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洋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催化
  • 4篇电催化
  • 4篇氧还原
  • 3篇掺杂
  • 2篇氮掺杂
  • 2篇电催化氧还原
  • 2篇应用化学
  • 2篇应用化学专业
  • 2篇石墨
  • 2篇金属
  • 2篇化学专业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1篇电催化活性
  • 1篇电催化性能
  • 1篇多元化评价体...
  • 1篇氧化亚铜
  • 1篇氧还原反应
  • 1篇石墨烯
  • 1篇专业综合实验

机构

  • 7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王文洋
  • 6篇张蓉
  • 3篇崔子祥
  • 3篇马飞
  • 3篇李瑞丰
  • 3篇张晶
  • 2篇曹青
  • 2篇柳璐
  • 1篇程文萍
  • 1篇常宏宏
  • 1篇栾春晖
  • 1篇赵红
  • 1篇张鼎
  • 1篇刘世斌
  • 1篇陈良
  • 1篇李月华

传媒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八面体氧化亚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GO),接着利用氮气流通过浓氨水将氨气载入管式炉中,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在此过程中,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发生分解、脱离形成活性中心,与浓氨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氮的掺杂,同时氧化石墨烯在高温下被还原成石墨烯,最终形成氮掺杂石墨烯N-rGO。采用化学沉淀法将N-rGO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在还原剂水合肼的作用下八面体氧化亚铜被负载到氮掺杂石墨烯上形成复合材料Cu_2O-N-rGO。通过XRD、SEM和XPS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氮原子在石墨烯骨架上以吡咯氮、吡啶氮和石墨氮的形式存在,形成的八面体氧化亚铜被均匀地负载到N-rGO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该复合材料Cu_2O-N-rGO的催化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复合材料Cu_2O-N-rGO对葡萄糖和过氧化氢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李月华张蓉姜孟秀王文洋
关键词:催化过氧化氢
基于“项目化”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现状和高校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的要求,结合专业综合实验综合性和探究性较强的课程性质和连接基础实验与毕业论文两种实践性环节的桥梁作用,详细阐述了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过程,包括"项目化"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的提出、"项目化"实验管理和实施方案设计及突出过程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项目化"实验教学新模式突出了"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自由创造完成实验课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张蓉曹青赵红俞蕙崔子祥王文洋常宏宏刘世斌
关键词:专业综合实验应用化学专业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改革
FAU分子筛封装Co(Salen)配合物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氧还原电催化活性的研究
2013年
运用自由配体法制备了不同硅铝比的FAU沸石分子筛(记作Z:包括高硅Y型、13X型和低硅X型(LSX))封装Co(Salen)配合物的复合材料,FTIR、UV-vis DRS、XRD表征表明配合物Co(Salen)被植入分子筛中形成复合催化剂(记作:Co(Salen)/Z)。采用分子筛/聚合物分步涂覆法制备了固载Co(Salen)的分子筛修饰电极(记作:Co(Salen)/Z(Z=Y,X,LSX)/GCE)。以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Co(Salen)/Z(Z=Y,X,LSX)/GCE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氧还原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Salen)/Z(Z=Y,X,LSX)/GCE修饰电极电催化氧还原(ORR)的催化活性成分是Co(Salen),而且该Co(Salen)配合物对ORR的电催化活性受载体沸石分子筛骨架硅铝比的影响较大。对于硅铝比分别是2.0、2.5和5.8的LSX、X、Y型沸石分子筛而言,由硅铝较大的NaY所合成的电催化剂Co(Salen)/Y/GCE催化活性最高,且他们的电催化活性顺序为:Co(Salen)/Y>Co(Salen)/X>Co(Salen)/LSX。
马飞张晶王文洋李瑞丰张蓉
关键词:电催化氧还原
铁/氮共掺杂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硫酸铁铵和硫酸铵为金属源和氮源、以活性炭为碳载体,采用高温热处理法合成了铁/氮共掺杂碳(Fe-N/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探究催化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活性位点。结果表明,Fe-吡啶氮-C结构是催化剂中最重要的催化活性位点。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催化剂中氮含量对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Fe-N24.75/C-800催化活性最佳且峰电位达到0.91V(vs.RHE),接近Pt/C催化剂的活性,同时具有更好的甲醇耐受性,其催化氧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3.94。催化剂Fe-N24.75/C-800氧还原反应以4e转移、生成水的途径为主。
陈康柳璐张蓉姜孟秀王文洋崔子祥
关键词:活性位
Mn-N-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碱性介质中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性能被引量:2
2014年
选用壳聚糖(CS)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水杨醛席夫碱锰配合物(Mn-CS-sal)。将Mn-CS-sal配合物负载于石墨碳上得到碳载配合物(Mn-CS-sal/C),后经高温热处理得到Mn-N-C目标催化剂(Mn-N-C-t,t=200、400、600、800、1 000℃)。采用FT-IR、XRD、XPS和电化学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在氧还原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Mn-N-C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但以600℃热处理制备的催化剂其活性最好。催化剂中Mn-N-C结构是催化ORR的活性位。采用循环伏安法获得了Mn-N-C-t催化ORR的动力学参数,即总的转移电子数n和电子传递系数αnα;具有最佳活性的Mn-N-C-600催化剂的总转移电子数为3.63,说明在此条件下,Mn-N-C-600催化ORR主要以4e转移途径为主,由此提出了可能的氧还原反应的机理。
张蓉张晶马飞王文洋李瑞丰
关键词:非贵金属催化剂氧还原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问题与出路: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
2019年
应用化学专业是一门全国高等院校广泛开设的化学化工类专业,在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部分学校的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目前来看存在着选题过时、教学形式僵化,考核标准不合理等问题,其发展出路在于以培养科学思维方式为指导改进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提高实验型毕业设计题目的时效性的基础上,提供一批工程设计型毕业设计题目。与此同时,使学生提前了解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和一般方法,并建立可阶段量化课程效果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张鼎陈良王文洋程文萍栾春晖曹青崔子祥
关键词:教学改革应用化学
过渡金属/氮掺杂石墨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催化氧还原被引量:9
2014年
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制备了过渡金属(TM)壳聚糖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然后以此配合物为金属源和N源、以硝酸预处理石墨为载体,经热处理后制备了过渡金属/氮掺杂石墨催化剂TM-N-C-t(TM=Co,Ni,Cu;t=200,400,600,800,1 000℃).以此催化剂为修饰剂制备了玻碳修饰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CV)和旋转圆盘电极(RDE)伏安法研究了催化剂TM-N-C-t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氧还原(ORR)的催化性能,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采用TG,FT-IR,XRD,XPS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TM-N-C-t对ORR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催化活性,其中以1 000℃热处理的钴基催化剂Co-N-C-1000的催化活性最好,其活性已接近相同条件下的商用催化剂JM 20%Pt/C,催化活性位主要为Co—N—C.根据扩散控制的不可逆反应的循环伏安行为,计算得到了TM-N-C-t催化剂电催化ORR的动力学参数,并以此提出了氧还原催化反应的机理,在活性最好的催化剂Co-N-C-1000修饰电极上,氧气以4e转移途径被还原为水.
张蓉柳璐马飞张晶王文洋李瑞丰
关键词:电催化氧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