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同旭
- 作品数:49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社会学更多>>
- 罗贯中籍贯太原说之大传
- 关于罗贯中之籍贯,以太原说与东平说之争论最为激烈。主太原说者,依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认为罗贯中是太原人,并认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序误将"太原"讹写为"东原";主东平说者,依据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认为罗...
- 田同旭
- 关键词:水经注
- 文献传递
- 《西游记》杂剧作者应归吴昌龄被引量:5
- 2008年
- 元曲《西游记》杂剧之作者,或以为山西吴昌龄之作,或以为蒙古族杨景贤之作。系统清理了各家记载,依据山西地区新发现碑刻及文献,并对比了吴昌龄与杨景贤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对比了吴昌龄与杨景贤杂剧之优劣体现出的艺术才能,从而认为,《西游记》杂剧作者应归吴昌龄。
- 田同旭
- 关键词:《西游记》杂剧
- 从演鬼到演人之间的艺术过渡——论明中叶三部影射杂剧
- 1996年
- 从演鬼到演人之间的艺术过渡——论明中叶三部影射杂剧田同旭明代戏曲发展,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明中叶以来,曲坛出现了一批直接反映当代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时事新剧。戏曲家从明初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千钟禄》)开始写起,先后推出批判逆阉刘瑾专权的《...
- 田同旭
- 关键词:中国古典戏曲《中山狼》明中叶宋杂剧艺术传统
- 考证荆浩生卒年代的新发现——兼与袁有根、马增鸿二先生商榷被引量:1
- 2009年
- 晚唐五代山水画家荆浩生于何年,卒于何时,一直是中国美术史上至今没有解决的一个悬案。笔者依据荆浩与好友大愚的交往为线索,参阅新发现的记载大愚生平的《大唐舍利山禅师塔铭记并序》碑刻,对荆浩生卒年代提出:约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与后梁同终而逝。
- 田同旭
- 民族文化融合与古代戏曲
- 2004年
- 古代戏曲是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是文学与音乐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戏曲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涉及的问题极多。此文仅以古代戏曲的形成与兴盛,以及古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成熟诸问题与民族文化融合之关系为论,聊述浅见。
- 田同旭
- 关键词:民族文化融合古代戏曲戏曲艺术戏曲文学
- 梦想颠倒嘲世情——《西游补》研究
- 2010年
- 《西游补》主题奇、情节奇、艺术手法亦奇。其以补续《西游记》而作,实则另辟蹊径,重新构造。全书采用"梦想颠倒"之手法,将梦想作为现实世情进行描写,以孙悟空从现实进入梦幻经历种种烦恼苦厄,跳出梦幻方才省悟为总体构思,用来自拟作者身世,表现一切烦恼苦厄皆由现实世情所致,跳出世情便可超脱烦恼之向往方外的避世思想,而其避世思想完全出于对"青青(情)世界"的超脱,极富想象,颇见荒诞,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神魔小说。《西游补》又以审讯秦桧、科举放榜为重要关目,直接影射明末社会现实,鞭挞了明末投降派的丑恶,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使之又成为一部影射小说、讽刺小说;而且不仅影射明末现实,又预见性地讽刺明亡后的清初社会,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思想。
- 冯自变田同旭
- 关键词:世情神魔影射讽刺
- 论十六国北朝古剧与民族文化融合被引量:1
- 2006年
- 古代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十六国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标志的主流艺术,从而加快了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为古代戏曲的正式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艺术贡献。十六国北朝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古剧艺术的集中兴起,得力于各民族文化融合这一历史契机,仅靠中原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只能限制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
- 田同旭
- 关键词:古剧参军戏主流艺术民族文化融合
- 编撰《郝经集校勘笺注》的几点思考
- 田同旭
- 女性在明清小说中地位的变化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在明清小说中地位的变化。元末明初的《三国》、《水浒》中,女性颇少,作者对其又多毁污,表现出庸俗的妇女观。明中叶以后的《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女性成为写作的主体,但没有什么美学价值。只有《聊斋》《红楼》的作者对女性大歌大赞,不仅标志了古代小说现实主义走向成熟,也体现了古代小说艺术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还表现了小说家初步的民主主义妇女观。
- 田同旭
- 关键词:明清小说女性明代小说妇女观古代小说醒世姻缘传
- 元曲家石君宝籍贯考论被引量:4
- 2008年
- 关于元曲家石君宝的籍贯,历来有平阳人和盖州女真人二说。孙楷第所提供的文献资料透露出以下线索:石君宝好友之子王恽,与石君宝之婿姜彧,不仅曾为御史台同僚执友,而且又同时任官平阳τ胪蹉ⅰ⒔獜?同在平阳,王恽墓志铭所记石君宝为盖州女真人不会有误。由此可知,石君宝本辽东盖州女真人,后居山西平阳,致力于杂剧事业,成为元杂剧重要作家。而石君宝杂剧中表现出的较多女真民族社会生活习俗及草原文化道德观念,进一步说明了石君宝确实是一位从盖州进入中原,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而被汉化的女真民族元曲家。
- 马艳田同旭
- 关键词:石君宝元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