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满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鸭坦布苏病毒XZ-2012株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2012年10月徐州地区某鸭场的樱桃谷种鸭突然发生产蛋下降,疑似鸭坦布苏病毒病。为了确诊病因,本试验进行了剖检与病原的分离鉴定。[方法]将病料匀浆处理后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接种BHK细胞培养,应用RT-PCR扩增病毒全基因,测序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分离到一株鸭坦布苏病毒,命名为DTMUV XZ-2012株。该病毒株能适应鸡胚,无血凝活性,在BHK-21细胞上第5代的病毒滴度为5×104PFU·m L-1。测序结果表明该病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0 990 nt,编码的多聚蛋白含3 426个氨基酸。DTMUV XZ-2012株与BYD株、YY5株和JS_2010株等分离株的全基因同源性为98.5%~99.3%。与最早分离的BYD株等相比,XZ-2012株的基因变异主要分布于E基因、NS1基因、NS2基因和NS5基因,提示该病毒在自然界的流行存在一定的免疫压力。[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鉴定了一株鸭坦布苏病毒,为鸭坦布苏病毒候选疫苗株的筛选及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 王钰王经满曹瑞兵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 日本脑炎病毒NS1'蛋白抑制宿主细胞β干扰素表达
- 引言日本脑炎病毒作为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在感染日本脑炎病毒的细胞内能够产生NS1’蛋白,NS1’蛋白是由NS2a基因上游的假结体结构造成核糖体读码框移码而产生的,其N端与NS1...
- 王经满曹瑞兵陈溥言
- JEV SA14-14-2株囊膜蛋白M279K突变导致病毒噬斑变小与神经毒力增强
- <正>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一种蚊媒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原,主要在东、南亚地区流行,可导致人和马的脑炎和猪的繁殖障碍。防蚊灭蚊和易感群体接种疫苗是防控该病原感染致病的...
- 曹瑞兵王经满王梦琳陈溥言
- 文献传递
- 毕赤酵母分泌表达JEV prME蛋白及其形成病毒样颗粒的免疫原性鉴定
- 2017年
- 应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prME蛋白,鉴定其表达效果与免疫原性,以期为JEV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RT-PCR扩增JEV SA14-14-2株prME基因,将其连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分别获得pPICZa-prME和携带JEV Cap蛋白C末端19个Aa信号肽的pPICZa-SprME质粒。表达载体用PmeⅠ酶切线性化,通过电转化转入毕赤酵母X33并诱导发酵培养。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酵母发酵上清中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GE蛋白层析纯化柱纯化目的蛋白,利用电镜观察纯化前后的目的蛋白,将不同剂量纯化后的prME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以及定量纯化后的prME蛋白与不同剂量的核酸佐剂混合分别免疫4周龄小鼠,定期采血,ELISA检测被免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空斑减少试验测定抗体中和效价。SDS-PAGE结果表明毕赤酵母可以分泌表达完整的prME蛋白,目的蛋白在70–100 kDa之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分泌表达的prME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进一步证明prME蛋白在酵母X33中以整体的形式分泌表达,没有发生水解切割。纯化目的蛋白,根据洗脱时间和体积表明其分子量大于1×10~6 Da,因此推断prME蛋白可能形成多聚化的颗粒。电镜观察发现直径30–50 nm的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s)。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10–15μg/只接种小鼠在3周后抗体达到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免疫7周后小鼠血清仍可检测到JEV抗体。将prME VLPs以10μg/只的剂量与不同剂量的核酸佐剂配伍后接种小鼠,ELISA检测结果表明核酸佐剂可明显增强JEV prME VLPs免疫应答,免疫4周后小鼠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80–1∶160。上述结果表明毕赤酵母表达JEV prME虽不能发生水解切割,但仍可形成VLP并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高水平中和抗体。
- 赵鹏江雅王经满范浩杰曹瑞兵
- 关键词:日本脑炎病毒毕赤酵母病毒样颗粒免疫原性
- 鸭甲型肝炎病毒JS2013株的鸭胚适应性与基因组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是引起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将2013-2015年分离的5株DHAV进行了鸭胚传代复苏,发现JS2013株的鸭胚适应性最好,可导致鸭胚在接毒后2-5d出现有规律的死亡。应用血凝试验和PCR方法进行了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瘟病毒(DPV)和鸭圆环病毒(Du CV)等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将DHAV JS2013株继续在鸭胚传代并测定其病毒滴度,发现其在5至8代之间病毒滴度稳定提升,第8代病毒的ELD50为10-7.5/0.1m L,但8至20代没有出现有规律的病毒滴度提升。为了揭示DHAV JS2013株的基因组特征,应用RT-PCR方法分9段扩增了病毒基因片段,通过序列拼接获得了全基因组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P721458。同源比对发现,与DHAV JS2013株基因同源性最高的毒株属于基因I型DHAV。将其编码多聚蛋白的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10株已登录序列的DHAV毒株进行比对,发现存在8处氨基酸位点变异。该研究探明了DHAV JS2013株在鸭胚的增殖特性及其基因特征,为研制新型鸭肝炎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
- 赵鹏吴林林王经满张立武曹瑞兵
- 关键词:病毒滴度基因特征
- 日本脑炎病毒多表位颗粒疫苗的制备及其初步免疫效果评价
-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嵌合表达日本脑炎病毒多表位抗原的病毒样颗粒,配伍高效免疫佐剂研制日本脑炎颗粒疫苗。研究结果显示,日本脑炎颗粒抗原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添加ISA206佐剂可显著提高颗粒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 曹瑞兵王经满张羽陈溥言
- 关键词:日本脑炎病毒多表位抗原疫苗开发疗效评价
- 鸭坦布苏病毒TMUV-AH2011分离株分子特征
- 2011 年春天,中国安徽地区再次爆发鸭坦布苏病毒病,收集病料,从产蛋严重下降的种鸭中分离到一株坦布苏病毒,命名为TMUV-AH2011.
- 王经满刘维婷孟刚曹瑞兵陈溥言
-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B细胞多表位抗原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 2014年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本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选取JEV prM/M、E、NS1蛋白的6个B细胞抗原表位,设计B细胞多表位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融合重组蛋白rMEP。纯化的rMEP免疫小鼠,通过抗体、中和抗体及亚型检测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rMEP在上清中高效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证实rMEP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在小鼠免疫模型中,rMEP免疫组小鼠血清中产生较高水平的针对rMEP的抗体和特异性中和抗体,且rMEP可诱导产生IgG1和IgG2a抗体,但以IgG1为主。这些结果表明,构建的JEV B细胞多表位蛋白能够刺激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为研究JEV的多表位疫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郑胜王经满王钰曹瑞兵陈溥言冯秀丽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原性
- 日本脑炎病毒NS1’蛋白移码片段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反应性分析
- 2013年
- 通过对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基因组中移码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引物,利用PCR扩增出NS1’移码片段,并将移码片段克隆入pET-32a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于20℃过夜诱导,实现了目的片段的可溶性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鉴定,可检测到分子质量约为25 ku的融合蛋白。以日本脑炎病毒野毒株和弱毒株感染小鼠血清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原核表达蛋白仅与野毒感染小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该蛋白具有区分临床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的潜力。
- 孟刚王经满曹瑞兵陈溥言
- 关键词:日本脑炎病毒原核表达免疫反应性
- 检测鸭坦布苏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与蚀斑减少中和试验的比较研究
- 为建立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抗体的血清学方法,以及对鸭坦布苏病毒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纯化的鸭坦布苏病毒ED3 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鸭坦布苏病毒抗...
- 王经满孟刚赵康宁曹瑞兵陈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