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翠霞
- 作品数:11 被引量:238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森林健康试验及示范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八达岭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脲酶活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通过对八达岭地区9种森林类型土壤脲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有从表层到底层垂直递减规律,其含量受到树种的影响;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是影响脲酶活性的主要因素;由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第一主成分可综合反映土壤保肥供肥的信息,方差贡献率达44.86%;由此可见土壤脲酶活性是评价森林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的生物活性指标。
- 白翠霞耿玉清梁伟
- 关键词:脲酶活性土壤肥力
- 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侵蚀影响研究——以陕西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被引量:1
- 2007年
- 根据吴旗县20年的降雨资料及试验区自计雨量计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降水侵蚀。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451.77 mm;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R为197.87(J·cm)/(m^2·h);当降雨量大于10 mm时就会引起侵蚀,当降雨强度为大于10 mm/min的暴雨时,会造成极为严重侵蚀。因此,防止暴雨侵蚀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 程复梁伟赵廷宁白翠霞张静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降雨侵蚀力
- 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土壤有效水含量及蓄水性能研究——以陕西省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被引量:3
- 2005年
- 对陕西省吴旗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乔木(山杏和刺槐)、灌木(荆条、沙棘)及对照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1%;0~40cm 土层土壤蓄水量为228.30~251.07t/hm^2,林地比农田增加约8%;刺槐林地的蓄水性能好于山杏林地。结果对于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土壤改良效益、水源涵养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 程婕白翠霞梁伟孙保平
-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土壤蓄水量
-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及蓄水性能——以陕西省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被引量:17
- 2006年
- 对退耕还林还草区具有代表性的乔木(山杏和刺槐)、灌木、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变化范围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1%。0—40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为228.30~251.07t/hm^2,林地比农田增加约8%。刺槐林地的蓄水性能好于山杏。研究成果对于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壤改良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 梁伟白翠霞孙保平齐举一
-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蓄水量
- 京北山地西段天然次生林林地土壤养分、磷酸酶活性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采用相关分析法,揭示京北西段天然次生林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以期为林地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有机质处于极高水平,全氮处于高水平,有效氮、速效磷属于低水平。0-25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磷酸酶活性比低层养分增加幅度约54.4%,且垂直递减规律明显;不同林型土壤磷酸酶均以酸性磷酸酶为主;经相关分析,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
- 张立芳白翠霞余新晓梁伟
-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酶活性
- 北京八达岭地区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被引量:96
- 2006年
- 为探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0~5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区别,其中除过氧化物酶外,糠椴林的土壤酶活性均属最高水平,而灌草丛所有酶活性都属最低水平;灌木丛中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杂木林;华北落叶松林的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油松林.相关分析表明,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好;总磷酸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高于单项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差.
- 耿玉清白翠霞赵铁蕊王树森陈峻崎
-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
-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森林植被种间联结和生态位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基于华北土石山区潮关西沟流域天然森林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森林植被群落种间联结和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种间联结方面,种间正联结非常显著的有柞栎和蒙椴、柞栎和迎红杜鹃、蒙椴和山杨、蒙椴和白蜡、山杨和白蜡、春榆和北京丁香、春榆和大花溲疏、臭椿和山杏、臭檀和栾树、臭檀和大花溲疏、锐齿鼠李和孩儿拳头、小叶鼠李和酸枣。另外,依据种间联结关系,划分了四个生态种组。②分析了主要乔灌木的生态位宽度,在乔木树种种群生态位宽度方面,蒙椴、柞栎、春榆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在灌木树种种群生态位宽度方面,荆条、小叶朴和酸枣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比较了不同种对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乔木不同种对中,山杏和北京丁香、柞栎和白蜡、蒙椴和春榆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灌木不同种对组合中荆条和酸枣、绣线菊和迎红杜鹃、荆条和小叶朴、蚂蚱腿子和迎红杜鹃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 王树森余新晓刘凤芹张振明耿玉清白翠霞班嘉蔚
- 关键词:种间联结生态位
- 北京八达岭森林土壤磷素研究
- 本论文采用主分量及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北京八达岭森林土壤剖面及根际微域土壤磷素及磷酸酶水平,阐述了土壤磷酸酶、磷形态与土壤基本性质的关系,提出了影响土壤磷素的主要指标和森林土壤磷素调控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
- 白翠霞
- 关键词:主分量分析森林土壤土壤磷素根际效应
- 文献传递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区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以陕西省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研究了退耕还林(草)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自然含水率提高了48.0%,持水量是农田的1.55倍,孔隙度是农田的1.12倍,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保水、蓄水性能,改善了土壤结构。
- 梁伟白翠霞孙保平郝登耀齐举一
-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黄土丘陵沟壑区
-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与有机磷组分的相关性被引量:62
- 2008年
- 为探讨土壤磷有效性管理的措施,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9种林分类型下土壤的磷酸酶活性、有机磷组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磷酸酶的类型以酸性磷酸酶为主。表层0~5cm土层的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5~25cm和25~45cm土层的磷酸酶活性,且与土壤有机碳、氮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全磷中的比例为15.51%~17.48%。在土壤有机磷组分中,以中活性有机磷含量最高,其次为活性有机磷,而高稳性有机磷的含量最低。活性有机磷与中活性有机磷含量的相关性显著。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含量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酸性磷酸酶还是碱性磷酸酶,都与活性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诱导磷酸酶的产生,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的途径。
- 耿玉清白翠霞赵广亮余新晓姚永刚秦永胜
- 关键词:酶活性土壤有机磷有机磷组分土壤有效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