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娇 作品数:41 被引量:118 H指数:7 供职机构: 昆明市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诺如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2021年 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本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然较高,且存在滥用抗生素,滥用静脉补液的问题。 鲁智英 杜曾庆 罗云娇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 静脉补液 病毒性肠炎 生长发育障碍 滥用抗生素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布拉氏酵母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接受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热退时间、止泻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内毒素(EXT)以及二胺氧化酶(DAO)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指标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肠黏膜损伤,对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罗云娇 甘泉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 肠功能 小儿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性肠炎血清PCT、IL-6、SAA水平测定及临床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研究小儿轮状病毒(RV)和诺如病毒(NV)性肠炎的血清PCT、IL-6、SA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特征,并分析二者鉴别要素。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0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住院的水样腹泻、诊断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24 h内采集粪便和收集静脉血,进行粪便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检测及血细胞、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测定,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24 h内最多的呕吐及腹泻次数、并发症、最高体温(maximum BT)、Vesikari评分等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ROC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43例患儿进入研究,其中RV76例,NV67例。RV组maximum BT,24 h内腹泻最多次数,Vesikari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SAA、体温>38℃病人数高于NV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性别、年龄、24 h呕吐最多次数、并发症、Vesikari评分≥11分人数、白细胞计数(WBC)、PCT、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ximum BT、NEUT、及SAA是鉴别二者的独立因素,运用ROC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其AUC 0.838(95%CI:0.770~0.907,P<0.001),最大约登指数(J=0.573),其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73.7%。结论RV性肠炎相对NV来说,病情更危重,引起发热且体温>38℃的人数、24 h内腹泻次数更多。一个包含maximum BT、NEUT及SAA的模型可以协助儿科医生在未知病原体感染前进行鉴别。 鲁智英 王美芬 彭俊超 杜曾庆 罗云娇 马薇关键词: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肠炎 血清淀粉样蛋白 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资料分析,探讨患儿在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的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注射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来降低患儿的颅压,并且改善患儿的循环、呼吸支持以及营养心肌等综合症状。结果 52例患者中口足病症发生在3岁以下占49例,所占的百分比为94.23%,其中在1-2岁之间的患儿占31例,所占的百分比为59.62%;临床表现为嗜睡、精神差占46例,所占百分比为88.46%,易惊、皮疹占50例,所占的百分比为96.15%,恶心呕吐占9例,所占百分比为17.31%,肢体抖动占16例,所占的百分比为30.77%;血常规诊断WBC升高占29例,所占的百分比为55.77%,血糖升高占14例,所占的百分比为26.92%,C反应蛋白升高占11例,所占的百分比为21.15%。结论针对该次试验所选取的患儿研究,患有手足口病患儿年龄〈3岁,并且伴有嗜睡、发热、惊醒等症状,需要进行高度重视,并且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血糖、血压以及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为患儿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提供相应的保障。 罗云娇 杜丽江 甘泉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D-乳酸水平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D-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不同肠道病毒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9例确诊为HFMD患儿的大便,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进行大便病原分型,根据结果分为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组,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组,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组(EV阳性组)、不能定型的肠道病毒组(EV阴性组),同时采集各组患儿的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进行血清D-乳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有20例为柯萨奇病毒其他型,未进行分组。EV71阳性组57例,CoxA16阳性组26例,EV阳性组10例,EV阴性组16例,各组D-乳酸水平分别为26.28(17.02~58.01)、14.43(8.93~20.66)、10.66(6.64~18.51)、14.07(11.83~27.46)mg/L。采用秩和检验,EV71阳性组 D-乳酸水平与 EV 阳性组(Z=-2.432,P=0.015)和 EV 阴性组(Z=-3.092,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V71感染的HFMD患儿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病情更为严重和肠道屏障受损,应重视对HFMD患儿胃肠功能的监测及保护。 王美芬 罗云娇 陈韬 杜曾庆 王明英关键词:手足口病 D-乳酸 肠道病毒 肠道屏障功能 44例危重型伴高血压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及病原学分析 罗云娇92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临床诊治分析 杜曾庆 罗云娇 甘泉 杜丽江 刘阳 马薇44例危重型伴高血压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及病原学分析 杜曾庆 罗云娇 杜丽江 甘泉 刘阳 柳琼 潘小坤云南省婴幼儿不完全性川崎病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特征 2021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婴幼儿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及冠脉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住院的291例3岁以下川崎病患儿,其中113例IKD患儿,179例完全性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患儿,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2组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2组动脉内径、Z值、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diastolic velocity,PDV)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diastolic velocity,MDV)。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结果(1)IKD组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较CKD组严重(P<0.05),且年龄越小,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越严重;2组合并冠脉扩张患儿前降支PDV与M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冠脉内径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IKD冠状动脉扩张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持续发热时间≥5 d(OR=1.408,P=0.006)、C反应蛋白水平≥0.8 ng/L(OR=1.396,P=0.003)、白细胞计数≥20×109/L(OR=1.382,P=0.002)、血清白蛋白≥135 g/L(OR=1.867,P=0.004)是冠状动脉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婴幼儿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不明显,易导致病情延误,应当引起临床重视。Z值可以客观评价冠状动脉损害程度。且年龄越小,冠状动脉损伤越严重,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冠脉病变及治疗后效果评估有重要意义。 魏骊铮 闵杰青 田锦润 曹彦洁 潘鹏 王鹏 杨云娟 罗云娇关键词:婴幼儿 急性期 超声心动图 CD8+ T细胞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检测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变化与患儿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探讨CD8+T细胞在EV71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9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38例,其中普通型33例,重型45例,危重型60例。患儿年龄9个月~5岁。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中CD8+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各年龄段健康儿童CD8+T细胞参考值相比,除~2岁年龄段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明显,~5岁年龄段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减低外,其他各年龄段各病情患儿中CD8+T细胞均增高或略高。其中,9~15个月普通型、重型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均较明显,而危重型患儿略增高;~2岁患儿随病情加重CD8+T细胞增高幅度逐渐减低;~5岁年龄段患儿,普通型增高不明显,重型略高,危重型减低。~2岁年龄段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均﹤0.05);而其他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者CD8+T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均﹥0.05)。结论 CD8+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患儿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2岁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体内CD8+T细胞的表达减低与患儿病情发展至重症相关,推测CD8+T细胞在~2岁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很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李莉 张倩 罗云娇 郭方舟 冯星星关键词:CD8+T细胞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