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连云
- 作品数:40 被引量:308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选取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摘要翻译测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手段,辅以英语硕士研究生数据分析,通过对其译文文体一致性、字数、翻译用时、准确率、术语翻译、长句处理、翻译的困难度、英语学习程度的系统分析,了解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的现状,深入探讨造成其翻译能力低下的原因,提出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能力的建议与措施,为我国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 黄文卫申连云陈杰
-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能力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
- 现代语境下的传统资源——《翻译的功能视角——从翻译功能到功能翻译》评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要说当今翻译论著究竟几何,很难用三言两句说得清楚。但以评者浅陋之见,在当今这种追求“新”、“奇”、“异”的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尽管异彩纷呈,却免不了套上“后现代”、“女性主义”、“翻译暴力”、“赞助人”、“食人理论”、“翻译伦理”种种花枪,让你雾里看花,是非莫辨。你有“对等”理论,我就在汉语里找“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你有功能语言学,我就用来观照汉语古诗翻译,但是,当我们把其中的“含蓄”、“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等诗性用人际功能、逻辑功能、信息中心等概念解构完毕的时候,那么中国人的审美传统和人文精神也就荡然无存了;你今天构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我就认为杨必的“名利场”有之,张爱玲的自译作品有之,译者的主体性有之。有时真觉得如同麦当娜的身子 PS了杨贵妃的脑袋。其实一切理论渊源有自,语言的、文学的、文化的、哲学的、甚至政治的,与其生态和谐共处,如果生拉硬套,很难自圆其说。事实上,任何偏离自身传统的话语都会与实际渐行渐远,最终是站不脚的,也是十分危险的。
- 申连云
- 关键词:功能翻译传统资源翻译功能现代语境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功能语言学
- 翻译研究的哲学层面考察被引量:8
- 2005年
-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翻译研究明显受超验主义、解构主义、怀疑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哲学思维的至深影响.翻译研究中的超验主义把原文意义看成一个超越时空、超越语言的不变实体;解构主义否定原作超验特性;怀疑主义质疑和否定翻译活动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实用主义要求每一次翻译理论研究都必须能指导翻译实践.反思翻译理论研究历程,有利于达到对翻译学全面认识,有利于翻译学的层面构架.
- 申连云张少雄
- 关键词:翻译理论哲学怀疑主义实用主义
- 从“操控”到“投降”--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伦理模式构想
- 翻译伦理模式(models of translation ethics)是指人们用伦理道德眼光来衡量的进行翻译活动或执行翻译任务所应该采取的方式,即从伦理道德角度提出的关于“怎么译”的主张。Chesterman(2001...
- 申连云
- 关键词:翻译伦理投降操控忠实
- 汉语复句的生成规律与英汉翻译被引量:1
- 2002年
- 时间顺序对汉语复句的生成具有强制性。时间顺序可细分为三种:现实的时间顺序、抽象的时间顺序和心理的时间顺序。英汉翻译在许多情况下,就是将英语句子的立体空间构架进行解构,再按汉语的时间句序进行重组的过程。
- 申连云
- 关键词:复句英汉翻译
- 论话语信息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
- 2002年
- 话语信息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底层的认知结构,而非表层的句子结构。如果把研究对象定位在句子层,信息结构理论就会遭遇难以克服的矛盾。把研究对象定位在心智中的认知结构,信息结构理论就不必为表层句子中非语义和非话语派生的语法因子提供解释。
- 申连云
- 关键词:话语信息结构
- 翻译研究中的“真”、“善”、“美”被引量:21
- 2011年
- 我国从古至今的翻译实践可以概括为"求美"、"求真"和"求善"三种模式,分别体现在"文"与"质"、"直译"与"意译"和"归化"与"异化"的论争中。三种模式的兴替与一定的政治、美学和文化力量紧密相关。我国的翻译研究在跨越了从"求美"到"求真"到"求善"的历程后,变得全面和丰富起来。
- 申连云
- 关键词:真善美翻译伦理
- 翻译主体的命运被引量:6
- 2010年
- 立足于翻译主体——译者,探讨了译者主体性经历的三个阶段:高扬、远离、返回,论述了高扬时期译者主体性与返回时期译者主体性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对各个时期的译者主体性做了相应评述。得出结论认为:在译者主体性先后经历的三个阶段中,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偏差的修正,比前一阶段更先进、更能满足实践的要求。
- 蔡例利申连云
-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翻译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转向解释学
- “语言相对论”:对待文化他者的正确伦理态度
- 2011年
- 每一种语言都蕴涵着一种对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观。各种世界观没有高下之分,人人平等。力图了解、尊重并敬畏他人眼中的世界,这是一种对待文化他者的正确伦理态度。只有更好、更多地了解他人的语言和文化,只有在与他人的平等对视或对话中,我们才能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局限和相对性。世界的和平、民主、进步有赖于多姿多彩的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共存与融合。以往对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的讨论局限在理论理性范围内,忽视了它的实践理性,即它的伦理维度和人文价值。
- 申连云
- 关键词:语言相对论
- 文本意义开放的度及翻译
- 2010年
- 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其开放性,但意义的开放有个度。拟从哲学阐释学:视域融合的角度对文本意义开放的度进行分析。指出文本开放度受视域融合度的影响,更因文本类型、历史阶段、文化领域及读者自身的不同而不同。而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因此文本开放度对翻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把握好文本意义开放的度,才能产生有效的理解,才能产生好的译文。
- 陶荣申连云
- 关键词:哲学阐释学视域融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