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德海

作品数:78 被引量:29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涛动
  • 12篇北大西洋涛动
  • 11篇非线性
  • 10篇稳定性
  • 10篇NAO
  • 8篇热带
  • 8篇环流
  • 7篇气中
  • 7篇北半球
  • 6篇正压
  • 6篇天气尺度波
  • 6篇热带大气
  • 6篇阻塞环流
  • 6篇季节内振荡
  • 5篇低频振荡
  • 5篇地形
  • 5篇振荡
  • 5篇年代际
  • 5篇热带大气季节...
  • 5篇位涡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2篇成都气象学院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贵州省气候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西昌卫星发射...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8篇罗德海
  • 5篇刁一娜
  • 4篇李忠燕
  • 3篇钟霖浩
  • 3篇李建平
  • 3篇彭晓林
  • 3篇纪立人
  • 2篇穆穆
  • 2篇马柱国
  • 2篇卢燕
  • 2篇鹿翠华
  • 2篇查晶
  • 2篇姚遥
  • 1篇李春
  • 1篇陈于湘
  • 1篇李双林
  • 1篇孟智勇
  • 1篇徐飞亚
  • 1篇方之芳
  • 1篇付建建

传媒

  • 11篇大气科学
  • 11篇成都信息工程...
  • 7篇气象学报
  • 5篇中国科学:地...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高原气象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成都气象学院...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5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季节内振荡与北大西洋涛动年际变化的关系
表明NAO年代际变率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由NAO负位相为主转换为NAO正位相为主.NAO位相转换的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对于这一年代际变率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Luo 等通过推广Luo 等的弱非线性NAO模式指...
李忠燕罗德海
关键词:北大西洋涛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
大气中调制Rossby波的振荡特征和中纬低频振荡被引量:1
1994年
研究由三阶Zakharov方程描述的调制Rossby波的振荡特征,指出在中纬度地区当Rossby波的经向波长2L_y满足3≤L_y≤4时,Rossby的1~3波之间的非线性调制可以产生30~60天低频振荡;而当L_y≥3.5时,Rossby2~4波之间的非线性调制也可产生30~60天低频振荡,可见Rossby波之间的非线性调制可能是中纬30~60天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之一。
罗德海
关键词:振荡特征低频振荡
大气中非线性Rossby波包的传播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研究了纬向基本气流具有弱切变而不是缓变的情况下的正压非线性Rossby波包,在仅考虑纬向波数k是tx的缓变函数时,可以得到一个描述非线性Rossby波包的推广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并指出,(1)当纬向波数k是t,x的一次缓变(即Z,X的函数)时,非线性Rossby波的波作用密度和能量密度是守恒的。(2)而当纬向波数k是t,x的二次缓变(即Τ,ξ的函数)时,非线性Rossby波包的波作用密度和能量密度并不是守恒的,而且我们还指出在纬向波数k不变的情况下,其波包振幅就变为典型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其流场具有阻塞结构。
罗德海
关键词:动力气象学非线性罗斯贝波薛定谔方程能量密度
研究生写英文论文,难点在哪里?
2013年
现在的研究生写英文论文就是写自己做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样的英文论文就我的研究领域来讲.投到国际刊物上很大可能会被拒。要写好英文论文主要解决论文写作的三太难点:摘要、引言和结论。
罗德海
关键词:英文论文论文写作
层云加热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研究了层云降水加热对于激发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所起到的作用。将层云加热作用引入到非线性的CISK(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Second Kind)-Kelvin波方程组,并分别利用截谱方法和四阶Runge-Kutta方法对该方程组进行了简化和数值求解,结果发现,单纯的层云加热同积云加热一样也可以激发出MJO。如果考虑两者共同的作用,相比于仅考虑积云的情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加热强度的取值范围,从而使热带大气更容易发生MJO。层云作用的引入还使得波动多以波群传播,波动形式更规律,周期性也更显著。
查晶罗德海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KELVIN波
欧洲地区夏季热浪的特征及其与阻塞环流的联系被引量:4
2016年
