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静娴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2篇血液透析室
  • 2篇透析室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导管引流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氧喷治疗
  • 1篇氧气驱动
  • 1篇氧气驱动雾化
  • 1篇异丙托溴铵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营养指标

机构

  • 5篇东台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纪静娴
  • 2篇余月娟
  • 1篇侯晶
  • 1篇陈月华

传媒

  • 3篇中外医药研究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标识化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标识化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5月东台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室透析的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标识化安全管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中采取标识化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护理质量。
纪静娴侯晶纪伯玲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心理状态护理管理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42例的护理被引量:3
2012年
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胸腔引流胸腔积液是治疗胸腔积液的一种方法。我科通过对42例胸腔积液患者治疗的观察,发现该方法与传统抽取胸腔积液相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少、患者不适感轻,拔管方便创口及胸腔感染机会少等优点。做好此术的配合及护理,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住院天数,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余月娟纪静娴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引流术
优质护理在肾内科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2022年
目的:分析肾内科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营养学指标、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清白蛋白、肌酐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区护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基础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肾内科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
纪伯玲纪静娴高艳平侯晶
关键词:肾内科优质护理血液透析生活质量营养指标
护理干预对氧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氧喷)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均采用氧喷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1周后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在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氧喷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方法加上良好的护理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余月娟陈月华纪静娴
关键词:氧气驱动雾化复方异丙托溴铵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干预
针对性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室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7月东台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1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观察组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对策,对照组未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规范性、评估病情能力、沟通能力、无菌操作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针和管路连接不紧密、管路分离错误、上机后未调节温度、透析机连接错误、透析机参数设置错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室中,可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效果良好。
侯晶纪伯玲纪静娴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