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载脂蛋白
  • 2篇载脂蛋白A1
  • 2篇脂蛋白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危险
  • 1篇心血管病危险...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危险因...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载脂蛋白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石伍和
  • 6篇张德太
  • 5篇涂启明
  • 5篇张科
  • 3篇梁涛
  • 3篇左曙蓉
  • 2篇宋斌
  • 1篇杨文
  • 1篇姜伟超
  • 1篇杨德才
  • 1篇鲁学良

传媒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siRNA沉默转酮醇酶样基因1下调人宫颈癌细胞HIF-1α表达及糖酵解关键酶活性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siRNA技术沉默宫颈癌细胞转酮醇酶样基因-1(TKTL1)后观察其在缺氧条件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及糖酵解途径中2个关键酶己糖激酶Ⅱ(HK-Ⅱ)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肿瘤细胞TKTL1表达与糖酵解途径的关系。方法:用构建的靶向TKTL1基因siRNA干扰质粒载体转染HeLa细胞株,RT-PCR检测TKTL1 mRNA表达并结合转酮醇酶(TKT)活性测定判断其干扰效率;以未转染HeLa细胞为对照,进一步观察TKTL1沉默的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HIF-1α和HK-Ⅱ表达水平,以及HK-Ⅱ和LDH活性的变化。结果:siRNA沉默HeLa细胞TKTL1基因后TKTL1 mRNA表达下降,TKT活性显著降低(P<0.01),HIF-1α和HK-Ⅱ表达水平及HK-Ⅱ和LDH活性较对照组细胞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沉默肿瘤细胞TKTL1基因能下调HIF-1α表达并降低糖酵解代谢关键酶活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
张德太左曙蓉杨文石伍和涂启明梁涛张科
关键词:糖酵解
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014年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AMI传统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岁以上的冠心病(CHD)患者143例,其中AMI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选择同期入院与CHD患者具有性别及年龄可比性且排除CHD诊断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各组Hcy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AMI组较UAP、SAP及对照组,U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高Hcy血症发生率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UAP组及S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吸烟率、体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则老年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均是老年AMI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AMI的发生率高Hcy组显著高于Hcy水平正常组(均P<0.05),但吸烟率、BMI、年龄、性别则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Hcy是老年AM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促进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聚集并发生AMI。
张德太左曙蓉石伍和涂启明梁涛张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同型半胱氨酸
超体质量/肥胖及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超体质量、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Apo B)与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超体质量、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242例受检者(其中66例高血压,55例代谢综合征)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及糖调节状况分成4组,分别是糖调节与体质量均正常组(Ⅰ组,27/24)、正常体质量的2型糖尿病组(Ⅱ组,32/23)、超体质量/肥胖但糖调节正常组(Ⅲ组,41/31)、超体质量/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Ⅳ组,35/29),分别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PG)、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各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Ⅱ、Ⅲ、Ⅳ组ApoB/Apo A1比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水平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但Ⅱ、Ⅲ组间ApoB/Apo A1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r=0.197,P<0.05)、BMI(r=0.172,P<0.05)、三酰甘油(TG)(r=0.617,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609,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597,P<0.01)、HOMA-IR(r=0.485,P<0.01)是Apo B/Apo A1的独立相关因素。高ApoB/Apo A1组(上四分位组)与低ApoB/Apo A1组比较,年龄、BMI、FPG、TG、总胆固醇(TC)、LDL-C、hsCRP、HOMA-IR、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例患病率均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则显著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 B/Apo A1是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结论 Apo B/Apo A1比值适用于糖尿病、超体质量或肥胖人群的风险评估。
张德太涂启明石伍和张科宋斌
关键词:肥胖症载脂蛋白A类载脂蛋白B类
CEA及CA19-9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CEA及CA19-9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各类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腔积液CEA、CA19-9水平,根据病因将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再根据恶性胸腔积液患者CEA与CA19-9的分泌特性将其进一步分成"分泌型"与"非分泌型",比较良、恶性胸腔积液CEA及CA19-9水平、作ROC曲线并进一步分析CEA与CA19-9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CEA及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均P<0.01),剔除"非分泌型"恶性胸腔积液病例后,CEA、CA19-9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和0.818,最佳诊断切点CEA为4.35μg/L,CA199为20.60U/ml。CEA、CA19-9及CEA联用CA19-9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率分别为89.36%、92.98%和94.68%。结论:胸水中CEA及CA19-9检测适用于良性与"分泌型"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二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张德太鲁学良左曙蓉石伍和涂启明
关键词:胸腔积液癌胚抗原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估临床接受治疗的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病(CVD)系列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6例非透析CKD患者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RF)进行分期,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根据身高、体重计算BMI,同时采血测定TC、TG、HDL-C、LDL-C、ALB、Hb、RBC、WBC、hs-CRP,留取24h尿液并测定尿总蛋白。结果:TC、TG及LDL-C水平在CKD1~2期呈上升趋势,自CKD3期开始下降。HDL-C从CKD1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CKD4~5期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KD各期WBC无显著变化,hs-CRP在CKD各期均呈逐渐升高趋势,CKD3期开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KD各期ALB、Hb、RBC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CKD患者中24h尿蛋白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其中CKD3期最高,显著高于CKD1~2期和CKD4~5期。结论:慢性非透析肾脏病住院患者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呈现高危变化,且随CKD分期而不同。因此,评估CKD患者CVD危险因素能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张德太石伍和杨德才张科宋斌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poB与ApoA1比值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ApoB)与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体检人群中筛选可排除诊断为糖尿病及ACS的受检者33例为对照组、从住院患者中筛选临床确诊的单纯糖尿病患者47例、无糖尿病的ACS患者101例及ACS并发糖尿病患者52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分别检测各组空腹血糖、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糖尿病组、ACS非糖尿病组、ACS并发糖尿病组ApoB/ApoA1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86±0.18、0.87±0.20、0.89±0.23)∶(0.76±0.15),均P<0.05。但3个患病组之间ApoB/ApoA1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ApoB/ApoA1组(上4分位组)与低ApoB/ApoA1比较,BMI、FPG、TG、TC、LDL-C、hsCRP水平,糖尿病、高血压及ACS患病率均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则无显著变化。ROC曲线显示,ApoB/ApoA1较LDL-C具有更好的ACS诊断性能。结论:ApoB/ApoA1比值能较准确、灵敏地反映从糖尿病到ACS病程中脂代谢紊乱,并可用于对糖尿病预后及ACS发病风险的评估。
姜伟超张德太张科梁涛石伍和涂启明
关键词:糖尿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