选取了一个热浪指数,利用地面2 m气温场和500 h Pa位势高度场的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欧洲大陆容易产生6类热浪:西欧型(WE)、俄罗斯型(RU)、东欧型(EE)、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型(SC)、北海型(NS)、伊比利亚半岛型(IB);这些热浪事件都与欧洲大陆阻塞的位置有关。同时我们发现这6类热浪发生的频率出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洲大陆热浪发生频率明显的增多趋势可能与欧洲大陆增暖背景有关,而欧洲大陆热浪发生频率的年代际变化可能是夏季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年代际变化的结果。夏季NAO偶极子通过欧洲地区的阻塞异常对欧洲大陆气温有重要的调制作用。当夏季NAO指数处于正位相阶段时,欧洲大陆容易产生高纬度热浪,反之则容易产生低纬度热浪,并且欧洲大陆增暖趋势并不影响NAO对欧洲气温的调制作用。同时还发现:大西洋夏季NAO事件可以是欧洲热浪发生的前期条件,欧洲大陆阻塞异常落后于NAO事件1~5 d,其中IB型和WE型与NAO同期相关,其余4类型热浪对应阻塞落后于NAO 4~5 d。另外,也发现大西洋—欧洲大陆定常波列正距平的位置通过对欧洲阻塞的影响,而影响欧洲热浪发生的频率和位置。
王倩云罗德海王佳妮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全球变暖
几类大型天气过程动力学研究
纪立人沈如金罗德海陈于湘徐飞亚
该项目汇集了近年来该所对几类重要大型天气过程的综合研究结果,其中阻塞形势是造成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重要天气系统,它一直是天气预报的一个难题,亚洲地区的季风环流,特别是夏季风环流则更直接联系中国的天气气候和农业生产,研究它们...
关键词:
关键词:天气动力学大气环流
静力平衡近似下大气中非线性对称运动的稳定性、分岔和突变
1991年
本文在考虑基本气流具有非线性切变情况下,导出了对称运动所满足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并用非线性系统的稳定、分岔、突变理论,严格地讨论了非线性对称运动的稳定性、分岔和突变问题,获得了一个推广的对称不稳定判据,找到了突变产生的条件。
彭晓林罗德海
关键词:气象学动力气象学非线性分岔突变
行星尺度阻塞波和天气尺度波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5年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行星尺度阻塞波和天气尺度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在涡源强迫下,当不存在地形时,大尺度流场可发展成偶极型阻塞,瞬时流场分裂成南北对称的2支,总流场可以看到明显的多涡结构;加上双波地形后,大尺度流场发展成Ω型阻塞,瞬时流场同样分裂成2支,但北支要明显强于南支。而且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发现,适当的弱的基本西风气流是阻塞发生的有利条件。此外,讨论了初始阻塞和造波器(扰动源)位置的配置,以及造波器关闭时间的不同对阻塞强度和生命周期的可能影响。
姜智娜罗德海刁一娜
关键词:天气尺度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大气科学研究:天气篇被引量:21
2019年
天气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大气中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可表现为各种瞬息万变的天气现象,这些天气的分布和变化是由不同时空尺度的天气系统引起的.天气与民生息息相关,其发展演变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重点领域.天气学的发展与观测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数值模式的发展密切相连.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设观测网,到目前已建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地基、空基和天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特别是新一代稠密雷达网以及风云卫星系列的发展以及多次大型野外观测试验的实施使我们对天气的认识从宏观的天气形势深入到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精细热动力、云微物理结构和演变特征.观测系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理论、数值模式和模拟的发展,中国已由初期主要以引进国外模式为主发展为目前主要发展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模式系统,基于高分辨数值模拟结果对不同尺度天气的发生发展机理和可预报性有了深入理解.此外,天气学已由初期的独立发展逐渐向多学科交叉方向转变,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与天气演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大气科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文章重点回顾过去70年来中国在对天气演变起重要作用的天气现象及其短期变化过程的物理本质、演变规律和预报方法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科学和技术成果,主要根据正式发表的文献从大气动力学、天气尺度天气特征、台风及热带天气、强对流天气特征、数值天气预报及资料同化,以及天气与气候、大气物理及大气环境等交叉领域六个方面分别加以综述.
孟智勇张福青罗德海谈哲敏方娟孙建华沈学顺张云济汪曙光韩威赵坤朱磊胡永云薛惠文马亚平张丽娟聂绩周瑞琳李飒刘泓君朱宇宁
关键词:大气科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