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凯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自制气体节流冷却射频针性能初探被引量:1
- 2011年
- 为测试自制气冷射频针的性能,验证气冷射频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设计了8种实验工况,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距射频针0.5cm、1.0cm、1.5cm处的温度值及消融时间,确定氮气压力、射频功率、冷却方式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冷射频针能显著延长射频消融时间,提高射频针外围的温度,温度提高幅度、消融时间均与氮气压力正相关;同样工况下,间断冷却比先冷时各点温度稍高,消融时间稍长,但并无显著性差异;30W功率时的各点温度均显著高于对应的45W功率时的温度,常温氮气节流后产生的冷量不足以有效延长45W以上功率时的消融时间。
- 赵庆孝常兆华王玉凯杨鹏飞
- 关键词:热工学温度
- 两种负极板布置方式对射频消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两种突破传统的负极板布置方式,研究负极板与皮肤接触面积、射频针相对位置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将土豆加工为直径6 cm、高8 cm的圆柱体,一次性负极板平置于土豆下表面或环绕于土豆侧面,电极针及热电偶测温针通过自制的定位板及定位支架由土豆上表面垂直插入,以自制的气冷射频消融系统设计6种工况进行实验,每组实验重复3次。实时采集射频针附近一定距离内的温度值,考察温度分布、升温速率及损伤区形状。四周为负极板时产生横径稍大于纵径的扁圆形损伤区,S20-8产生最大的横径(3.2 cm),受消融时间所限,温度分布与功率值负相关;底面负极板时,产生横径明显小于纵径的长椭圆形损伤区,D40-6产生最大的纵径(4.5 cm),温度分布与功率值正相关;S20-8得到最高的温度分布,四周负极板时升温速度整体高于底面负极板。四周负极板的效果优于底面负极板,且存在优化空间。
- 赵庆孝常兆华王玉凯
- 关键词:负极板射频消融电流密度
- 射频电极针的发展现状被引量:3
- 2011年
- 射频消融(RFA)作为一种微创伤热消融技术,已广泛、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治疗肝、肺、。肾、前列腺、胰腺、子宫肌瘤等各种肿瘤以及房颤等心律不齐疾病。其治疗机理是通过射频发生器发射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使电极针周围组织中的离子激发、振荡摩擦产热而直接损毁病灶,肿瘤组织对热效应的敏感性是RFA治疗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热消融方式,RFA具有应用范围广、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重复多次治疗、成本低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有更好的优化提高的潜力,并且能减少瘤负荷,达到止痛,降低激素分泌等目的。
- 赵庆孝杨鹏飞王玉凯叶萍
- 关键词:RFA电极针肿瘤
- 新型气冷式射频消融系统的控制模式
- 2011年
- 背景: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微创肿瘤治疗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现今的射频消融系统还普遍存在消融范围小的问题。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气冷式射频消融电极的控制模式,增大射频消融的范围。方法:在气冷式射频仪的基础上,根据气冷式射频电极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气冷式射频消融的控制模式,即在恒温的方式下通过气冷式电极的冷冻功率来控制射频消融的范围。控制系统采用上位机、下位机的结构,温度控制算法采用改进的PID控制算法。结果与结论:通过温度控制实验证明,改进的PID控制算法能精确地控制温度,反应速度快,能很好地应用于该控制模式。气冷式射频功率与制冷功率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气冷式冷却电极的功率能很好地调节射频消融的射频输出功率,达到控制消融范围的目的。
- 王玉凯谷雪莲常兆华赵庆孝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肿瘤控制模式PID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