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诚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M型阴极寿命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空间行波管因为其高可靠、高效率、长寿命特性,一直是空间微波功率放大器的首选器件。阴极是其唯一的寿命限制因素,也是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覆膜阴极的工作机理,并结合寿命实验结果对覆膜阴极的寿命特性进行分析,认为覆膜阴极虽然在寿命过程中,其活性发生持续改变;但工作电流保持稳定不变,只有在寿命末期才会发生明显改变。阴极在寿命过程中,功函数将因为合金化程度、钡的供应、工作温度以及真空气氛的影响发生持续改变。这些因素可通过工艺或设计进行优化,进而获得理想的阴极寿命。
- 于志强邵文生李季王辉程诚
- 关键词:长寿命功函数
- 覆Os膜扩散阴极Os-W互扩散的探讨
- 介绍了对覆锇扩散阴极锇膜与钨基间互扩散过程的研究结果。通过SEM对不同工作时间的阴极发射表面及纵向剖面的形貌进行分析,采用EDS对实验阴极的表面及纵向剖面进行元素成分的分析。研究表明,随工作时间的不同,阴极表面及纵向剖面...
- 聂秋玲程诚
- 关键词:阴极发射
- 覆锇扩散阴极的钡蒸发及膜层衰减
- 本文介绍了对覆锇阴极在寿命过程中的钡蒸发与膜层退化进行的研究。试验分别在二极管和蒸发测试管两种载体中进行,工作温度为1 000,1 040,1 080,1 120℃。分别测量了阴极的蒸发速率、欠热特性,并对样品进行了扫描...
- 程诚李季于志强聂秋玲高玉娟朱木易
- 关键词:阴极蒸发
- 覆锇扩散阴极的钡蒸发及膜层衰减
- 本文介绍了对覆锇阴极在寿命过程中的钡蒸发与膜层退化进行的研究。试验分别在二极管和蒸发测试管两种载体中进行,工作温度为1 000,1 040,1 080,1 120℃。分别测量了阴极的蒸发速率、欠热特性,并对样品进行了扫描...
- 程诚李季于志强聂秋玲高玉娟朱木易
- 关键词:阴极蒸发
- 文献传递
- 覆Os膜扩散阴极Os-W互扩散的探讨
- 介绍了对覆锇扩散阴极锇膜与钨基间互扩散过程的研究结果。通过SEM对不同工作时间的阴极发射表面及纵向剖面的形貌进行分析,采用EDS对实验阴极的表面及纵向剖面进行元素成分的分析。研究表明,随工作时间的不同,阴极表面及纵向剖面...
- 聂秋玲程诚
- 关键词:阴极互扩散
- 文献传递
- 空间行波管阴极寿命特性分析
- 本文分析了覆膜阴极的工作机理,并结合寿命实验结果对覆膜阴极的寿命特性进行分析,认为覆膜阴极虽然在寿命过程中,其活性发生持续改变;但是当结构设计合理时,长寿命阴极的工作性能并不发生明显改变,典型表现是工作电流保持稳定不变,...
- 于志强王辉程诚邵文生李季张珂王力山
- 关键词:长寿命功函数
- 文献传递
- 覆Os膜扩散阴极Os-W互扩散的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介绍了对覆锇扩散阴极锇膜与钨基间互扩散过程的研究结果。通过SEM对不同工作时间的阴极发射表面及纵向剖面的形貌进行分析,采用EDS对实验阴极的表面及纵向剖面进行元素成分的分析。研究表明,随工作时间的不同,阴极表面及纵向剖面Os-W浓度发生变化,呈现明显的扩散趋势。
- 聂秋玲程诚
- 关键词:阴极互扩散
- 空间行波管阴极寿命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空间行波管是卫星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功率放大器,必须具有较长的工作寿命。空间行波管的寿命主要受阴极寿命的制约,因此为了保证空间行波管的长期在轨工作,需要开展大量的阴极寿命试验研究,并对阴极寿命进行预测。共投入50支电子枪进行寿命试验,累计进行寿命试验1 823 080h,最长单管寿命试验时间65 411h。基于寿命过程中的逸出功变化,建立了空间行波管阴极寿命预测模型。预测空间行波管阴极在960℃b(℃b为亮度温度)支取1A/cm^2发射电流密度时寿命超过43年;在980℃b支取1A/cm^2时寿命超过22年;在1 000℃b支取1A/cm^2时寿命超过15年。预测结果表明,空间行波管阴极可以满足卫星通信系统应用的长寿命要求。
- 邵文生李季于志强程诚张珂王辉王力山
- 关键词:空间行波管阴极逸出功
- 空间行波管阴极寿命试验及预测模型
- 本文报道了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的最近的空间行波管阴极寿命试验结果,目前共有50支电子枪进行寿命试验,截至到2016年6月30日,累计进行寿命试验1722640小时,最长单管寿命试验时间62171小时。4个样本在960℃...
- 邵文生李季于志强程诚张珂王辉王力山
- 关键词:空间行波管阴极
- 文献传递
- 覆锇扩散阴极的钡蒸发及膜层衰减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介绍了对覆锇阴极在寿命过程中的钡蒸发与膜层退化进行的研究。试验分别在二极管和蒸发测试管两种载体中进行,工作温度为1 000,1 040,1 080,1 120℃。分别测量了阴极的蒸发速率、欠热特性,并对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表面分析以及能谱(EDS)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阴极正常工作温度下,600h后进入10-11 g/cm2s量级。二极管中阴极的功函数呈现出下降趋势。阴极表面形貌显示随着工作时间增长,表面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见孔。EDS分析表明,阴极表面的W-Os比例在已进行寿命试验过程中保持稳定。在1 080℃以下,钡蒸发是阴极寿命衰减的主要因素,并建立基于钡耗尽的蒸发失效模型。
- 程诚李季于志强聂秋玲高玉娟朱木易
- 关键词:阴极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