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海振
- 作品数:70 被引量:46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电气工程更多>>
- 数值模拟在上海海上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9
- 2008年
- 在上海海上风能资源评估过程中,为解决沿江沿海地区观测站点资料不足的问题,我们将数值模拟应用到风能资源评估工作中。首先利用TAPM数值模式进行了时间为1年的积分运行,用测风塔资料对初步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然后根据误差分布规律进行模式系统误差订正,最后利用气象站长期风观测资料对经过订正的风模拟结果进行常年平均值订正,得到了各高度上模拟区域水平分辨率为1 km×1 km的风能资源常年平均值。
- 穆海振徐家良杨永辉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微尺度气象模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初探被引量:3
- 2008年
- 利用微尺度气象模式(Envi-met)耦合气体污染物扩散模式,模拟交通尾气对上海市瑞金二路商业楼建设项目的影响。根据输入的建筑物和下垫面分布特征,结合评价区域特定的风向、风速、污染源强度和高度参数,得到了污染物浓度在评价区域的精细化分布,同时利用现行法规大气扩散模式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尺度气象模式的预测结果和法规大气扩散模式的预测结果是比较接近的,但前者更好地反映了局地建筑和风场的分布特征,其预测结果更为精细化。将微尺度气象模式应用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的法规大气扩散模式在这方面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周宇穆海振
- 关键词:大气扩散环境影响评价
- 上海地区高温期气象条件对用电影响的评估被引量:20
- 2008年
- 利用2003—2006年6-9月日用电量、日最高用电负荷和日气象资料中选出121个高温日,对比评估高温日和6-9月气象条件对用电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期间日用电量和日最高用电负荷增加大的风险高于6-9月,分别建立高温日期间和6-9月日用电量和日最高用电负荷气象变化量预评估和后评估模型并分析拟合误差,回归效果非常显著,高温日模型的拟合效果好于6-9月。2007年高温预评估和后评估模型试运行实例表明:试运行评估结果良好,但连续高温日后温度有所降低时预评估误差相对较大,连续高温酷热中雨日后评估误差相对较大。
- 贺芳芳徐家良周伟东穆海振雷小途
- 关键词:日用电量气象条件
- 上海近五百年旱涝等级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 本文采用《华东地区近五百年气候历史资料》记载的旱涝等级序列(1470年-1975年)及NCEP/NCAR高度场、风场资料、海温等资料,参考《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及近代上海气象观测对原序列进行校...
- 汪佳伟梁萍穆海振彭玉萍
-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 崇明生态岛气候变化及影响评估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基于上海崇明气象站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等数据和主要天气现象记录资料,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崇明生态岛主要气候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6年期间,崇明气温显著上升,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增加;降水量显著增多,暴雨日数增加,小雨、中雨和大雨对全年总降水量的贡献下降,而暴雨和大暴雨的贡献增加;风速显著减小,大风日数和极端最大风速减少;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明显减少,雾日数增加。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崇明作物无霜期初日提前,终日推后,无霜期日数增加,有效积温增多,人体舒适度日数增加。但气候变化会导致当地风能资源减少,大气环境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研究结果可为绿色、平安崇明建设和世界级生态岛的可持续发展布局提供借鉴。
- 穆海振史军杨涵洧马悦徐卫忠张皓
-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环境
- 基于气象因素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系统的建立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建立基于气象条件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系统。方法基于1992~2006年上海地区集体性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资料和气温、相对湿度的气象数据,计算在给定的气象条件范围内全年和逐月中毒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统计黄金周对中毒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基于气温和相对湿度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系统,划分了中毒事件预警的等级标准。结论经2007年和2008年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实际发生情况的验证,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事件高发期内中毒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 穆海振张磊周伟东郑雷军
-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气象条件预警系统
- 赴英国执行中国繁荣战略基金项目工作总结
- 2016年
- 1基本情况为执行中国繁荣战略基金项目“上海市防汛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对策研究”,2016年3月911日,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杨引明、科技发展处(气候变化处)处长陶立英、上海市气候中心主任穆海振以及田展和胡恒志赴英国参加了项目的中期研讨会,与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伦敦市长办公室等机构的专家共同讨论了上海洪涝领域适应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探讨了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及城市气候服务领域的合作意向。
- 杨引明陶立英穆海振田展胡恒智
- 关键词:气候变化城市气候
- 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30~60d低频降水的联系及其预报指数被引量:14
- 2015年
- 研究低频振荡是目前开展强降水过程延伸期预报的有效途径。利用1981—2010年中国753站逐日的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第二套再分析资料及实况天气图等资料,分析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30~60 d低频降水的联系,并根据前期低频信号构造强降水过程预报指数。研究表明,(1) 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低频降水紧密相联,低频降水对强降水过程有显著贡献。在30~60 d低频降水显著年,强降水过程均发生在低频降水峰值阶段;但对于低频降水而言,仅有56%的峰值阶段发生强降水过程。(2) 当低频降水峰值阶段发生强降水过程时,来自东北亚和南海的低频位势高度低值系统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南北高、中间低”的低频位势高度分布有利于低频气流强烈辐合,并在经向上形成两个完整的反向低频垂直环流圈,促进了上升运动发展,导致强降水过程发生;而对于低频降水峰值未发生强降水过程的情况,北方冷空气南下较弱,高纬度低频影响系统位置偏北,长江中下游附近表现为“南高北低”的低频位势高度分布和单圈垂直环流,不利于低频气流强烈辐合。(3) 综合高、中、低纬的前期低频信号构造了强降水过程预报指数,对延伸期(10~25 d)长江中下游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 魏晓雯梁萍何金海穆海振
- 关键词:强降水过程低频振荡长江中下游
- 上海地区汛期暴雨的延伸期预测方法及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本文利用700 hPa低频流场的演变分析上海暴雨过程的主要低频静态模型及大暴雨过程的主要低频动态模型。根据2005—2015年近10年的11 2个暴雨日样本建立低频系统静态预测模型,即一种是北方低频反气旋南方低频气旋型,另一种是北方低频气旋南方低频反气旋型。进一步研究发现,24 h雨量≥100 mm的大暴雨主要表现为低频气旋型,约占大暴雨总日数的60%。这种低频模态的大暴雨在发生前30 d至发生时的低频系统移动路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源自高纬度的低频反气旋在大暴雨发生前30 d左右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在暴雨发生前20 d左右热带洋面进入低频气旋活跃期,随后低频气旋向西北方向移动,当两者交汇于上海附近地区时,产生大暴雨过程。利用这种移动路径的一致性建立大暴雨的动态预测模型。将静态及动态模型相结合用于业务预报,利用该方法较为准确地预报出近5年汛期的最强降水,时效均在12 d以上。
- 信飞陈伯民穆海振孙国武
- 关键词:延伸期预报暴雨动态模型
- 上海市全社会月用电量预测模型被引量:12
- 2016年
- 较为准确的中短期用电量预测是制定科学合理电网运行计划的前提。利用2004—2014年上海市各月全社会用电量、气温、历年GDP、人口和单位GDP能耗等数据,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月用电量的主要因子,建立了上海市逐月用电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能有效剔除气温、用电量等年际变化趋势对相关关系分析结果的影响,所得结论物理意义更为清晰;上海市月用电量呈现冬季和夏季双峰型特征,受经济总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各月用电量都呈现出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的月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与气温变化相关最为密切,春季和秋季的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主要与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综合考虑各影响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各月用电量较精确的预测,也可用来研判经济走势。
- 穆海振孙兰东侯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