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志坤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容积再现
  • 1篇肿瘤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自发性蛛网膜...
  • 1篇网膜
  • 1篇下腔出血
  • 1篇纤维瘤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罗志坤
  • 3篇李春芳
  • 1篇林小慧
  • 1篇陈旭
  • 1篇李良
  • 1篇叶华景
  • 1篇张应和
  • 1篇胡海菁
  • 1篇谭婉嫦
  • 1篇张奕昭
  • 1篇靳仓正
  • 1篇杜丽云

传媒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维对比增强MRA容积再现重建在颈部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三维对比增强MRA(3D CE-MRA)容积再现(VR)重建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DSA证实的颈部动脉狭窄28例,采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r LAVA)行颈部3D CE MRA检查,将原始图像在Adw4.3工作站上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及VR血管重建,以DSA作为标准进行对照。结果28例共44支。动脉闭塞7例11支,其中单侧颈内动脉1支,双侧椎动脉4例8支,单侧椎动脉2支。动脉狭窄21例33支血管(轻度18支、中度10支、重度5支),其中单侧颈内动脉1支,双侧椎动脉12例24支,单侧椎动脉5支,单侧锁骨下动脉3支。44支病变血管VR所见与DSA表现基本一致,所有轻中度狭窄、闭塞血管MIP与DSA表现一致,重度狭窄1例相符,总符合率90.9%。4例重度狭窄血管中,MIP将左椎动脉重度狭窄显示管腔闭塞1支,管腔闭塞后侧支血管显示不清1支,狭窄段形态显示不清2支。结论颈部动脉VR重建可避开静脉干扰,血管显示更直观,反映的是血管真实信息。
罗志坤张应和李春芳
关键词: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急性期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超急性期诊疗中的作用、评价MSCTA在SAH患者病因诊断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患者,在超急性期(24h内)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与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34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动静脉畸型(AVM)7例,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的分支情况,空间立体结构清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CCF)1例,显示扩张的海绵窦大小、形态、范围及纡曲的引流静脉,可显示ICCF的瘘口;静脉性血管畸形(CVM)3例;不明原因3例。对脑血管病的检出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结论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可作为SAH超急性期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胡海菁陈旭李春芳李良罗志坤林小慧杜丽云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卵巢纤维瘤的MR诊断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结果 11例均单侧发病,左侧7例,右侧4例,其中6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肿瘤大小约为2.2cm×2.0cm×1.7cm^13.5cm×10.5cm×9.5cm,呈边界清晰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根据MRI的信号特点分为2型:实性肿块型7例,MR平扫表现为T1WI、T2WI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型4例,平扫表现为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部分无强化。结论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多样化,MR平扫卵巢纤维瘤整体或部分呈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是其重要特征。
叶华景李春芳靳仓正谭婉嫦罗志坤张奕昭
关键词:卵巢肿瘤纤维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