词:地方干部
土地革命的地方因应:以东固根据地分田运动为中心被引量:20
2011年
国民党"清党"后,秘密割据的状态使中共地方干部形成了稳固的势力,外来干部欲介入地方革命,必须处理好与地方干部的关系,最妥善的办法就是和平共处,若措施激进,会引起本地干部的反抗,甚至令外来干部陷入生存困境。外来干部为了贯彻中央政策,必须打破这一和平共处格局。以本文考察的分田动员为例,分田必然对本地干部利益形成冲击,从而引起两大群体的冲突。本地干部虽拥有地缘和武装优势,但当外来干部以更为强大的红军作依恃时,其优势便无法体现。不过,严厉惩处并不能解决地方干部自肥的问题,外来干部只能以频繁重分来消解地方干部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重分还损害了农民的耕作利益,甚至导致普遍抛荒。笔者认为,矛盾与冲突构成了江西时期本地干部因应外来干部革命动员的主旋律,并成为中共土地革命深入的主要障碍,事实上,江西苏维埃的失败也与此紧密相关。
王才友
深化浙东抗日根据地史研究刍议
2023年
既有关于浙东抗日根据地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关于浙东抗日根据地仍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是:应从“长时段”中发掘中共浙东抗战的“中心意义”,并从更为整体的视角研究中共浙东抗战的战略演进和社会动员,还可从国民党和侵略者日本等“他者镜像”深化浙东乃至江南抗战的整体图景。
姜建忠王才友
关键词:浙东抗日根据地战略演进社会动员他者镜像
从军事动员到日常斗争:中共浙江暴动的演进(1927—1928)被引量:6
2020年
八七会议后,浙江在中央暴动政略和反“机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进行了暴动的军事动员,然而奉化暴动的失败表明,八七会议的矫枉过正使各省的军事动员又走向了“创造”暴动的反向“盲动”。1928年4月中央第44号通告发布后,争取群众和日常斗争成为暴动政略的重要内容,浙江依靠平粜和抗租等斗争形式促成了亭旁暴动的举行。与此同时,暴动的军事武装逐渐聚合成地方红军,成为浙江革命的军事支柱。本文通过管窥中共浙江暴动的演进认为,军事动员的顿挫促使了暴动政略向日常斗争转型,日常斗争又推动武装斗争和武装割据的发展,二者之间的交织递进构成了此后中共革命发展的新常态。
王才友
关键词:军事动员
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被引量:17
2015年
自2004年起,本刊设立开放时代论坛,每年11月第一个周末定期举办,至今已逾十二届。开放时代论坛旨在邀集多领域学者,推进对前沿公共议题的跨学科讨论。自2015年起,本刊再设不定期的开放时代工作坊,旨在邀集某学科或某些相近学科的学者,对学科内与时势相接的重要学术问题作专门探讨。第一次开放时代工作坊于2015年1月13日至14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主题为"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我们希望从长时段、日常生活、地方社会的角度展现中国革命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延续性,以区别于惯行的党史研究。以下内容根据第一次开放时代工作坊录音整理而成,并经所有发言人审订。评论及讨论部分的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因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一并刊出。
刘永华张侃饶伟新黄向春应星程美宝刘昶刘一皋刘志伟孟庆延齐小林郑振满杨奎松梁勇郑莉胡玉春丁仁祥王才友满永王奇生黄道炫张宏卿黄文治麻国庆郭凡
关键词:社会经济史跨学科工作坊学术问题
“赤”、“白”之间:赣西地区的中共革命、“围剿”与地方因应
1926年北伐开始以后,国共两党在高层政治中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然而,双方在地方社会的势力争夺却很不平衡。分共以前,大多数国民党基层党部均由中共控制,故其在地方社会之权势远愈国民党。不过,这点并不能保证中共在分共后成功...
王才友
关键词:共产党国民党军事政治
文献传递
挺进师与闽浙赣边区游击战略的选择被引量:3
2021年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进入浙江后经历了由运动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型,并与闽东和闽北游击区实现配合。然而,挺进师所主张的"大游击"战略,与南方八省大多数游击区的"小游击"战略存在较大不同,三大游击区为此产生争持。1936年9月"两广事变"结束后,革命形势的变化促使挺进师向"小游击"战略聚合。在"小游击"战略推进下,挺进师深入浙南、浙西南,依据地方实际打通与民众的联系,建立起较为巩固的游击根据地,并实现自身力量的不断发展。浙南、浙西南游击区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协同联动,并与闽东、闽北游击区形成呼应。挺进师及闽浙赣边区对革命的探索实践与根据地的稳步发展,使闽浙赣地区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支点。
王才友
关键词:游击战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东阳党组织嵌入与革命发展的地方特质(1923-1928)
2024年
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江东阳县的组织嵌入和革命发展并未表现出泾渭分明的阶段性特征,相反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质。1923--1928年间,东阳共产党人因地制宜地将地方要素化为革命所用,并充分利用国民党高层人物复杂交错的关系网络发展党组织,对东阳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一“眼光向上”的发展策略容易将革命卷入地方派系斗争,进而产生路径依赖。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央革命根据地为浙江输送了武装斗争的催化剂,使东阳革命再次得到发展。
王才友
关键词:中共革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