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玉良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农业
  • 2篇DPC
  • 1篇短季棉
  • 1篇优质栽培
  • 1篇栽培
  • 1篇申报管理
  • 1篇徒长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研
  • 1篇农业可持续发...
  • 1篇农业生产
  • 1篇棉花
  • 1篇科学基金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化控
  • 1篇化控技术
  • 1篇黄淮
  • 1篇黄淮海
  • 1篇黄淮海地区
  • 1篇基金

机构

  • 4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5篇白玉良
  • 2篇奚惠达
  • 2篇何钟佩
  • 2篇李丕明
  • 1篇刘兴海
  • 1篇张俊龙
  • 1篇郝学景
  • 1篇李召虎
  • 1篇韩碧文
  • 1篇杨秉芳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基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鼓励科学研究增强申报科学基金竞争能力
1989年
文章总结了北京农业大学近几年来在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方面的基本做法。实践已说明,只有充分发挥本单位的优势,挖掘科研潜力,加强申报管理,注重提高申请书的综合质量,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获准率。文章还对科学基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白玉良
关键词:申报管理基金课题
基础研究与农业科学
1993年
本文论述了基础研究对农业科学的推动作用,并给农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导致历次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农业科学对基础研究提出许多探索和尚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带动了基础研究的深入进行。
白玉良
关键词:农业科学农业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
DPC化控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和发展——从防止徒长到系统的定向诱导被引量:22
1991年
本文综述了 DPC 化控技术在中国棉花栽培上的应用和发展。80年代初期,我国棉区开始应用 DPC 防止棉花徒长,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建立了对棉花生长发育进行系统的定向诱导的化控技术,并推动了常规栽培技术的革新。
何钟佩李丕明奚惠达李召虎白玉良
关键词:DPC棉花
新时期农业科研计划管理任务的商榷(Ⅲ)──农业科研计划管理的微观任务被引量:2
1994年
新时期农业科研计划管理任务的商榷(Ⅲ)──农业科研计划管理的微观任务张俊龙,白玉良,刘兴海,郝学景(农业部科技司)(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司)(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科研计划管理中微观任务实际上就是各个层次、各个阶段一些较具体的工作任务。主要有:遴选...
张俊龙白玉良刘兴海郝学景
关键词:农业
黄淮海地区短季棉应用DPC诱导最佳部位成铃与优质栽培的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1982~1983年,在田间条件下,以中棉10号品种为材料,进行了黄淮海地区麦棉两熟制短季棉应用 DPC 诱导最佳部位成铃与优质栽培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开花时间、开花部位、铃期、铃重等多因子相关的综合评价,确定了单株较佳的"时""空"成铃结构,为定向诱导成铃提供了科学依据。(2)肯定了应用 DPC 化控措施对短季棉中棉10号早熟优质丰产的效果:可以促进提早开花结铃、增加前期成铃数;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每亩6000株提高到8000株),增加了群体最佳部位成铃的比重;皮棉单产可增加11%以上,并提高了霜前花百分率。(3)提出了在棉花优质栽培上应用 DPC 诱导最佳部位成铃的一般原理,以及适应于黄淮海棉区的化控技术指标参数和技术要点。
何钟佩李丕明杨秉芳韩碧文奚惠达白玉良刘启
关键词:短季棉DP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